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特立獨行的西井科技:發布全球首款電動無人駕駛重卡 Q-Truck 背後的邏輯

特立獨行的西井科技:發布全球首款電動無人駕駛重卡 Q-Truck 背後的邏輯

特立獨行的西井科技:發布全球首款電動無人駕駛重卡 Q-Truck 背後的邏輯

*西井科技無人駕駛品牌「Qomolo」以及 Q-Truck 全電動無人駕駛重卡

成立 3 年多,西井科技從 AI 晶元做起,而後切入到智慧港口業務,之後又向封閉場景自動駕駛領域進軍。一路走來,一直強調商業落地的西井目前已小有成就,在相關業務領域,已經拿到了可觀的營收。

9 月 13 日,這家公司又開啟新的篇章,在上海舉行公司成立以來的首次正式對外發布會,推出了旗下的全新自動駕駛品牌「逐路」(Qomolo),並發布了號稱「全球首款真正意義的全時無人駕駛電動重卡」—— Q-Truck。這款車型設計非常激進,直接將駕駛室取消,用於安裝電池,未來可應用於港口、物流園區、礦場以及高速等多場景。值得注意的是,作為西井的投資方,復興國際董事長郭廣昌親臨現場為 Q-Truck 的發布站台。

特立獨行的西井科技:發布全球首款電動無人駕駛重卡 Q-Truck 背後的邏輯

「逐路」為何誕生?

回顧西井這幾年的發展,期間也經歷了幾次大的轉型,外界一度質疑西井是在追逐「風口」。作為西井的掌舵人,CEO 譚黎敏顯然不這麼認為。在他看來,人工智慧技術想要真正創造價值,必須要找准商業落地的方向,與各個行業和產業進行結合。所以,這家公司確立了「以晶元為核,提供全套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的發展模式。

特立獨行的西井科技:發布全球首款電動無人駕駛重卡 Q-Truck 背後的邏輯

*西井科技 CEO 譚黎敏

晶元是西井起家的業務(深度學習類腦晶元 DeepWell 已於 2017 年成功流片,台積電代工),後來也確實和他們現在所做的很多落地應用緊密結合在了一起。

2016 年,西井進入到港口行業,依託其自研的 AI 晶元的本地前端處理能力,為一些港口用戶帶來了智能理貨產品。這類產品融合了攝像頭硬體和相關的圖像識別演算法,可對港口的貨物進行分類識別、錄入大資料庫並進行統一管理。在這個領域的嘗試也幫助西井拿到了首個智慧港口的訂單。

特立獨行的西井科技:發布全球首款電動無人駕駛重卡 Q-Truck 背後的邏輯

在業務推進的過程中,西井又發現港口最大的痛點來自港口內的水平運輸,也就是在港內運送集裝箱的卡車存在著人力開銷和勞動力斷層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無人駕駛成為首選的技術解決方案。於是在 2016 年的 11 月,西井內部開始組建無人駕駛團隊,研發相關係統,後續將其集成到卡車上去。能夠順利布局這塊業務,也是因為這家公司此前在「晶元+演算法」領域的技術積累。

在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無人駕駛探索後,西井在無人駕駛領域取得突破進展。

2017 年 10 月,西井與全球知名港機巨頭振華重工建立起長期合作夥伴關係,二者合作研發的全球首輛自主駕駛無人跨運車在 2018 年 1 月問世,今年 8 月,雙方合作的 1 過 3 跨運車又實現了單車「智」動化。在無人集裝箱卡車方面,西井又與廣東珠海港完成了全球首輛無人集裝箱卡車的第一箱作業。西井的業務而後又從港區擴展至礦區,與國內最大的鉛鋅礦企業之一——西藏珠峰達成戰略合作,並收穫了首個自動駕駛礦車訂單,未來雙方還要打造人工智慧智慧礦場。

在這個過程中,西井於 2018 年 6 月完成對全電無人駕駛集卡量產車頭的開發,目前已可根據訂單隨時生產,據稱 50 台以內生產交付周期僅需 1 個月。

用譚黎敏的話說,不管什麼臟活苦活累活,只要能落地,西井就會先做起來。如今,西井已經收穫了港、礦領域的很多一線客戶,也從這些客戶手中獲得了可觀的訂單量,據譚黎敏透露,振華重工單單在無人跨運車的需求,現階段就已經超過了 200 輛。

特立獨行的西井科技:發布全球首款電動無人駕駛重卡 Q-Truck 背後的邏輯

站在這個時間點,西井認為是時候推出一個專屬的無人駕駛品牌,於是「逐路」(Qomolo)應運而生。這個品牌名取自珠穆朗瑪的英文 Qomolangma,西井希望能在未來的發展中登上屬於自己的「珠穆朗瑪峰」。

Q-Truck:取消駕駛艙,全電動無人駕駛

作為「逐路」品牌下的首款新物種,西井此番帶來的「全時無人駕駛電動重卡」 Q-Truck 無疑是最吸睛的主角。譚黎敏告訴雷鋒網新智駕,這款車計劃在 2019 年 6 月份進行量產,底盤有專門的供應商,整車製造也將由主機廠代工,西井主要從事車輛的設計、線控系統以及整個自動駕駛系統的研發。

無駕駛室

特立獨行的西井科技:發布全球首款電動無人駕駛重卡 Q-Truck 背後的邏輯

Q-Truck 最大的亮點莫過於其無駕駛室的設計,理念相當前衛。譚黎敏表示,因為這款車在封閉場景下行駛,所以之後並不需要上牌照,也不需要進入到工信部機動車輛目錄,所以受到相關的制約更少,前衛的設計理念才有了發揮空間。而且,針對無駕駛室設計所帶來的緊急情況接管問題,譚黎敏向雷鋒網新智駕解釋,他們會設計一套完備的遠程控制和接管系統,對這些在未來運行的重卡進行統一管理調度。

具體來看看 Q-Truck 的外觀設計,直觀感受是後現代、北歐風格很明顯,車頭設計的靈感來自於樂高積木,模塊化形式極具靈活性。配備的一體式的 LED 高流明度車燈也讓這款重卡多了幾分「炫酷」,在人機交互方面,Q-Truck 也配備了相關的 LED 屏幕。Q-Truck 車頭使用的材料為高剛度輕量化全鋁複合式材料。

特立獨行的西井科技:發布全球首款電動無人駕駛重卡 Q-Truck 背後的邏輯

正是因為採用了靈活的模塊化設計,Q-Truck 的用戶可根據自身的使用需求,無需磁釘等輔助設備,自由選擇電池電量、感測器等的組合方式。其多口徑可定製化標準拖掛鞍部,適應各個廠商及用戶不同使用場景下的拖掛需求,便於靈活部署。

全電動

關於 Q-Truck 的具體性能,西井官方給出的數據顯示:該車最大負載 80 噸;時速 35-90 公里的低速/高速場景下可以自定義驅動系統;最大扭矩 1500 牛米,不僅提供高載重下的順暢起步,也可滿足 15% 的最大爬坡率,作業場景豐富。

Q-Truck 在產品定義時分為兩個版本:低速版和高速版。低速版車型在滿載情況下的續航里程為 65-150 公里;高速版車型的滿載續航里程為 150-300 公里。

特立獨行的西井科技:發布全球首款電動無人駕駛重卡 Q-Truck 背後的邏輯

因為是電動重卡,電能補給也是西井需要去考慮的因素,Q-Truck 採用了主副電池系統設計,主副電池系統可在 2 小時內完成 100% 快速充電,同時,副電池可通過簡易換電流程,做到 3 分鐘換電,實現 30 公里的續航里程。具體運行場景中,當一輛車因為電能問題,在場內無法繼續行駛時,系統可自主指派另一輛具有足夠電量的車輛,採用無線方式進行車與車之間的電能補給。

此外,西井還祭出了電機能量回收系統,車輛在滑行及剎車時能實現 20% 能量回收,從而有效增加 20% 的車輛續航能力。估算下來,百公里平均能耗僅需 102 元,一年能耗僅需 3.72 萬元,相比柴油動力,Q-Truck 一年將節省 67% 的使用成本。當然,這些紙面的數據還需要到未來的實際使用中去逐一驗證。

Q-Truck 低速版和高速版兩大車型的存在,讓這款重卡適用的場景更為廣泛,包括集裝箱運載、散貨及礦石運載、危險品運載等需求都能滿足。

無人駕駛

針對無人駕駛系統的設計,西井在 Q-Truck 上集成了 6 大層面的技術,為的就是實現特定場景下無人駕駛的安全穩定性。這 6 大層面的技術包括:

  • 高精度矢量地圖構建技術

  • 車輛底層線控技術

  • 獨特的環境辨識技術

  • 高精度車輛定位

  • 局部路徑規劃

  • 車輛及運行數據管理平台

Q-Truck 的原型車上目前搭載的感測器包括 Velodyne 的 16 線激光雷達、德爾福的毫米波雷達以及攝像頭感測器等。通過多感測器融合技術,Q-Truck 已經實現 360 度範圍內至少兩套以上的感知感測器全覆蓋,最長檢測距離可達 150 米,真正實現無盲點全覆蓋。此外還能有效識別範圍內碼頭人員、設備,滿足安全作業的要求。未來量產版本的車輛,其上搭載的感測器系統還會發生一定的改變,比如激光雷達希望採用固態產品。

在處理平台上面,西井最新推出的 VastWell 深度學習加速器將會應用到 Q-Truck 系統中去,擁有並行計算的能力。據介紹,系統將以 5 毫秒極低延遲的實時響應,實現 1080p 的畫面精度下,對 8 路視覺及 6 路激光雷達與毫米波雷達數據的融合,進行環境感知與決策。

特立獨行的西井科技:發布全球首款電動無人駕駛重卡 Q-Truck 背後的邏輯

通過西井自研的高精度定位系統,Q-Truck 還能實現 2cm 精度的場內定位與控制以及 0.5 度轉向偏差的高精度控制。這些能力可以幫助車輛在實際作業情況下實現 95% 以上的精準停靠一次完成,能將整體作業效率提高 40%。

西井也將針對 Q-Truck 產品建立車輛及運行數據管理平台,包含了任務調度、車輛管理、遠程監控、數據分享等內容。

在以上一整套無人駕駛系統的護航下,實際運行中的 Q-Truck 將實現非常穩定可靠的運行。

特立獨行的西井科技:發布全球首款電動無人駕駛重卡 Q-Truck 背後的邏輯

在遇到宕機等情況下,Q-Truck 的多冗餘穩定控制安全系統,可頂替並感知周邊環境執行靠邊停車,並向系統上報狀態並實現應急處理;當場內車輛遇到突發故障,無法正常行駛時,可通過智能互聯救援系統,指派另外一輛 Q-Truck,自動對位故障車輛,並拖至維修區,所有的過程都無需場外車輛進入;遭遇不尋常交通狀況或惡劣氣候,Q-Truck 遠控系統也能實現人工接管,通過場內通訊系統,對車輛進行緊急停車等遠程控制。

此外,西井還特別研發了場景快速模擬系統,能夠快速搭建出一套模擬平台,為客戶真實模擬使用狀態。這套系統可以幫助西井在前期面向不同的客戶應用場景(港區、礦區……)進行針對性的開發。

在西井的算盤中,以港區的集裝箱卡車為例,他們稱採用 Q-Truck 替代現有的車輛,單車每年能節約 30-40 萬人力成本,同時整個運營成本也會下降,而且效率也能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港區作業的安全可靠性將更有保障。當然,Q-Truck 最終會不會有客戶為之買單,依然有很大的懸念。

特立獨行的西井

成立 3 年的西井,在切入到無人駕駛領域時,並未選擇公開道路,也沒有選擇乘用車,而且在資本市場上也是低調克制,至今融資額度不超過 1 億人民幣。他們一直致力於在非常細分的市場中去落地自己的技術,可以說特立獨行。如今,在真實了解到港區、礦區的實際需求之後,推出了 Q-Truck 產品以及背後的一套概念運營體系。

特立獨行的西井科技:發布全球首款電動無人駕駛重卡 Q-Truck 背後的邏輯

乍一看,很多人覺得這樣一家創業公司,將有何種資金、資源和能力去支撐這樣一個龐大的發展藍圖。單從前衛的 Q-Truck 產品本身來看,其技術儲備、測試穩定保障以及量產製造未來都將面臨巨大的挑戰,更別說這款產品以及背後的運營體系未來是要替換掉目前已然成熟的港口/礦區運作模式。無論從技術的、商業的角度,西井都顯得勢單力薄。

但在雷鋒網新智駕看來,西井「家裡有沒有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西井所提出的無人駕駛商業落地模式為整個行業提供了一種思路,這也順應了很多傳統行業變革的趨勢。這條道路能不能走通誰都沒有答案,但不去走必然沒有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Arm公布未來三年CPU路線圖,欲正面幹掉「擠牙膏」的Intel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