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懂得生死的智慧,才能讓人們更好的度過這一生

懂得生死的智慧,才能讓人們更好的度過這一生

懂得生死的智慧,才能讓人們更好的度過這一生

黃政昌:青少年厭學問題系統化諮詢方案的制定與實施】

懂得生死的智慧,才能讓人們更好的度過這一生

黃政昌:台灣師範大學咨商心理博士 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副教授

如果孩子或來訪者說:「我不想上學了」,你會怎麼反應或處理呢?

黃政昌老師說,當孩子在向你表達拒學或厭學時,其實是在說「去學校讓我不再新奇快樂,反而得到更多不愉快的負面經驗,所以我要啟動天生的保護機制,我要逃避讓我焦慮痛苦的地方」。

那麼,諮詢師就要從來訪者、學校、家庭、社會多維度去分析孩子厭學的原因,並從三級預防和系統觀的角度制定諮詢方案。

懂得生死的智慧,才能讓人們更好的度過這一生

在來訪者維度上,諮詢師要增進來訪者的人際社交技巧、協助面對學業問題、增強問題解決的能力、進行漸進式暴露法練習、療愈受傷的內在小孩;

在父母維度上,要增進父母和孩子的溝通能力,建立合理的學習期待,處理父母的焦慮等;

在學校維度上,來訪者的班主任要給予協助支持,選擇班內熱心的小朋友做小天使制度,對成績不良的學科做補習;

在社區醫療維度上,可以提供壓力調試的社區活動,安排輔救教學或課業協助等。

【馮以量:臨終關懷——一位安寧志工督導與心理諮詢師的深度對話】

懂得生死的智慧,才能讓人們更好的度過這一生

馮以量:澳洲南洋大學社會科學(輔導)碩士 臨終關懷輔導專家

生死在國內很長一段時間裡,是一個諱莫如深的沉重話題。死亡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課題。遺憾的是,很少有人告訴我們,面對即將去世的人群,我們該怎麼做。

生死教育、生命教育也成為當今教育中需要建立、完善的重要領域。一定程度上講,懂得生死的智慧才能讓人們更好的度過這一生。

馮以量老師作為馬來西亞臨終關懷的推動者,陪伴過上千人走過生命最後的歷程,經歷過太多難忘的生命故事。他本人也是一個非常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人。

懂得生死的智慧,才能讓人們更好的度過這一生

臨終關懷工作者起到的是橋樑的作用,讓更多面臨臨終的人群能夠得到更多愛與關照。不過有些遺憾的是,大多數人會低估小孩子對死亡教育訊息的重要信息。也許提前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可以避免讓一個人的生命過程中錯失很多寶貴的經歷。

不能承受生命之輕,生命脆弱同時又有些沉重。馮以量教授的一個問句引得大家深思,臨終一定要關懷,可是關懷為什麼一定要等到臨終呢?

【賀嶺峰:心裡旅遊產品的設計與開發】

懂得生死的智慧,才能讓人們更好的度過這一生

賀嶺峰:教育部心理學教指委委員 復旦大學心理研究中心兼職教授 博導

01旅遊產品的心理解讀

大家覺得旅遊的心理意義是什麼?放鬆?遊玩?我認為在當下,旅遊的意義有三個層次:狩獵、異度空間和平行人生。

旅行過程中,人們可以享受狩獵式收穫的快感;離開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去到一個「異度空間」,換一種方式,換一個空間,過平行的生活。這種平行的生活模式,並不是現有生活的延續,而是一種全新的開啟。

02 心理旅遊游什麼?

1.心理歷程。有人說心理旅遊就是在旅行過程中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但我認為不然。遊客購買的是在心理旅遊過程中的心理歷程。

2.艷遇。這裡的艷遇不是說你會遇到一個有情人,而是指與一切美好的相遇。更重要的是相遇的過程。

3.故事。與美好的相遇都有美好的故事,在「異度空間」開啟的新故事。我們希望未來的旅遊產品,會賦予遊客第二身份。

4.證物。如何證明我們的生命來過這個地方,來過這樣的生活,並且活的很精彩?在那個時間和空間,發生了什麼?我們提供的「證物」可能是一些感悟、一些體驗、一些記憶、也可能是一些有特殊意義的紀念物。

懂得生死的智慧,才能讓人們更好的度過這一生

03 心理旅遊產品長什麼樣?

我們的模式是:心理+吃住行游購娛。但並不只是將心理學活動簡單的羅列進旅遊行程中。我們會讓吃住行游購娛為心理服務,將心理學潛移默化的融入產品中,呈現給遊客。

04 心理旅遊產品怎麼攢?

關鍵在於人們要什麼!心理學產品應該「人所欲,施予人」,這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區別在哪呢?在於思考的出發點不一樣,我們最關注的應該是別人的需要。心理學要走產業化道路,不止要關注產品和技術,更不能忽視的是來訪者和客戶。

目前人們的普遍性需求是什麼?我們總結了5條:1.逃離此時此地;2.成為另外一個人;3.獲得即時快樂;4.渴望獲得人群擁抱;5.期待導師指導。

【連廷嘉:心理諮詢師的專業成長曆程及重要議題處理】

懂得生死的智慧,才能讓人們更好的度過這一生

連廷嘉: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博士 原台南大學咨商與輔導學系教授

一名合格的諮詢師到底要經過怎樣的成長路徑?連廷嘉教授比對了美國、台灣地區、大陸地區不同的發展歷程,給尚未成熟的大陸心理諮詢行業提供了參考標準,每個心理諮詢師可以從中找到自己該如何成長的答案,獲得更多的自主性,也獲得更好的判斷力和選擇力。

比如:諮詢師應該學什麼?錯過接受學習教育的階段,該如何學習?應該看什麼書,怎麼看書?諮詢師需要具備什麼能力模型……作為原台南大學咨商與輔導學系教授,連廷嘉教授融入自己的理解,給出一條清晰的路徑。

台灣地區咨商與輔導系所碩士班課程有:

懂得生死的智慧,才能讓人們更好的度過這一生

*專業定向:例如咨商心理學研究;

*輔導研究與評鑒:例如高等統計學、咨商研究法、質性研究、測驗編製研究、論文寫作、統計套裝軟體應用、多變項分析、個案研究;

*人類成長與發展:例如發展心理學研究、人格心理學研究、變態心理學研究、網路心理與行為研究等;

*社會文化基礎:例如社會心理學研究等;

*個別咨商:例如咨商與心理治療理論研究、咨商與心理治療技術研究、認知行為治療研究、性別與咨商研究、失落與悲傷咨商研究、員工協助與職場健康專題研究、表達性治療研究、青少年適應問題研究、家庭與婚姻咨商研究;

*團體咨商:例如團體咨商理論與實務。

【孫澤先:論科學信仰觀——信仰在心理成長和心理療愈中的作用】

懂得生死的智慧,才能讓人們更好的度過這一生

孫澤先:遼寧中醫藥大學教授

孫澤先教授特別提到了現代人的信仰危機。他在演講中談到,在遠古,人們以巫術為信仰;在古代,人們以宗教為信仰,如今,人們更多是以金錢為信仰。

由於經濟科技的迅速發展,現代人的信仰的程度大大地被金錢淡化了。孫教授舉例展示了三十萬人夜拜財神的人山人海的景象,「不是信仰,只是交易:我燒柱香,你保佑我發財。」

其實信仰不應該投射在任何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上。如果看得見摸得著,那就不是正信。正如人們始終崇拜「術」,而不是「道」。「術」讓人們看得見摸得著,有一種招數就很容易讓人追逐;可是「道」卻看不見摸不著,人們便很難認同。

懂得生死的智慧,才能讓人們更好的度過這一生

信仰的本質是歸根。歸根的宗旨是喚醒——喚醒你的認知,然後通過修鍊,喚醒自己內在的潛力,從而產生極大的力量。所以本質上,是你治療你自己,他治療他自己,我治療我自己。

現在世界各地的宗教信仰普遍是下降趨勢,但最有希望建立起能夠表達歸根意識信仰的一定是中華大地。中華大地有著科學信仰的根基——因其所信最真,所求最切,所行最善。

文 | 組委會宣傳組

圖 | 第12屆大會現場

明日大會特邀直播繼續免費開啟

乾貨分享?|台灣團輔方案:生命教育——我的媽媽
乾貨分享⑨|台灣團輔基礎:如何在班級輔導活動課程中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

TAG:中國心理學家大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