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鰲拜以兵變相逼,為何孝庄堅持將滿洲下人之女,指定為康熙皇后?

鰲拜以兵變相逼,為何孝庄堅持將滿洲下人之女,指定為康熙皇后?

向敬之

歷史給康熙帝留下了四位皇后,而他生前只認定了三人。他的最後一任皇后,是其子雍正即位後,尊生母德妃烏雅氏為仁壽皇太后,而在死後得了皇后的追謚。

唯有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為康熙生前所立。只有她們三人,真正看到了屬於皇后的金冊金寶。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為康熙元後,比康熙年長三月,十三歲與康熙成婚,當了近十年皇后。

鰲拜以兵變相逼,為何孝庄堅持將滿洲下人之女,指定為康熙皇后?

《康熙王朝》康熙與赫舍里氏劇照

他們的婚姻,是一樁政治婚姻。聯姻前,曾遭到鰲拜與遏必隆的堅決反對。鰲拜直言:若將噶布喇之女立為皇后,必動刀槍。滿洲下人之女,豈有立皇后之理?

赫舍里氏的祖父索尼為四輔臣之首,其父為領侍衛內大臣噶布喇,然而被鰲拜稱為「滿洲下人之女」。此中原因,不過是諷刺索尼之父碩色為海西女真哈達部的投誠者。

鰲拜的祖父索爾果原為蘇完部長,其叔為後金五大臣之一費英東。遏必隆之父「額亦都歸太祖最早,巍然元從,戰閥亦最多」(《清史稿·額亦都傳》),名列五大臣之首。

先輩功勛蔭護,後人乘涼收益。太祖公主所生的遏必隆襲爵一等公,屢遭攝政睿親王打擊的鰲拜也在順治親政後襲爵二等公。而以內大臣兼議政大臣、總管內務府的索尼,曾因誓立太宗皇子,遭到多爾袞一再侵害,奪官抄家,至順治親政後才累遷一等伯。雖然都是內大臣充任的輔臣,但因先輩所留下的世職等次有別,索尼與遏必隆、鰲拜所得的政治待遇,還是有著很大的差異性的。

鰲拜、額亦都自恃先人為開國元勛,出身高貴,瞧不起後來居上的索尼。即便他們在順治朝,同為內大臣,都是兩黃旗,但也是明爭暗鬥。

鰲拜以兵變相逼,為何孝庄堅持將滿洲下人之女,指定為康熙皇后?

四輔臣劇照

鰲拜不甘心屈居四輔臣最末,自許軍功卓著,擅權自重,日見跋扈張狂,對孝庄與順治共同指定的首輔索尼,步步緊逼,逼迫索尼長期稱病不朝、不與爭鋒。

孝庄為康熙籌備大婚,遏必隆和鰲拜也擬送女進宮,不料鰲拜之女卻被孝庄與康熙圈去,指婚給他的政敵蘇克薩哈做兒媳婦。於是,鰲拜與遏必隆二人聯手,強推遏必隆之女,入主中宮。此時,遏必隆的女兒,也成為了鰲拜的乾女兒。

所以,他們採取諷刺索尼為滿洲下人,甚至揚言會引發刀兵之禍,激怒早打算聯姻索尼以制衡鰲拜的孝庄:滿洲之女如何立不得皇后?我意已定,不必再議!

孝庄聯姻索尼,籠絡正黃旗大臣效忠康熙,抗禦以鰲拜、遏必隆為首的滿洲鑲黃旗陣營,既有分化兩黃旗大臣抱團發展的因素,也有強強聯手遏制鰲拜勢力擴張的戰略部署。

康熙大婚,即已成年,這是可以親政的標誌。面對鰲拜為首的輔臣,有著無視幼主、慢待皇室、侵害皇權的現實,孝庄決意打擊、分化曾經的利益盟友。

成為太國丈的索尼,以首輔之尊,迫使其餘三輔臣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在康熙六年三月,提請康熙親政。即便並非實質性的交權,但形式也促成了康熙成為了軍國要務的決斷者。這為後來康熙剷除鰲拜集團,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康熙投桃報李,在索尼臨終前,加授其一等公,與其前得一等伯世襲,使之再次高了遏必隆和鰲拜一頭。

孝庄為了聯手索尼,提前實現康熙親政,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她很早為孫兒準備了一個童養媳,即其堂弟、科爾沁三等台吉阿郁錫之女,就是後來追封的慧妃博爾濟吉特氏,寄望延續滿蒙貴族聯姻制度,修補順治帝廢棄、冷落兩任科爾沁皇后而瀕臨斷裂的滿蒙關係。

鰲拜以兵變相逼,為何孝庄堅持將滿洲下人之女,指定為康熙皇后?

《康熙王朝》孝庄與康熙

而鰲拜與遏必隆也因為反對孝庄指定索尼孫女為後之事,後來被康熙議罪各一條:鰲拜「因內大臣噶布喇之女,冊立皇后,心懷妬忌,感行奏阻,罪十三」;作為從犯,「內大臣噶布喇之女,冊立皇后,遏必隆心懷妬忌,與鰲拜同入奏阻,罪三」。(《清聖祖實錄》卷二十九,康熙八年五月庚申)

然而,遏必隆比鰲拜幸運,不但沒有被圈禁致死,而且仍被授命以公爵宿衛宮廷。不僅如此,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赫舍里氏皇后難產而死,三年後,即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遏必隆的女兒鈕祜祿氏也被冊立為皇后,還被康熙帝讚譽為至愛「良配」(《康熙帝冊謚大行皇后為孝昭皇后冊文》)。

遺憾的是,鈕祜祿氏只做了半年皇后而病逝。但較之於康熙第三任皇后佟佳氏還算幸運。佟佳氏作為康熙親表妹,在孝昭仁皇后死後以貴妃、皇貴妃之尊,主持後宮十一年,卻只在臨終前,享受了一天皇后的名分。這是康熙給的最後安慰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禮觀書 的精彩文章:

雍正為賜死年羹堯,不惜誇大其詞抬鰲拜,卻為後面的功業埋下禍根
雍正帝破天荒五廢賤籍大手筆,為何又容不下一女演員的簡單之問?

TAG:以禮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