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些關於古琴的國畫,你都知道嗎?

這些關於古琴的國畫,你都知道嗎?

這些關於古琴的國畫,你都知道嗎?

這些關於古琴的國畫,你都知道嗎?

古琴是中華民族最早的彈弦樂器,是中華傳統文化之瑰寶。她以其歷史久遠,文獻瀚浩、內涵豐富和影響深遠為世人所珍視。從有古琴之物以來,古琴圖成為畫家作畫的對象,在網路上我們通常看到的古琴圖有如以下諸多。

這些關於古琴的國畫,你都知道嗎?

東晉 顧愷之《斫琴圖》東晉,宋人摹本,絹本設色,故宮博物院藏

《斫琴圖》描繪古代文人學士正在製作音色優美、頗具魅力的古琴的場景。畫中有14人,或斷板、或制弦、或試琴、或旁觀指揮,還有幾位侍者(或學徒)執扇或捧場。

因畫中表現的多是文人,所以都長眉修目、面容方整、表情肅穆、氣宇軒昂、風度文雅。人物衣紋的線條細勁挺秀,頗具藝術表現力。此畫與顧愷之的其他作品一樣,畫面中如春蠶吐絲般的線條既能傳神地勾勒出人物的形象特徵,也能恰到好處地把握人物的內在性情。

這些關於古琴的國畫,你都知道嗎?

北齊 楊子華《校書圖》絹本設色,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據宋代黃庭堅《畫記》、黃伯思《東觀食話》等書記載,《北齊校書圖》在宋代有白描與設色不同摹本。畫中所記錄的是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遜等人刊校五經諸史的故事。畫面有三組人物,居中的是坐在榻上的四位士大夫,或展卷沉思、或執筆書寫、或欲離席、或挽留者,神情生動,細節描寫也很精微,旁邊站立服侍的女侍也表現得各具情致。此畫用筆細勁流暢,設色簡樸優美,畫風雖難免受宋人影響,但與北齊婁睿墓壁畫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些關於古琴的國畫,你都知道嗎?

北宋 趙佶《聽琴圖》立軸,絹本設色,故宮博物院藏

宋徽宗趙佶,是北宋末期提倡寫生花鳥的畫家,而於人物、山水也是無所不能。他所流傳下來的作品,根據歷來的記錄,並不太多,尤以山水為最少。他的人物畫,現在所能見到的,除了《搗練圖》和《虢國夫人游春圖》都說明是摹唐張萱的畫筆外,還有《文會圖》和《聽琴圖》。

畫中主人公,居中危坐石墩上,黃冠緇服作道士打扮。他微微低著頭,雙手置琴上,輕輕地撥弄著琴弦。聽者三人,右一人紗帽紅袍,俯首側坐,一手反支石墩,一手持扇按膝,那神氣就像完全陶醉在這動人的曲調之中;左一人紗帽綠袍,拱手端坐,抬頭仰望,似視非視,那狀態正是被這美妙的琴聲挑動神思,在那裡悠悠遐想;在他旁邊,站立著一個蓬頭童子,雙手交叉抱胸,遠遠地注視著主人公,正在用心細聽,但心情卻比較單純。三個聽眾,三種不同的神態,都刻畫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這些關於古琴的國畫,你都知道嗎?

元 王振鵬《伯牙鼓琴圖》局部 絹本 ,墨筆,故宮博物院藏

王振鵬,字朋梅,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官至漕運千戶。工墨筆界畫,筆法工緻細密,自成一體。亦擅人物。元仁宗賞識他,賜號弧雲處士。生卒年不詳,約活動於元仁宗朝。此卷描繪伯牙為知音者鍾子期彈琴的故事。相傳伯牙生於春秋時代,擅彈琴,與鍾子期為友。《荀子·勸學篇》有「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的記載。流傳至今的古琴曲「水仙操」和「高山流水」據傳就是他所作。圖中彈琴者為伯牙,對面聆聽者是鍾子期。畫中伯牙與子期的舉止神情均刻畫得惟妙惟肖。衣紋用筆細勁流利,精謹生動。實為元代人物畫代表作。卷末署「王振鵬」三字款。卷尾有元人馮子振、趙聲、張原題記。

這些關於古琴的國畫,你都知道嗎?

明 杜堇《梅下橫琴圖》立軸,絹本,設色,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寫文人雅士在梅下撫琴的情景。老梅虯曲如蒼龍盤空,紅梅綻開,文人雅士性情激昂,揮斥文章,談笑風生。人物刻畫精細,面部略敷鉛粉,衣褶勁利流暢,吸收了北宋李公麟和元代張渥的線描技巧。

這些關於古琴的國畫,你都知道嗎?

清 原濟《對牛彈琴圖》立軸,紙本墨筆縱,故宮博物院藏

「對牛彈琴」一詞本是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但此圖通過作者自題中「世上琴聲盡說假,不如此牛聽得真」等詩句,反映出作者難遇知音,而只能寄託於「牛聲一呼真妙解」,反映了作者孤獨落寞的心境。畫中人物取正面,雙目卻望向畫外,正撫琴自吟;牛取背向,作抬頭傾聽狀。人物以粗筆濕墨勾畫衣紋,筆觸簡括;牛以墨彩暈染而出,雄健體碩。佔大部分幅面的長題與淡然清雅的畫面統一和諧,互為襯托。

原濟(1642-約1718),清初書畫家、畫學理論家。僧人。俗姓朱,名若極,廣西全州人。法名原濟,一作元濟(後人傳為「道濟」,道乃尊稱,非名字實誤),小字阿長,字石濤,號大滌子、清湘陳人、清湘遺人,晚號瞎尊者、零丁老人等,自稱苦瓜和尚。與梅清、梅庚、戴本孝等交往,相互影響,合稱「黃山派」。擅畫花果蘭竹,兼工人物,尤擅山水,畫名極盛。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清初四僧」。對後來揚州畫派與近代畫風影響極大。傳世作品有《春江垂釣圖》、《細雨虯松圖》、《搜盡奇峰打草稿圖》、《西園雅集圖》、《黃山八勝圖》、《採菊圖》、《對牛彈琴圖》等。

這些關於古琴的國畫,你都知道嗎?

清 禹之鼎《幽篁坐嘯圖》絹本,設色,山東省博物館藏

禹之鼎(公元1647-1716年),字尚(上)吉,一字尚其,號慎齊,江都(今江蘇揚州)人。康熙間供奉內廷。善畫小像,亦能山水、花鳥。幼師藍瑛,後出入宋、元。其寫真多白描,秀媚古雅,一時名人小像,多出其手。康熙五十五年卒,年七十歲。此圖畫清代詩壇領袖漁洋山人王士禎。王士禎臨坐於鋪有裘皮的盤石上,眉清目秀,長發朱唇,橫琴未彈,若有所思,具有詩人學者氣質。衣紋用柳葉描,頗生動;以水墨寫幽篁,有元人法;石用披麻皺。

溪流向遠處淡化,令人遐思,皓月當空,更增寂靜雅趣。作者錄王維詩以烘托畫意。畫前提「幽篁坐嘯」四字,款署「海寧門人陳奕禧」。畫後題詩甚多,作者均系王士禎門人。禹之鼎另繪王漁洋柴門倚杖圖卷,與此圖成姐妹作,亦藏山東省博物館。

這些關於古琴的國畫,你都知道嗎?

清 《弘曆觀荷撫琴圖》 縱軸,絹本,設色,故宮博物院藏,本幅無作者款識

隨著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之風,一些歐洲畫家開始在清代宮廷供奉。一方面,他們接受中國傳統繪畫方式,採用中國筆墨顏料和紙絹作畫,另一方面,他們依然堅持西洋繪畫技法中的透視原則,在作品中著意表現物體的體積、質感、明暗、投影乃至倒影。此幅雖未署作者名款,實由義大利畫家郎世寧主繪,中國畫家補畫山水背景。畫中乾隆皇帝身著漢裝,臨湖撫琴,遠處高山流水,喻其襟懷心境。

作者不僅通過高超的技巧和精準的透視畫法成功地表現出水邊亭台的立體感和通透感,而且將建築整體複雜的結構和各個構件的細部都交代得一清二楚,細膩的筆觸與富於變化的色彩將原木立柱和屋頂青石瓦片的肌理與質感描繪得精微而生動。從此圖中可以看到郎世寧運用焦點透視手法,按照一定的規律將所見到的屋宇移於畫幅,成功地在二維平面畫幅上真實地表現出多維空間,與傳統中國界畫描繪空間的手法完全不同。

圖中一高士臨流而坐,氣象蕭疏,意境深遠。筆法勁健,墨色淋漓,觀之如聞錚錚然流水般琴聲。郭熙有云:「山得水一活」。水為山之眼,關乎畫面的神采,最難畫活。此畫溪水僅以簡練線條勾勒,不分留白,盤曲掩映,時隱時現,難覓其蹤,表現出流水的清澈和流動感。夏圭以大量留白表現江山之深遠遼闊,沒有過多描繪細節,而是注重表現人物身體的動勢,筆簡而神全。 夏圭(1180—1230),字禹玉,浙江錢塘人。擅長畫山水、人物。

山水畫師法李唐,又吸取范寬、米芾、米友仁的長處而形成個人風格。善於表現煙雨迷濛的江濱湖岸景色,其點景人物亦簡括生動,樓台等建築物不用界尺,信手而成,取景剪裁極為精練。喜用禿筆帶水作大斧劈皴,被稱為拖泥帶水皴,構圖喜歡大膽剪裁。畫風與馬遠極為相近,畫史多以「馬、夏」並稱,這兩位傑出的畫家,成為當時畫院中一支主要的力量。夏圭喜突破全景而僅畫半邊之景,馬遠則意在一角,故時稱「夏半邊、馬一角」。

畫中逸筆寥寥,僅用淡墨勾畫一枝松和松下散坐的彈琴高士,可見筆意之高妙、深遠。張大千曾撰聯於法泉寺:「岩前柱杖看雲起,松下橫琴待鶴歸」。 張大千(1899~1983),原名張正權,又名爰,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四川省內江市人。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為傳奇的國畫大師,無論繪畫、書法、篆刻、詩詞皆無所不通。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融重彩、水墨為一體,尤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

這些關於古琴的國畫,你都知道嗎?

元 朱德潤《林下鳴琴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繪天曠氣清,樹葉盡落,群雁低徊。三位高士坐長松下,一人撫琴,二人談論正濃,松風琴韻,表現了文人的逸興。坡石的形狀與皴法以及蟹爪般的枯枝,顯然從郭熙的畫法中來。此圖雖借鑒宋人,用筆卻簡括了許多,且畫面的格調已屬元人。

朱德潤(1 294—1 365),元代畫家。字澤民,號睢陽散人,原籍睢陽(今河南商丘),居崑山(今屬江蘇)。早年,得高克恭賞識,經趙孟順推薦,知遇英宗碩德八刺(1321—1 323),官至鎮東行中書省儒提舉。英宗死,回家閑居近30年。一度出仕,不久又「以疾免歸」。善詩文,工書法,格調遒麗。擅山水,初學許道寧,後法郭熙,多作溪山平遠、林木清森之景,重視觀察自然,當北游居庸關時,嘗作「畫筆記行稿」。傳世作品有《林下鳴琴圖》、《秀野軒圖》等。

這些關於古琴的國畫,你都知道嗎?

《伯牙撫琴》壁畫 魏晉 敦煌佛爺廟灣

畫面中伯牙似於雲中撫琴,袖帶搖曳,御風而起,旁有一朱雀聽琴。魏晉時期長年戰亂,此畫間寫實與寫意之間,托世人嚮往洒脫之意。 魏晉時期的彩繪磚藝術形式也稱為畫像磚,地處甘肅省的敦煌,在魏、晉時期非常繁榮,文化藝術得以蓬勃發展。

敦煌彩畫磚的製作工藝有兩種:一是直接於磚面以墨線勾畫,二是先在磚面上塗刷白色襯底,再用線條勾勒。線條極為流暢、舒展,造型生動自然,動感十足。用筆奔放,畫風保留了一些漢代的特徵。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關注古籍網拍、了解市場價格!網拍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點滴拍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聊齋志異》好在哪兒
600餘種藏醫藥古籍文獻借數字化獲「新生」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