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摩訶止觀|可思議相,空生聲聞(兩百五十一)

摩訶止觀|可思議相,空生聲聞(兩百五十一)

摩訶止觀|可思議相,空生聲聞(兩百五十一)


摩訶止觀|可思議相,空生聲聞(兩百五十一)


摩訶止觀|可思議相,空生聲聞(兩百五十一)


又,因空生聲聞者:

若謂空者,其實不識空中四諦。所以者何?若證法性,是空、是凈。虛妄空見,必依果報。果報是污穢色。《大品》云:「色若常、無常等,皆依於色;受納空是,余者則非。」取空像貌,異於有法;緣空起三行;分別空心,勝於余法,是名「五陰」。空、塵對意,即是二入。更加意識,即是三界。界、入、陰等,即是「苦諦」。

摩訶止觀|可思議相,空生聲聞(兩百五十一)


空見是瞋處、愛處、慢處。有見弱者,則破有法,掣理就空,疑不得起;若不破,掣不來,則鍄喍生疑。又,今雖無疑,後當大疑。何以故?若空是理,應與聖等,既不等者,安得不疑?

是誰計空?計空者我。我實非空,空亦非我,因空生我,謂:我行、我解、贊我、毀我。著此空邊,不可舍離。謂因空道,望通涅槃,則以空為戒,非雞、狗等,非因計因,是因盜戒取。計空為空,實非理空,非果計果,是果盜見取。空見偏僻,即是邪見。

摩訶止觀|可思議相,空生聲聞(兩百五十一)


如是十使,從空而生。欲「苦」下,具十;「集」下有七,除身、邊、戒取;「道」下有八,除身、邊;「滅」下有七,除身、邊、戒取,合三十二。色、無色各除四瞋,各二十八,合八十八使,是名「集諦」。

集迷苦起,苦由集生,苦、集流轉,長爪不識。復有一鬼,頭上火然,非想已來,尚自未免,何得於空不識苦、集?

摩訶止觀|可思議相,空生聲聞(兩百五十一)


若識空見苦、集,苦、集皆依於色,一切色法名「身」。身色污穢,污穢是不凈,智者所惡,破於凈倒,名「身念處」。

若受空見,是受不受,受第二句。順空即樂受;違空即苦受;不違不順即不苦不樂受。三受即三苦,計苦為樂,是名顛倒。若知無樂,破樂顛倒,名「受念處」。

摩訶止觀|可思議相,空生聲聞(兩百五十一)


空、塵對心而生意識。此心生滅,新新流動;有緣思生,無緣思不生。生、滅無常,而謂是常,即是顛倒。識識無常,即破常倒,名「心念處」。

取空像貌而行善惡,行中計我。行若是我,行有好惡,行有興廢,我亦應爾。諸行無量,我若遍者,我則無量;若不遍者,則一行無我,眾行亦無我。強計有我,即是顛倒。若知無我,則破想、行,名「法念處」。

摩訶止觀|可思議相,空生聲聞(兩百五十一)


但諸陰,通計四倒。於想、行,計我強;於色,計凈強;於心,計常強;於受,計樂強,名「別念處」。若「總念處」則不爾也。是為空見生念處觀。

勤破倒觀,即見「正勤」;定心中修,名「如意足」;五善根生,名為「根」;破五惑,名為「力」;安隱道用,名「七覺」;安隱道中行,名「八正道」。是為空見能生「道諦」。

摩訶止觀|可思議相,空生聲聞(兩百五十一)


四倒除故,是痴滅;痴滅故,愛滅;愛滅故,瞋滅;瞋滅故,知空非道,慚愧低頭,則是慢滅;無復所執,則疑滅。

空見既具苦、集,苦、集非畢竟空,執空心破故,求我叵得。我叵得故,則身見破;身見破故,則我見破;我見破故,邊見破;空見非道,戒取破;空非涅槃,見取破;空不當理,邪見破。

摩訶止觀|可思議相,空生聲聞(兩百五十一)


十使破故,八十八使破;八十八使破故,子縛破;子縛破故,能發初果,進成無學。果縛破,入無餘涅槃,是為「空見」生「滅諦」。即聲聞法界也。

若於空見明識四諦,則知盡苦真道;真道伏斷,得成賢聖。乃至一百四十種見,單、復、具足、無言等見,皆識真道;於諸見中,能動能出。若不爾者,不見四真諦,是故久流轉生死大苦海。若能見四諦,則得斷生死。生有既盡已,更不受諸有,即此意也。

摩訶止觀|可思議相,空生聲聞(兩百五十一)


文章 | 智 者 大 師

圖片 | 玉 泉 禪 寺 數 據 中 心

玉泉Monastery

天台祖庭 智者道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摩訶止觀|明魔發相,不出三種(兩百一十三)
摩訶止觀|明修道品,略釋四相(一百六十)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