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胃體陽用陰,脾體陰用陽運用

胃體陽用陰,脾體陰用陽運用

胃體陽用陰,脾體陰用陽運用

「胃體陽用陰,脾體陰用陽」首見於清代名醫喻嘉言,其著作《醫門法律·中寒門方·論附子理中湯》言:「人身脾胃之地,總名中土,脾之體陰而用則陽,胃之體陽而用則陰。」 喻嘉言運用體用學說簡明扼要的概括了脾、胃的病理生理特性,為治療脾胃病提供了臨床指導思想。

「體用」作為解釋臟腑形體與功能的關聯性,被應用在中醫學理論中。臟腑體用學說包括五臟體陰用陽和六腑體陽用陰兩方面,在中醫診斷治療中均具有重要意義。《內經》言:「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臟,則知所病矣」。中醫辨證司外揣內,通過觀察「用」的變化來推測「體」的改變,即辨用識體;明代張景岳、喻嘉言等醫家將陰陽學說與體用理論相結合用以詮釋臟腑功能與形體的聯繫,體用二者譬如陰陽互根互用,缺一不可,《醫源·臟腑體用相資說》言「體用相資之道也。內而臟腑,莫不皆然」,即體用互資,調用可以治體,臨證遣方用藥當體用兼顧。

關於脾胃學說的臨床應用有「脾胃合論」與「脾胃分論」兩大類。「脾胃合論」早在《內經》即有記載,《素問經注節解·太陰陽明論》言:「脾胃者,土也。土為萬物之母,性命托之以為基,臟腑資之以為養,所系至重,非它臟之可比,故特為之合論焉」認為由於脾胃特殊生理功能,故將二者合而論之。「脾胃分論」亦見於《內經》,清代葉天士詮釋最確切,其門人華岫雲謂之「今觀葉氏之書,始知脾胃當分析而論,蓋胃屬戊土,脾屬己土,戊陽己陰,陰陽之性有別也。臟宜藏、腑宜通,臟腑之體用各殊也。」「胃體陽用陰,脾體陰用陽」是一對相反相成的概念,既強調脾胃同居中焦,相互聯繫,互為助益,又明確二者顯著差異,相互區別。「胃體陽用陰,脾體陰用陽」理論是基於臟腑體用特性而提出的,胃主受納,屬腑以通為用;脾主運化,屬臟以藏為性。太陰濕土得陽始運,陽明陽土,得陰自安,脾喜剛燥,胃喜柔潤。脾喜剛燥惡柔潤,以陽為用主運化氣血,其體陰柔故最惡濕困;胃喜柔潤惡剛燥,以陰為用受納水谷精微,其體陽故最惡剛燥。「胃體陽用陰,脾體陰用陽」將臟腑與體用學說靈活結合,既強調臟腑特異性,又兼顧整體,重視功能與形體、臟與腑的聯繫性,突破了單純立論某臟、某腑的局限性,頗具特色。

秦笛橋名乃歌,號又詞,上海人,現代名醫秦伯未祖父。工詩古文辭,兼擅六法,長於醫道,活人甚眾,著有《玉瓶花館叢稿》《俞曲園醫學筆記》等,是海派中醫的代表。《清代名醫醫案精華》收錄秦笛橋「脾弱案」,即是對「胃體陽用陰,脾體陰用陽」理論的繼承發揮。

「胃主納食,體陽而用陰;脾主健運,體陰而用陽。陰陽異位,《內經》於《太陰陽明篇》言之甚詳。今胸次嘈雜似飢,食後或腹中脹滿,可知脾胃升降不和,失其用矣。先提按根本大傷,水不涵木,陽化內風,上擾清空,則頭眩目旋。肺主一身之氣,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化源漸竭,右降無權,小便淋漓艱澀。心主血,營液枯涸,孤陽亢逆,則惱怒不寐。至若兩足浮腫,步履艱難,病在軀殼,治當從緩。脈數右澀左虛,舌光。姑擬益氣調氣,佐以清養。」

「吉林參、生綿芪、廣鬱金、玫瑰花、炒玉竹、制香附、焦枳殼、鮮橘葉、金石斛、宋半夏、炒梔仁。」

按:此案伊始即論「胃體陽用陰,脾體陰用陽」,先論「陰陽異位」脾胃的特性,後根據癥狀論臟腑病機,言「脾胃升降不和,失其用」強調二者病理聯繫。患者「胸次嘈雜似飢,食後或腹中脹滿」,病機為「脾胃升降不和」,即臟腑之用不達;「頭眩目旋」是因「水不涵木,陽化內風,上擾清空」所致;「小便淋漓艱澀」而知「化源漸竭,(肺)右降無權」;「惱怒不寐」是「(心)營液枯涸,孤陽亢逆」;「病在軀殼」則「兩足浮腫,步履艱難」。此案論述臟腑氣血陰陽為病,病機如何,見症為何,一一對應,可謂詳備。據上述諸症合「脈數右澀左虛,舌光」之象,知其陰虛風動、肺氣上逆、血虛陽亢等皆以脾胃升降不和,失其所用為先機,故以「緩治」為前提,益氣調氣,佐以清養,兼顧臟腑體用,治脾胃為主。

方以人蔘、黃芪益氣養陰,健運脾胃,又有培土製木、生金之功;玫瑰、香附、橘葉遵「土得木而達」意,疏肝理氣,助脾健運,補而不滯;半夏、枳殼辛開苦降法,降逆通腑,恢復胃腑功能;玉竹、石斛清靈柔潤,滋養脾胃之陰,葉天士有雲「補胃陰以制龍相」,脾胃之陰得補則龍相之火可熄;鬱金清心涼血,行氣解郁,炒梔仁清熱利濕,利膀胱氣化,治療兼證。方中用藥多以炒製取芳香醒脾開胃之意,兼以芳香之花葉更具疏散之力。秦笛橋立方取「胃體陽用陰,脾體陰用陽」之意,滋補脾胃之陰體,理氣降逆助脾用通胃腑,二臟同調。《素問·玉機真臟論》曰:「脾脈者土也,孤臟以灌四旁者也」,脾胃旺盛則肝亢得制,心火得瀉,腎精得充,肺氣得降,諸臟皆調。

「胃體陽用陰,脾體陰用陽」是中醫學對於脾胃特性系統把握而概括的理論,蘊意頗深,海派名醫秦笛橋據理立法,以法統方,方中蘊理,頗可玩味。(姚鵬宇 遼寧中醫藥大學)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來源:中國中醫藥網

搜索「renpeng_swxt"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中醫資料。

推薦下載:全新中醫家APP,五十萬中醫人專屬軟體,只專註中醫領域。【社區】以醫會友,廣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醫打造個人品牌,提升醫患互動,創建自己的工作室。【會議服務】全國中醫會議培訓隨時報名,輕鬆加入中醫名師互動圈。下載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劉英鋒、黃利興《中醫診治操作正規之門》初級班增開通知
反覆咳嗽久治不愈?黃利興教授寒溫合方直中靶心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