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57年,農民意外挖出一文物,長得很像竹子,專家卻如獲至寶

1957年,農民意外挖出一文物,長得很像竹子,專家卻如獲至寶

1957年,農民意外挖出一文物,長得很像竹子,專家卻如獲至寶

文 | 韋爵爺

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裡收藏著兩件東西:舟節和車節,它們就是在古代的水路和陸路的通行證,上面都有銘文,記載著楚懷王時期的運輸情況。其實早在古代,人員貿易的流通都需要通行證,比如唐朝時的通關文牒,現代的護照,這些都使我們出行更加便利、通暢。

其實我國的通行證明最早出現在商代,當時就有關口檢驗的政策,但是第一次把實物當作通行證明的是在春秋時期,當時的通行證是一個叫「青銅錯金鄂君啟節」的東西。

據考古記載,這件文物的出土還算比較順暢。1957年4月,安徽有兩名農民為了修堤壩而去挖土,無意間挖到了四個閃閃的東西,這東西長得像一節節的竹片,他們雖然不認識這件寶貝,但還是帶回家保存了起來。年底的時候,他們讓文物工作普查隊鑒定了一下,發現這個東西真的是個難得的寶貝,原來它們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文物。

後來這幾件文物就被博物館沒收了,第二年,毛主席去參觀博物館時,看到了文物上面的文字,連連豎起大拇指稱讚。六十年代,文物工作者又在蒙城縣搜集到了一個 「舟節」。到此為止,博物館已經有五件這種青銅節了。

但是根據史書的記載,這種青銅錯金節本來應該有十件,如果集齊這十件,那肯定更加值錢更加珍貴。雖然現在只出土了五件,但是足以震驚整個考古界。許多有名的考古學家紛紛感嘆,如獲至寶。還有許多歷史學家、文學家等都紛紛發表文章來研究這五件寶貝,甚至連日本的學者聽說了這件事,也想要來中國進行交流研究。

這個青銅節,正如它的名字一樣是用青銅製造的,上面還帶著銘文,形狀就像是被破開的竹節。其實這個「節』就是古代官府發放的交通通行證,它的形狀有很多種,有虎形、龍形、竹節形等。

最早期的節真的是用竹子做成的,後期雖然用了青銅鑄造,但還是保留了竹節的形狀。它作為水陸交通運輸的憑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它,想出遠門幾乎寸步難行。據說當年唐僧取經時,途徑印度,因為拿不到這種通行證,所以只能留在印度兩三年之久。

在春秋時期,這種通行用的節有金節和竹節之分,有皇帝直接頒發的政府通行證是金節,有下屬地方部門頒發的經商用的通行證是竹節。不過,這個通行證不是誰都有資格獲得的,更何況是帶有金銀錯金的青銅節。

那麼這個「青銅錯金鄂君啟節」到底是什麼來頭?頒下來幹嘛用的呢?根據它的銘文記載,這個節是楚懷王頒發給封地君王的,是讓他作為水陸運輸貨物的通行證使用的。

原來,這個東西有兩個特權,那就是不需要交過路費,也不需要交稅,這種待遇可不是一般人能享受到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刨根問史 的精彩文章:

孫殿英瘋狂洗劫定東陵後,卻差點因為這個女人敗露,和譚溫江有關
馬王堆出土一鍋瞬間消失的湯,地震專家很開心,可惜只有一張照片

TAG:刨根問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