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劉禹錫這首詩感悟深刻,水為風生浪,珠非塵可昏

劉禹錫這首詩感悟深刻,水為風生浪,珠非塵可昏

人的一生如一場絢麗的煙火表演,綻放只是瞬間的美麗,而等待卻是一種難受的煎熬。或許是等候一個惴惴不安的消息,或許是期待一個胸有成竹的結果;可能是守候一位心儀已久的戀人,也可能是恭候一位神交已久的朋友。但無論是哪一種等待,都不是生命中的偶然,即使是擦肩而過,也許都會有前緣。詩人劉禹錫有一次落寞寂寥,忽然一位高僧來訪,打破了他陋室中的靜寂。

贈別君素上人

唐代 劉禹錫

窮巷唯秋草,高僧獨扣門。

相歡如舊識,問法到無言。

水為風生浪,珠非塵可昏。

悟來皆是道,此別不銷魂。

這首詩是詩人被貶朗州司馬時所作,詩文通俗易懂,卻禪意深刻。首聯描寫冷落身世、炎涼世態。秋意漸濃,草木凋零,詩人卻獨居窮巷,相伴的只有蕭蕭秋草。一片凄涼中,詩人正百無聊賴,君素上人一杖獨曳、千里來訪,輕扣柴門,頓時蓬蓽生輝,滿堂生氣。

頷聯描寫詩人與君素上人討論佛理,上人的到訪給詩人帶來了無盡的歡喜。兩人相見別無他語,立刻直奔主題,雙方唇槍舌劍,就佛法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正言到極處,卻嘎然無語。原來詩人覺得,悟性不在於外界的干擾,而是發自內心,就像豐盛宴席上的一個美味,啞巴卻不能用語言充分地讚美。所以很多東西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頸聯進一步闡明禪理,「水為風生浪,珠非塵可昏」,這是詩人向高僧問法後,感悟到的佛禪真諦。心湖會因為風的吹拂,而盪起層層波瀾;寶珠卻不會因為沾上塵埃,而失去其光華。內在的心性受外在境界的影響,會形成種種分別計較的波浪,但每個人的自性卻不會被世俗的灰塵所蒙蔽。

上人踏一葉偏舟,絕塵而去;詩人面對連天江水,卻似有所悟。清凈自性猶如明珠,再多塵埃也不能使之失去光明之性,只是暫時裹纏,不得妙用而已。放下妄想執著,本性中的禪意就會自然顯現。

尾聯進一步闡明詩人的感受,「悟來皆是道,此別不銷魂」,詩人與上人一番激烈的討論雖然沒有什麼結果,但是各自暢所欲言,也有很多的收穫,即使上人暫時離開,也沒有什麼太多遺憾,很多東西需要自己去實踐和領悟,師傅領進門,修鍊在個人,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講清楚的。

這首詩雖然描寫送別,但並無難捨難分的離愁別緒,體現了詩人瀟洒豪邁的情懷,以及深厚的佛學造詣。在禪家看來,自性是超越時空的,既無人我之分,也無聚散之異,只要能悟道,心靈就永遠相通。

詩人本來獨居陋室,寂寞無聊,與高僧一番談話,如夢方醒,便悟出「水為風生浪,珠非塵可昏」。仔細回想這兩句話,即使我們不是佛家子弟,也無意參禪論道,還是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內心有波瀾,但是一顆明珠即使蒙上灰塵,也不會改變它內在珍貴的本性。人在困境中也會迷失方向,只要本性善良,走點彎路又何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詩書閑處好,風景雨來佳,李清照這首詞讓人感覺輕快和豁達
十首描寫空的古詩詞,人生要不馳於空想,不鶩於虛聲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