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致富有方,且看古人是如何理財的

致富有方,且看古人是如何理財的

理財,是近年來社會生產力提高,民間財富有了一定的積累,才流行起來的。

不過,關於創造和讓財富穩定的增加,在我國卻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


《易經·繫辭下》有云:「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意思是說:怎樣才能使得人才聚集呢?要靠銀子。而善於理財,端正言行,不做壞事,就可以叫做義。

可見,我國古人在幾千年前,就具有非常的理財的思維了。

那古代人是如何理財的呢?

致富有方,且看古人是如何理財的

一、盤活資源,勤勞致富

武王伐紂,姜子牙功高震主,武王分封,太公被封到齊國,建都營丘。

營丘這個地方,人煙稀少,均為鹽鹼地,總結一個字,那就是:窮。

姜太公到後,組織當地婦女從事紡織刺繡,重視精工製作,齊國的紡織業一時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姜太公又利用齊地的魚鹽之利,開展貿易,周邊列國百姓,扶老攜幼,紛紛前來歸附。

天下人,多穿齊國的服裝,人才,也都奔齊國去謀求發展。

齊國之興盛,肇自太公,成於管仲,終成齊桓公一代霸業。

由齊之興,足可見勤勞乃是致富之首要條件,而有效盤活手中的資源,則是致富的必要條件。

致富有方,且看古人是如何理財的

二、知進退,明得失

積累起巨大的財富後,又該如何呢?

典型的代表,就是范蠡。

范蠡和文種均為越國大臣,他們在幫勾踐滅吳之後,范蠡遠赴齊國,並給文種去信一封,信上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此人,可共患難,然不能共富貴。老朋友,知進退,明得失,你也該走了。」

致富有方,且看古人是如何理財的

文種不聽,覺得自己功勞無數,不至於死,就託病長期不理政務。最終,還是被勾踐賜死。

范蠡赴齊國後,在海邊住下,經營土地,務農為生,最終家財萬貫。

齊國人都見他賢明,朝中任命他做了丞相。

一段時間後,范蠡說:「居家有千金之財,居官位極人臣,普通百姓輕易到達人生巔峰,不祥。」

沒多久,他歸還了相印,分散家產,又舉家搬遷到一個叫「陶」的地方。

在陶地,范蠡父子耕田放牧,將低價物品積聚起來,市場缺乏時再賣出,沒多久,又獲利無數,世稱其陶朱公。

財富積累巨大時,於個人而言,意義反而不大了,甚至會引來無數嫉妒與災禍。

當今世界,很多富人會將財產捐出來做慈善事業,就是要像陶朱公一樣知進知退,做好財富的分配與管理,為他人為社會,多做些有益的事情。

致富有方,且看古人是如何理財的

三、求穩

財富如何傳承,怎樣才能平穩的留給後代呢?

這個有必要學習一下漢代的蕭何了。

楚漢爭霸結束後,劉邦做了皇帝,論功行賞,蕭何列第一。

許多人不服,尤其是那些大將,「那蕭何不曾上陣殺敵、流血受傷,憑什麼他當第一?」

劉邦說:「和項羽玩命時,各位不過一個人跟隨我賣命,蕭丞相可是一家十幾口會打仗的,都來上陣了,這份功勞,諸位誰可比?」

關內侯也直言:"兩軍交戰之際,情況萬分緊急,哪次不是蕭丞相派兵前來,才化險為夷。軍中無糧,人心惶惶,若非丞相能從關中源源不斷將軍糧運來,才使軍心穩定。我軍多有失利,但總能恢復元氣,屢敗屢戰,最終取得今日勝利。"

眾人這才服氣。

致富有方,且看古人是如何理財的

按說蕭何位列開國第一功臣,家財萬貫了,也該奢侈一下了。

結果他晚年專買地段差的土地和宅子。

別人問他為何,蕭何道:「若後代賢能,則學我儉樸,若後代無得,土地宅院次一點,也使得子孫免遭災禍。」

結果蕭何的後代,世代地主,平安無虞。

蕭何的第七世孫,蕭望之,還做了西漢的御史大夫,位列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

故而,即便是古人理財,也無非是靠勤勞起家,知進退,明得失,可以避禍,也可以求穩而守住財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洗劍讀史 的精彩文章:

新加坡之魂——李光耀
洗劍讀史雲崗行記|閱盡萬卷尊北魏,平生只為拜雲岡

TAG:洗劍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