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說文解字」學與習(學與習)的本義相距甚遠

「說文解字」學與習(學與習)的本義相距甚遠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儘快提高全民識字率,搞了漢字簡化,結果,全民認字率提高了,但是,對於漢字的理解力卻下降了,好多字大家只是識其形、辨其義,而不知其源。東漢的許慎就給我們做了件非常有意義的事,那就是編了本名這《說文解字》的書,系統地闡述了漢字的造字規律——六書。老黃從一個文字愛好者的角度,來給大家調侃下漢字的原始意義,說得不對處,大家可以噴我,但不要搞謾罵攻擊。

「說文解字」學與習(學與習)的本義相距甚遠

今天想給大家說的我們最常用的兩相字,學與習。

學字簡化前的樣子是這樣的——「學」。

「說文解字」學與習(學與習)的本義相距甚遠

學的本身也是由它字演變而來的,它的下面原本是個「土」字,寫作「壆」,從外觀上看上,有點像人用雙手構木為屋的樣子。

「說文解字」學與習(學與習)的本義相距甚遠

看來,學的最初含義,是人們學習勞動技能。後來才又改「土」為「子」,寫作「學」,以「子」為義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學習的主體,這樣一來,學的含義就引伸為學習一切新知識新技能。

「說文解字」學與習(學與習)的本義相距甚遠

簡化後的學字,已經看不出原來的意義了,彷彿學習一事是越越來簡單、容易了。

而習的繁體寫法為「習」,從羽從白(甲骨文下從日),是個會意字。上邊是個「羽」字,表示鳥的翅膀,下邊是個「日」字,表示太陽,合起來就是表示「鳥在陽光下練習飛翔」的意思。它是一個會意字。

「說文解字」學與習(學與習)的本義相距甚遠

「說文解字」學與習(學與習)的本義相距甚遠

小篆的字形小有變化,它的上邊還是個「羽」字,但是下邊的「日」訛變成了「白」,由於「日」與「白」字的字形很相似,所以慢慢就將「日」誤變為「白」了。

「羽」本是小鳥的兩翼,其本義與鳥有關,那就是小鳥反覆試飛。後來,才引伸為學過之後再反覆地學,以便熟練掌握某些知識與技巧。

「說文解字」學與習(學與習)的本義相距甚遠

《說文解字》里說:「習,數(shù)飛也。」

「習」包含了反得的意思,如果不知道這一點,「習」的衍生字,比如「褶」,「熠」等,我們都沒辦法理解。

「說文解字」學與習(學與習)的本義相距甚遠

褶:本義是衣服反覆折迭而形成的印痕,進而引申到人的臉上的「褶子」;火光熠熠,是指火星反得明滅。

知道了這一點,這些複雜的漢字是不是一下變得生動而易記了呢?

所以某些漢字簡化後,不公抽去了自身的文化資訊,還斬斷了了本字和其他同源字之間的血緣關係,導致一代又一代的人,只能一個漢字一個漢字的去死記硬背,效率極其低下。

「說文解字」學與習(學與習)的本義相距甚遠

簡化後的習字,就成了單翅鳥了,不知道這樣的飛翔練習怎樣掌握平衡?難怪現在有許多孩子對語文課不感興趣:「我只有一隻翅膀,你讓我怎麼飛翔?」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黃說事 的精彩文章:

是報應還是人心:盜墓者為何大多會遭惡報不得好死?
「骯髒、遲鈍」,愛因斯坦為何要如此評價中國人?

TAG:老黃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