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脫離了歐盟,倫敦也丟掉了全球金融中心第一的位置

脫離了歐盟,倫敦也丟掉了全球金融中心第一的位置

受到英國脫歐影響,倫敦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正受到挑戰。本周三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顯示,紐約超過倫敦,成為全球排名第一的金融中心。這份金融中心指數由英國智庫機構 Z/Yen 和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每年發布兩次,考察城市的商業環境、金融業發展、基礎設施、人力資本和聲譽。

英國將於 2019 年 3 月 29 日脫離歐盟。「離脫歐的日子越來越近,但我們還是不知道倫敦是否可以與其他歐洲金融中心進行交易。」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的參與創建者Mark Yeandle 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說,人們怕丟了生意,也擔心倫敦的競爭力不再。

類似的擔心已經持續了超過兩年。脫歐對倫敦的影響巨大,和它長期的競爭對手紐約相比,紐約很大程度上仍然仰賴美國經濟,倫敦則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全球有近五分之一的銀行交易是在英國登記的,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倫敦。而倫敦有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金融業務涉及到歐洲的客戶。

倫敦經濟學院院長霍華德·戴維斯(Howard Davies)在 2007 年接受《財富》雜誌時說,倫敦命運變化的關鍵在於,它刻意調整自身以吸引國際業務。戴維斯在 1990 年代後期曾擔任金融監管局的領導者。「該局的全部理念就是,國際業務是國民經濟極其重要的一部分。」

當時,倫敦正處在它的輝煌時刻。儘管中國公司更喜歡在紐約上市,但「全世界有超過 40% 的外國股權在這裡交易,超過了紐約。……全世界有超過 30% 的外匯交易發生在這裡,超過了紐約和東京的總和。紐約和東京主要依賴他們龐大的美國和亞洲國內市場,而我們 80% 的業務是國際性的。」時任英國首相的戈登·布朗(Gordon Brown)在年度晚宴上說。雖然倫敦金融市場上為數不少的資金都來自美國。

寬鬆的監管被認為是倫敦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1985 年,撒切爾政府解除了對金融市場的管制。

依賴國際資金流讓倫敦更容易受到全球和歐洲經濟走勢的影響。金融危機爆發時,倫敦遇到了大麻煩。不過倫敦第一次被紐約趕上、並列排在全球金融中心首位,發生在 2010 年。

這一年,普華永道發布了一份報告,展望未來 20 年金融服務業的發展:

「倫敦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它還會是個重要的金融中心,但不再會是幾年前那樣排在第一了。「紐約在復起」,如果英國加緊監管的話,紐約會發展更快。報告還批評了倫敦的高稅率。「只有那些鍾情倫敦生活方式,或者搬不走的人才會留下來接受高稅率,能搬的都搬了。」倫敦沒變的優勢是,英語環境、介於美國和亞洲中間的時區,法律體系和基礎設施。

這是少有的樂觀的看法。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統計,價值超過一萬億美金的外匯和利率衍生產品每天在倫敦易手,幾乎是紐約的三倍。

路透社在英國公投決定脫歐一年多後,於 2017 年 11 月對倫敦做了多方面的評估,得出結論:「我們的指標暗示出現放緩,但並非轉折性的下滑」。但有兩項指標的衰減比較顯著。一項關於倫敦城市機場:倫敦城市機場的乘客量面臨五年來最慢增速。「該機場向來是高管們飛往歐洲城市及更遠地區的青睞之選。」

另一項關於招聘人數,招聘諮詢公司摹根麥肯立(Morgan McKinley)稱,今年倫敦金融服務業的就業機會數量出現五年來的最大幅度下滑。

去年 5 月,會計師事務所安永發布報告,他們所追蹤的位於英國的 222 個大型金融機構中,超過四分之一都因為英國脫歐而準備將資源及員工轉移至歐洲大陸,投資銀行尤其傾向於這樣做,比例高達 45%。

當時 Algebris 投資公司的高管大衛·塞拉(Davide Serra)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每個人都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法蘭克福、巴黎、都柏林、盧森堡和馬德里等金融中心將會崛起。」

從新公布的指數來看,確實如此。蘇黎世,排名上升了 7 位,至第 9 位。法蘭克福從第 20 位上升至第 10 位。巴黎也上升了 1 位至第 23 位。

倫敦和紐約還要共同擔心來自亞洲的威脅。2007 年,摩根士丹利國際公司的總裁喬納森?切尼維克斯·特倫奇(Jonathan Chenevix-Trench)接受《財富》雜誌採訪時說:「最終可能會形成這樣的勢力格局:全世界有四到五個主導性金融中心,它們周圍會圍繞一些關鍵的輔助金融中心。」

最新排名顯示,紐約和倫敦的總評分都降低了。

而前 12 位中,有 6 個城市來自亞洲,依次為:香港、新加坡、上海、東京、北京和深圳。香港和倫敦只差了三點。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羅賓·威廉姆斯逝世滿四周年,HBO 拍了一部關於他的紀錄片
銀保監會統一安排,安邦內部相互轉讓多家上市公司股權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