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動物捕食也玩「高科技」

動物捕食也玩「高科技」

自然界中,動物們捕食各有妙招,有的靠兇猛,例如豹子、鯊魚;有的靠出其不意,例如蜥蜴、貓;有的靠麻痹獵物,以小勝大,例如蚊子、鰻魚……但是有些動物則會使用高科技,它們的捕食手段之高,連人類都為之嘆服。

鎚頭鯊的「電磁探測器」

大海中有一種小魚叫隆頭魚,為了保證自己睡覺時的安全,它會鑽到海底的沙層底下,並且鑽的時候還不留痕迹,從外面根本看不出它呆在哪兒。

研究人員有幸在海底拍到了這樣有趣的場景:小魚把自己隱藏好之後,一隻鯊魚遊了過來。這是一隻夏威夷鎚頭鯊。只見鯊魚在小魚隱藏的地點附近不停盤旋轉圈,之後用它的下顎準確地把小魚——它的獵物掘了出來,倒霉的小魚也許還在睡夢中就丟了性命。

我們人的眼睛都看不出小魚埋藏的地點,其他食肉魚也找不到小魚,為什麼夏威夷鎚頭鯊這麼牛?難道它具有超感覺?

沒錯,鎚頭鯊具有能夠探測獵物電磁場的敏銳能力。生物都有電磁場,這種電磁場非常微弱,一般情況下,其他生物感知不到,但是鎚頭鯊就可以。因為在鯊魚的上嘴唇,有很多黑色的點,看上去像是鬍子茬,這些「鬍子茬」與鯊魚的一簇對電磁場異常敏感的神經相連,形成了「電磁探測器」,能夠探測獵物發出的電磁場。於是通過「鬍子茬」的探測,鯊魚很快就發現了小魚隱藏的地點,甚至能夠準確知道小魚鑽入海底的深度。

由於海底和周圍含鹽的海水是導電和導磁的,獵物的電磁場隨時都會被海水的流動所干擾。即使在這樣的干擾下,鯊魚還能夠準確探知到小魚,這說明鯊魚不但有這種電磁探測能力,而且這種能力還相當智能。

蟒蛇的「紅外探測儀」

漆黑的夜晚,野地里傳來了「簌簌」的蛇遊動的聲音,接著就是耗子的慘叫聲。原來一隻飢餓的耗子在夜裡悄悄出來找食吃,卻被一條不知從哪兒冒出的蟒蛇吞入腹中。在這漆黑的夜幕中,蟒蛇怎麼會看到或聽到踮著腳走的小耗子呢?

讓我們想不到的是,蟒蛇的視力其實很差,蟒蛇的聽覺也不夠靈敏,蟒蛇的嗅覺也不值一提。但是,蟒蛇有它的絕招,那就是——「紅外探測儀」!

人類為了在夜間探查敵情,發明出了紅外探測儀,即使是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只要有大一點兒的生物進入探測儀的視野,都可以被看到。而讓人類汗顏的是,蟒蛇一直就在使用「紅外探測儀」,而且蟒蛇無論在白天和夜間都靠它。它位於蟒蛇的眼睛和鼻孔之間,看上去像是凹陷的小坑,上面覆蓋著一層膜,只要是能夠散發熱量的生物,它都可以探測到,也就是說它能夠敏銳探視到生物輻射的紅外線。因此即使蟒蛇視力很差,仍然可以快速準確地捕捉到獵物。蟒蛇頭的兩側各有一個這種「紅外探測儀」,這兩個小坑就像蟒蛇的兩隻紅外眼睛一樣,可以看到立體的圖像。

在漆黑的夜晚,不論多麼狡猾的動物,只要是活的,就會有熱量,所以都逃不過蟒蛇的「紅外探測儀」。

錦冠蜘蛛的「感測裝置」

在納米比亞的沙漠中,黃沙漫天飛舞。在稍有生機的沙地上,你會看見一些特殊的圖案,圖案不大,是用七八塊鵝卵石構成的,這些鵝卵石都是清一色的石英石塊。一隻螞蟻進來了,螞蟻太矮了,根本不知道這兒是石塊構成的圖案,更不知這兒是不可涉入的「雷區」。螞蟻不小心碰到了一塊鵝卵石,一隻蜘蛛就會快速爬過來,並迅速捉住還沒有明白過來的螞蟻。

原來這特殊圖案是錦冠蜘蛛的神秘「感測裝置」,這些石塊都是蜘蛛精心挑選的石英,大小是蜘蛛體重的兩倍,蜘蛛把它們排在自己的洞口周圍。並把洞口其它非石英的石塊清理乾淨。然後在這些石英塊之間扯上蛛絲,於是這些石塊就被蛛絲連結了起來。

平時蜘蛛在自己洞中的蛛網上休息,一旦有獵物撞進感測裝置所散布的區域,觸動石英,石英的振動就沿著蛛絲傳遞給下一個石英塊。要知道石英有一個非常好的屬性,就是可以不走樣地傳遞振動,而其他物體一般都會使振動減弱。就這樣,石英會通過蛛絲毫無保留地把振動信息傳遞給蜘蛛。洞中的蜘蛛通過蛛絲的振動,就可以判斷有獵物上鉤了。聰明的蜘蛛利用石英和蛛絲傳遞來的振動,可以分辨出振動是風吹、獵物,還是其它捕食者。

在黃沙飛舞的沙漠里,蜘蛛無法在外面結網,因為大風夾雜著沙石會把蛛網扯得七零八落。於是沙漠中生活的錦冠蜘蛛布置了這種巧妙的感測裝置,一根蛛絲被風吹斷的機會很小,因為蛛絲面直徑太小,且很柔韌。不過,也正是由於一根蛛絲的直徑小,撞見獵物的機會也小得可憐,用這麼細的一根蛛絲「守株待兔」,蜘蛛恐怕得餓死。於是,聰明的錦冠蜘蛛用蛛絲搭上石英,巧妙地製造了足夠大的感測裝置。

值得感嘆的是,數百萬年以來,錦冠蜘蛛就懂得,石英具有不失真地傳輸微弱振動的性質,而人類發現石英的這一性質才是近百年前的事情。就這一手高科技,就夠人類佩服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在沒有陽光的星球上棲居
中國古代為什麼多定都北方?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