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初代MGS已經推出20年了,然而對於小島而言或許最好的仍未到來

初代MGS已經推出20年了,然而對於小島而言或許最好的仍未到來

2018年9月3日是《合金裝備Solid》(以下簡稱MGS)初代日版在PS上推出20周年的日子,這一天,日本玩家們紛紛在社交網路上紀念這款動作潛入類諜戰遊戲,剛過完55歲的小島秀夫則仍在忙著做他的《死亡擱淺》。

回到20年前,作為一款全程語音加3D實時渲染為賣點,反戰主題的軍事遊戲大作,究竟擁有哪些魅力?借著《MGS》誕生20周年的日子,今天就來帶大家回顧一下。

極具個性的概念設計

與當時大多數遊戲不同的是,定義「合金裝備」世界的,不是環境或地點,而是角色與機甲。它們是讓其如此精彩的諸多要素之一。

初代MGS已經推出20年了,然而對於小島而言或許最好的仍未到來

在《MGS》中,Big Boss、左輪山貓(Revolver Ocelot)等諸多人物都受到玩家們的喜愛,巨大的REX機甲初一現身就讓人震撼。而把角色和機甲具體呈現出來的就是新川洋司。

初代MGS已經推出20年了,然而對於小島而言或許最好的仍未到來

新川洋司1994年大學畢業後以測試的身份加入科樂美,加入到小島秀夫的部門,之後很快就顯現出他的才華。由於新川洋司是學美術專業出身,小島秀夫就讓他擔任3DO版《宇宙騎警》項目的美術總監,他以機體設定圖為基礎,製作出更為直觀的實體模型供動畫人員參考,還負責選定各類宣傳海報和封面等內容。

而真正讓新川洋司揚名立萬的還是《MGS》,他吸取日本傳統版畫的特色,運用中國傳統水墨畫的筆法,畫出類似漫畫的人物和機甲,並讓角色躍然紙上。新川洋司的作品擁有天野喜孝的空靈、安彥良和的技藝以及弗蘭克·米勒的粗獷。他大膽探索創新,將傳統與數字手法融合,創造出這些驚人且富有顛覆性的細膩作品,並開創出一條屬於新的道路。

劇情反映90年代熱點話題

現在來看20年前的《MGS》,可以發現雖然遊戲中的時間背景設定的是2005年,但劇情卻帶有20世紀90年代的鮮明烙印。

初代MGS已經推出20年了,然而對於小島而言或許最好的仍未到來

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冷戰宣告結束,美俄開始核裁軍,中法相繼加入「核不擴散條約」,雖然人類核戰爭的可能性變得越來越小,但世界依然被戰爭疑雲所籠罩。海灣戰爭讓世人見證了怎樣打一場高科技戰爭,美國公布國家導彈防禦系統(NMD)和戰區導彈防禦系統(TMD)又讓大國間的軍備競賽升級。克隆綿羊多利的誕生讓人類開始挑戰造物主的角色,印巴爭相進行核試驗意圖進入核大國俱樂部……

《MGS》把這些真實的東西全部融入到遊戲中,充滿對戰爭的反思、對克隆技術的警惕和對核不擴散的提倡。充斥著當時世紀末特有的世界末日的氣氛,又包含著對新世紀既期待又不安的情緒。

遊戲電影化的里程碑

在現在,由於技術的進步,「像電影一樣的遊戲」或者「電影和遊戲相融合」的概念不再新鮮,而且也已經被業界普遍採用,例如前段時間大熱的《底特律:變人》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但在當時,《MGS》卻是開了全程語音及電影化敘事遊戲的先河。

初代MGS已經推出20年了,然而對於小島而言或許最好的仍未到來

長久以來,小島都夢想成為一名電影導演,他看了非常多的電影並給雜誌寫影評專欄。然而在之前的遊戲中,由於技術、存儲介質和資金等限制,讓他無法在作品中實現自己的夢想。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後,隨著搭載CD-ROM的32位遊戲主機的發布,在遊戲中加入全程語音以及高清動畫成為可能。

當時日本幾家大型的第三方遊戲廠商紛紛開始探索製作「像電影一樣的遊戲」,例如史克威爾,在製作《最終幻想7》等作品時,就找了好萊塢有CG電影製作經驗的人員來合作,在遊戲中加入類似電影的劇情過程動畫。

光在1998年一年,就有三款加入了電影元素的遊戲大作問世:Capcom的《生化危機2》(1月);史克威爾《寄生前夜》(3月)以及科樂美的《MGS》(9月)。不過《生化危機2》與《寄生前夜》的電影元素都是只在遊戲中插播早已經製作好的影片,而《MGS》的劇情則採用全程語音加3D實時演算技術生成。若論畫面的精細程度,前二者的CG場景顯然更為細膩,限於PS的機能所限,《MGS》的畫面則充斥著粗糙的馬賽克。

初代MGS已經推出20年了,然而對於小島而言或許最好的仍未到來

然而,實時渲染的靈活鏡頭感讓CG場景望塵莫及,遊戲的視角可隨主角移動變化,玩家也可隨時切換第一人稱鏡頭來觀察環境,帶入感十足,這些都是單純播放影片做不到的。那麼充滿電影鏡頭感的《MGS》是怎樣製作出來的呢?據透露,當時由於是小島首次在PS上開發3D遊戲,團隊並沒有經驗,於是他用大量的樂高積木搭建了一個影子摩西島基地的實體微縮模型,並用DV模擬視角轉換,來摸索最佳角度和鏡頭。當然,這種方式並非小島首創,而是他在觀看《終結者2》DVD花絮中從卡梅隆導演那偷師來的。

當時還因此發生了一件趣事:有一回周末加班,小島把年幼的兒子帶到辦公室,後者在辦公室看到他在用樂高搭建遊戲中的場景模型,回家後就向母親告狀說:「父親說是加班,其實是在公司搭積木玩。」妻子信以為真,向小島發了牢騷,弄得他哭笑不得。

小島初次擔任製作人的作品

玩過「合金裝備」系列的玩家一定會對遊戲開始時的片頭logo「Kojima Productions」(小島出品)有印象。出現這個logo,就證明是由小島工作室出品,小島秀夫本人擔任製作人(Producer)的遊戲,而《MGS》正是他首次擔任製作人的作品。

初代MGS已經推出20年了,然而對於小島而言或許最好的仍未到來

所謂的遊戲製作人,其職責就類似於電影製片人,是指全面掌握整個項目的總負責人,他必須啟動、協調、監督及控制一個項目從開始到完成的各個階段所涉及的創作、財務、技術及行政等方方面面,確保每個步驟都能按時並準確無誤的完成。

具體來說,包括規劃製作進度表;劇本、配音和工作人員的挑選;項目資金的管理和分配等;還要在美術設計、剪輯、配樂和市場營銷等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製作人還必須在創作人員的創意與製作周期的要求和預算中尋求平衡,以及回答項目設計的所有人關於任何事情的問題。

在製作《MGS》之前,小島在科樂美只做過四款遊戲:《Metal Gear》《Metal Gear 2》《掠奪者》(Snatcher)及《宇宙騎警》(Policenauts)。這些遊戲都不涉及全3D,他的身份也只是單純的總監(類似於電影導演)。

表面看上去,製作人大權在握,是一個能管控一切的人,但實際上作為一名製作人,小島身上的責任和壓力都更重了,他必須在創意與製作周期和預算三者中取得一個平衡,還要定期向公司高層進行彙報。隱藏多個向前作致敬元素《宇宙騎警》是小島在《MGS》之前做的AVG遊戲。雖然只是一款比較冷門的作品,但對他卻具有比較特殊的意義:參與制作的新川洋司、岡村憲明、是角有二和野尻真太等人後來都成為了小島工作室的骨幹成員。

初代MGS已經推出20年了,然而對於小島而言或許最好的仍未到來

因此在《MGS》中,小島秀夫放入了很多向《宇宙騎警》致敬的元素。例如特種部隊「獵狐犬」隊員梅麗爾也出現在了《MGS》中,並且日版配音員也是同一人。

初代MGS已經推出20年了,然而對於小島而言或許最好的仍未到來

初代MGS已經推出20年了,然而對於小島而言或許最好的仍未到來

在《MGS》結局中,梅麗爾穿的黃色馬甲源於《宇宙騎警》中的戴夫;而Snake說自己的真名是大衛,梅里爾則親昵的稱他為戴夫。此外,在日版的配音演員陣容當中,為灰狐配音的鹽澤兼人、為奧塔肯配音的田中秀幸及為梅麗爾配音的寺瀨今日子也都參與過《宇宙騎警》的配音。

最好的仍未到來

在製作完2015年的《合金裝備5:幻痛》之後,小島離開了科樂美。雖然系列在《MGS》誕生20年後的今年仍在出新作,但那已經和小島沒有關係了,對他而言,「合金裝備」的故事已經完整,系列也已經結束。小島早就想去嘗試一些新的東西,2014年PSN上的那款令人恐怖不安的遊戲演示《P.T》正是他嘗試的一部分,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科樂美取消了《P.T》,小島與公司交惡,繼而出走。

多虧了索尼的資助,使得小島工作室能不依附於科樂美而獨立存在。55歲的小島仍在堅持著自己的新探索,正如《MGS》結局中的Snake,在影子摩西島上騎著一輛雪地摩托駛向一片白茫茫的遠方,結尾曲《The Best Is Yet To Come》(最好的仍未到來)的悠揚旋律響起,讓人既悲壯又傷感,或許這正是他的宿命,孤獨前行,去探索更美好的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玩巴士 的精彩文章:

《赦免者》推出免費擴展內容「Downfall」

TAG:電玩巴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