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古人喝茶要煮一煮,現在卻能直接喝?

為什麼古人喝茶要煮一煮,現在卻能直接喝?

中國人飲茶的風氣,最早是從隋唐時期才逐漸普及起來。最早是在僧人帶動下,飲茶才成為一種日常的生活習慣。因為僧人需要坐禪,喝茶可以提神。飲茶風氣得以普遍,更重要的一點在於,唐朝中期以後,茶葉產量的增多。

四川、貴州、浙江、福建、廣東等地,都有種植茶葉。據記載,唐朝一年的產茶數量達到一億斤。這個數字其實比較保守,因為還有一些偷稅走私的茶葉。這部分的數量不少。由此可以看出,當時茶葉產量的龐大,以及唐朝人對茶葉的喜愛。

飲茶的普及,帶來最大的變化,就是人們生活習慣上的改變。唐朝初年的時候,一般人還是習慣用酒招待客人。但在喝茶的方式被大家接受後,用飲茶的方式接待,成了一種慣例。

在這以後,飲茶就多了更多的規矩和講究。尤其是那些貴族豪門,更希望用飲茶方式的不同,表現出自己的品味和獨特。

一般人飲茶,可能就是用家門前的井水即可。但那些講究的人不一樣。他們飲用的水,要選用某個特殊地方的水。認為這個地方的水質最好。

唐朝的時候,被認為是南方水質最好的,就是無錫惠山泉水。而清朝的時候,皇家用的是北京玉泉山的水。每天都有水車走西直門給皇帝運水。

茶葉當然更要講究。產地、採摘、製作,樣樣都少不得。

唐朝節度使李德裕就在喝茶上名聞一時。他講究用天柱峰的茶葉,揚子江的水。後來更有專門的茶博士,穿著講究,有一套自己的泡茶規矩。

當時的飲茶手段,跟現在也有很大不同。現在更多的是用開水沖泡,而過去不是這樣的。有一種叫做痷茶的飲茶方式,倒是跟今天的飲茶方式最接近。就是把搗碎後的茶末放在瓶罐中,用開水衝下飲用。

還有一種叫點茶,就是把茶末放在瓶罐中,調成膏狀,倒入沸騰的水即可。這兩種喝茶的方式,都不需要過分講究。最後一種,才真的是有多種要求。這種飲茶的方式,叫做」煮茶「,也叫做煎茶。

這種煮茶的步驟,就非常的繁瑣了。先是要把茶葉碾壓成極細的粉末,最好的情況,就是茶葉磨成粉後,像松花一樣輕嫩。接下來就是煮水了。

茶聖陸羽的《茶經》就認為,煮水的時候,有三種情況。第一個是誰剛剛出現小氣泡的時候,這個叫一沸。剛剛在鼓動的,稱為二沸。已經沸騰得很厲害了,被稱為三沸。

三沸的水在陸羽看來,就是太老了。所以,就要在水剛剛出現小氣泡,在一沸的階段,放入食鹽,用來調味。等到二沸出現的時候,先取出一部分水來,再放入茶末。

等到茶末沸騰,再放入剛剛取出的那部分水,然後才從火爐上取下來,進行分茶。

這只是比較粗略的講。中間還有很多講究的地方。比如茶末沸騰的時候,會有泡沫。這些泡沫的樣式,也是判斷茶湯口感的標準。而且,煮的茶只能分為五份。因為哪怕再多一份,口感也會下降。

可見古代人對於飲茶的講究。陸羽這種煮茶的辦法,對於保留茶湯口感,有著極佳的幫助。而喝茶的習慣,也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成為文化血液的流傳,再也無法分開。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微信公眾號: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腦洞外星人 的精彩文章:

明朝將要滅亡時,為何吳三桂遲遲不來營救?
全球最小的洲,人口不到三千萬,卻出現兩個發達國家

TAG:腦洞外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