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國矽谷:松山湖邊的機器人夢想|特稿

中國矽谷:松山湖邊的機器人夢想|特稿


?

俯瞰松山湖



撰文 | 邸利會



責編 | 李曉明




 

 




在一個10000平方米的地下工廠,工作人員正忙碌著進行高度精密的製造工藝與技術測試;地面之上,是另外一個12000平方米的中試車間,來自實驗室的樣機正接受嚴格檢驗,「倖存者」才可進行大規模量產。


 

這種新穎的安排是籌劃中的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園區。


 


9月6日,這個佔地6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的園區開工,預計2年後建成,屆時可容納100多個創業團隊,集技術創新、創業孵化、人才培養為一體。


 


2014年底成立的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已為圈內人所知。這次開工建設的巨大建築群可說是一個升級版。


 


創辦人正是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的教授李澤湘。他介紹說,三年後的今天,基地從0到1到n,出現了不少優秀團隊,因原來的場地所限,此番擴容是在松山湖管委會、東莞市政府的支持下,為有想法的年輕人打造一個更適合、更美好、功能更齊全的園區。


 


李澤湘自己是多年的創業者,從香港科技大學的實驗室開始,作為「學院派創業」 ,他直接創辦或影響了多家公司的建立和發展,如固高、大疆、李群、逸動等。三年前,他從深圳來到松山湖,創辦了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專註機器人及相關行業的創業孵化與人才培養。



「相信幾年後,一批全球領先的核心技術、全球有影響的產品、國際知名的科技公司將從這裡誕生,走向全國,走向全世界。」

李澤湘說。


 


東莞所在的港粵澳大灣區正努力成為下一個矽谷。作為創業導師的李澤湘為何選擇了松山湖,5年10年之後,這裡會走出多個像大疆一樣的全球性企業么?


 



?

李澤湘和創業者在一起

 


1

松山湖的魅力




從深圳寶安機場出發,大約半小時車程,便可到達東莞的松山湖區。8平方公里的湖面,靜謐優雅,不少科技企業掩映在鬱鬱蔥蔥的樹蔭之中。這裡符合人們對未來的想像,生態、科技、人居完美融合。


 


2009年,因為深圳的土地資源緊缺,各方面成本增加,李澤湘想為創辦的幾家企業尋找新的發展腹地。在以深圳科技園為圓心,把周圍一小時車程內的產業園區考察一遍後,他被松山湖的旖旎風光所吸引,決定將這裡作為新的夢想之地。

 


經過幾年籌備,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在2014年底正式成立,從全球範圍發掘招募優秀創業團隊,幫助他們走向更大的成功。


 


這裡儼然成了機器人創業者們的樂土。逸動、李群、雲鯨、松靈等30多家企業先後入駐,覆蓋核心零部件、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服務機器人、醫療機器人等多個領域。


 


這裡有富有經驗的創業導師指導,有技術支持,供應鏈資源,還有資金

(基地對這些創業團隊投資8000餘萬元,幫助15家在孵企業獲得3.45億元的外部投資)

。基地還通過與高校合辦機器人學院、舉辦機器人夏令營、機器人大賽等為企業儲備後續人才。


 


對這些機器人孵化企業,東莞地區豐富的供應鏈資源是一大優勢。


 


「松山湖毗鄰的幾個鎮,通過高速路可以方便到達;這幾個鎮都各有特色,比如寮步有最大的二手車城,旁邊的大朗是最大的毛織城,鳳崗是五金城,樟木頭是電子城等等,這樣的供應商有聚集性,採購非常方便;像電子方面,從深圳的華強北寄東西,一天就到了,特別適合硬體創業。」松靈科技的創始人之一蔣亦瑄告訴《知識分子》。這家從事自動停車系統研發的公司2016年底入駐基地。


 


當地政府機構松山湖管委會,也為初創企業提供了很多方便。從工商註冊、銀行開戶、工廠定址、裝修,大小事務都盡量上門辦事。在基地大樓里,東莞科創局還設了一個茶室,每周二主動上門,詢問企業的難處,政府可以協調解決。


 



「其實,我們並不需要政府一定要投錢或者給地,我們需要的是當有事情找到政府的時候,好辦事;這樣精力就會省很多,我們只負責把產品做好,讓公司更好發展,不需要整天思考那些外部的事情。」 潘宗良說。他是逸動的創始人之一。只需專註於公司該做的事情,這對任何一家初創公司都尤為重要,某種程度上節約了成本、加速了迭代。


 

松山湖作為創新創業的優勢正在顯現,相對便宜的租金、房價、生活成本,對於剛進入職場的年輕工程師,同樣有著吸引力。這裡已經積聚了一批新興科技企業。有消息稱,最近華為也要「舉家搬遷」到這裡。


 


三年間,李澤湘領導的基地已孵化實體80餘家,包括53家創業企業和32支創業團隊,其中27支已成功孵化為公司,總產值超過19億。


 


2

學院派創業


 


在中國,教授在創新創業方面作出如此成績並不多見。在美國的斯坦福大學,大約10個畢業生中有1個走出校門開始創業,李澤湘說,在他的實驗室,現在每3個學生就有1個在創業。


 

不過一開始,李澤湘只是港科大的一名普通教授,並沒有創業打算。從1992年加入港科大算起,7年之後,在機緣巧合之下,他才在深圳創辦固高。李澤湘後來總結說,通過創辦固高,對於產業發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或者學生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有了深刻認識:

「大學研究必須對產業的發展產生影響,才能顯現出大學的意義。大學裡最重要的成果應該是學生,而不是論文。」


 


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李澤湘親自帶隊參加機器人大賽。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無論是早期港科大的實驗室,還是松山湖基地,這些創始人中如果不是當年李澤湘的隊員,很多也都參加過亞太機器人大賽

(ABU Robocon)


 


Robocon至今16個年頭了,一直深受機器人愛好者的追捧。圈內人叫這個比賽「蘿蔔坑」,隊員間互稱「坑友」。這樣的比賽,有點像微縮版的創業:幾個月的時間裡,隊員間相互協作,綜合運用機械、電子、控制、計算機等方面知識和技能,親手製作機器人並完成比賽。幾年下來,「坑友」中出了不少機器人領域的創業者。


 


受到參加機器人比賽的啟發,李澤湘特意設計開設了一門為期8個月的機器人課程,匯聚了多個學科背景的學生,組成團隊,共同學習和實踐。


 



「一方面,他們學習有關團隊合作、系統設計等方面的種種知識。另一方面,我帶著他們到深圳的華強北買零件、製作印製電路板、做模塊設計、進行機械加工。這就將原本需要一個月的樣機研發時間縮短到了一到兩周。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也接觸到深圳整個產業的生態環境和製造業供應鏈。」 李澤湘後來回憶說。




通過打通產業和課堂,導師李澤湘帶領學生一路前行。


 


2006年,他輔助學生汪滔創辦大疆。2007年創辦比銳。2011年,他幫助學生創辦李群自動化。這中間的2009年,李澤湘考慮在深圳周邊尋求一塊發展的腹地,能有利於初創企業的成長。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牽頭的一個研究團隊成為了廣東省創新科技計劃首批十二支團隊之一,入駐松山湖華中科大東莞製造研究院。


 


繼港科大、深圳之後,松山湖成為了李澤湘創新實踐的又一據點。


 


3

從0到1,從1到100


 


在松山湖的創業者眼中,李澤湘是導師,而汪滔則是一個榜樣。


 


2個月前,「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宣布,將2019年機器人與自動化大獎授予師徒二人,表彰他們「為民用無人機的發展及商業化、航空影像技術及機器人技術的進步所做出的傑出貢獻」。此前該獎項獲獎者均為歐美、日本的知名大學教授或機器人企業創始人,如工業機器人之父Joseph Engelberger,國際機器人巨頭Fanuc的創始人Seiuemon Inaba等。


 


其實,李澤湘和汪滔早已「聲名在外」,不局限於機器人界。


 


作為同行和合作者,首爾國立大學的Frank Park教授告訴《知識分子》,李澤湘使中國成為前沿無人機

(drone)

技術的世界領導者,提升了不僅僅是深圳一地的創新和企業家精神;在機器人研究社區,李澤湘在機器人操作和抓取方面開創性的科學貢獻也一樣被大家熟知,他是首次將高等數學的工具運用於機器人學的研究者之一,也是為機器人科學奠定科學基礎的主要研究者之一。


 


Park教授還說,不僅在中國,在世界範圍內,李教授都是年輕機器人研究和開發者們的偶像

(role model)

。偶像這詞一樣適用於汪滔。2006年,當汪滔還在深圳的一家民房裡埋頭苦幹時,大概沒人料到,日後的大疆能在消費級無人機行業佔據統治地位,其產品也多次入榜《時代周刊》最佳發明。


 


不過談到獲獎,李澤湘只是淡淡地說,「這是自然做事情的結果吧」。談到汪滔,他說,「我們對好學生,絕對不應該用傳統的帽子去戴。」


 



?

李澤湘教授和實驗室的同學們在一起


 


「他給學生一顆種子,播撒出整片森林。」

蔣亦瑄說。在他眼中,李澤湘不是一般的大學教授,他的視野要寬廣得多,對於技術、企業、產業乃至地區發展都有深刻見解;最要緊的一點,「李老師真正關心我們,不認為我們是誰的勞動力。」


 



遇到李澤湘是一種思想上的洗禮,潘宗良說,「尤其這幾年,大疆這樣的成功,他也並沒有一味推崇工科學生創業,但是他在推崇每個人都有一顆創業的心,哪怕去一家公司工作,因為他覺得一個人要有主動思考去擇業的一種思維,而不是被生活或者主流推著走。當然,他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去試一下創業的過程,如果覺得不適合,可以加入別人的公司,要弄清楚自己適合什麼樣的生活,到底想要什麼。」


 


除了這些,李澤湘給予他們最大的幫助還在於一種信任,一種寬容失敗的態度。


 



「公司的發展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但他從不輕易否定,我見過這麼多師兄弟,這麼多例子,每個人做的事情都不一樣,但李老師永遠是一個想法,只要學生不放棄,他永遠是一種支持的態度。我覺得這點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創業,因為中間會有無數次反問自己,我還能繼續走么?每到這樣一個坎的時候,會覺得至少他還在支持你。我覺得這種信任是很關鍵的。「 潘宗良說。


 


而大疆的成功則是身邊一個活生生的榜樣,讓他們在「灰暗的時刻還能看到希望」。「這和你整天聽蘋果的故事是不一樣的,因為你見證了一個蘋果的真正誕生,而且是這麼近距離的。我們平時還能和汪滔師兄偶爾吃個飯,聊一聊,這個感觸是不一樣的。」 潘宗良告訴《知識分子》。


 


經常,對這些新的創業者,之前創業公司趟過的河,跨過的坑是寶貴的財富。從前人學習,彼此間切磋,他們能收穫到很多。除了孵化創業外,松山湖基地還有另外一重使命,培養機器人領域的人才。當然,這裡的企業也可以近水樓台先得月。


 


中國的產業轉型與升級,創業者和優秀工程師缺口巨大。多年以來,李澤湘一直想通過革新教育,彌補這一缺口。早在2004年,李澤湘創辦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自動控制與機電工程學科部,培養了300多名優秀人才,後來這300人里創立了幾十家公司。2016年3月,基地與廣東工業大學和東莞理工學院合作創辦機器人學院,首批招生110人,即將畢業。李澤湘告訴《知識分子》,他準備建立更多的機器人基地,與更多高校合作,擴大高質量人才的培養,滿足市場需求。


 


通過一體化技術創新、產業孵化、人才培養,李澤湘正幫助更多年輕人實現他們的機器人夢想。而這些年輕人也正從松山湖出發,努力造就中國的矽谷之夢。 





更多精彩文章:





李澤湘:核心技術卡脖子,需要打通產學研的教育改革





從一門課誕生大疆:獨角獸背後的科學家|視頻





www.zhishifenzi.com


訪問網站,瀏覽更多內容


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本頁內容


授權轉載請聯繫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製版編輯

 

|

 

皮皮魚




▼▼▼

點擊「閱讀原文」,直達知識分子書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舒德干:進化論的進化簡史 | 新譯《物種起源》發布
中國發現:獨創的納米「冰雕」技術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