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都市繁榮假象下隱藏的困境

都市繁榮假象下隱藏的困境

日光亭項目

Light Pavilion Project

今天應該很高興

Today Could Have Been a Happy Day

日光亭項目

Light Pavilion Project

今天應該很高興

Today Could Have Been a Happy Day

2018.9.13 - 10.20

Opening2018.9.13 16:00

策展人:陳立

藝術家:鄺鎮禧、勞麗麗、曾家偉、楊沛鏗

藝術總監:唐昕

北京市朝陽區崔各庄鄉草場地藝術區紅一號院B2

星期二至星期六 10:30 - 17:30

泰康空間將於9月13日呈現最新一期日光亭項目——由青年策展人陳立擔綱策劃的群展「今天應該很高興」。這是日光亭項目首度向非駐館青年策展人開放,呈現他/她們對於當下現實最切近的觀察和最生動的陳述。本次展覽以「內在的無序」為內核,通過四位香港青年藝術家的創作,將視野投諸西方民主與現代性論述在香港獨特的政治語境中逐漸失效的時刻,並追問在此時此地,個體實踐將何以為繼。

鄺鎮禧,《虛構的事》,雕刻強化玻璃、鋁製結構框架,尺寸可變,2017,圖片由藝術家及香港安全口畫廊提供

展覽的標題來自於香港組合「達明一派」於1988年推出的歌曲《今天應該很高興》。歌曲以聖誕節期間的鬧市光影來影射香港八十年代末的移民潮,集體的歡樂與溫馨氣氛凸顯的是個體身處時代浪潮下的無奈與失語。籠罩在香港這座城市的普遍性焦慮並沒有隨著全球化進程而有所削弱,反而在近年愈發強烈。在社會理想坍塌與既定現實膠著的矛盾中,逐漸碎片化的政治有效性將立足於何處?我們又該如何看待潛藏在主流意識形態之下的拒絕、協商或另類表態?

勞麗麗,《天氣女郎—Halo Daisy》,單頻道錄像,彩色、粵語、英文字幕,6分33秒,2016,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展覽試圖通過呈現一種無序的複雜性來對此進行回應。四位藝術家持續、沉著而內化的藝術創作,可以視為對直接表態的無效性給出的佐證,同時亦為我們提供了觀察內部困境的多種路徑。鄺鎮禧的創作有意地隱藏了創作過程中的激烈行為,他為觀者設置了明確的感知障礙,以物質本身的脆弱與中間性來反觀信息獲取的困難。就如雕刻在透明玻璃上的膠帶黏合的紋路,或是在黑暗時刻敲擊鐵板所留下的斑駁凹陷,無效但仍持續進行的矛盾狀態以一種「去文本」方式處理視覺空間的結構。曾家偉常以影像的錯覺去呈現城市生活中的結構性失調。通過俯拍香港城市建築的天台、有意地設置內部結構的偏差,他的創作討論了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的權力關係,以及真實與現實之間的微妙差距。楊沛鏗的創作是極度私人化的,他的攝影作品捕捉了個體依附於都市生活時的無力與鬱結。無論是被植物所遮蔽的公園露宿者,還是香港元朗街市的無人時刻,藝術家提供了一個看似浪漫情調、實則濫情化的觀看方式。勞麗麗作為一個社會實踐者,在近年香港房地產商進行土地擴張的新界區域長期從事著農作物種植。她的錄像作品常以土地、植物和自然為題材,營造了一個美麗光鮮、輕鬆卻虛假的社會現實。藝術創作與土地耕種成為了她在集體困境中的投身之處,也是她持續進行土地抗爭和思考田園生活虛偽本質的現場。

曾家偉,《天台》,數碼噴墨列印, 95×63.5cm,2011-2012,圖片由藝術家及香港刺點畫廊提供

展覽「今天應該很高興」所構建的美麗、脆弱的視覺呈現,試圖傳達的是都市繁榮假象下被隱藏與擱置的困境,以及個體身處其中的不穩定與焦慮。無論是投身其中或是保持距離,他們的創作就如同在平坦大地表面探尋深沉縫隙,都可見其在面對固化的社會結構時仍迫切地尋求有效路徑的多樣面貌。

楊沛鏗,《晚上的大橋街市》,收藏級噴墨列印, 80×120cm,2010,圖片由藝術家及香港刺點畫廊提供

關於策展人

陳立,獨立策展人和研究者,香港城市大學研究員,現生活工作於中國香港。他的關注議題和研究方向包括空間、美學政治、地緣政治和流動視覺影像等。近期策劃的主要展覽包括 「世變」「他/她從海上來」「餘興派對:集體舞與個人操」等。他的藝術評論文章常刊登於《藝術論壇》《藝術界》《藝術新聞》《藝術世界》等國內外刊物。

關於藝術家

鄺鎮禧,出生於1987年,2009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現生活工作於香港。他的藝術實踐關注事物運作方式和物質構成,探索藝術家的介入空間與能動性。其作品以素描為主,同時涉及錄像、動畫及裝置等。

勞麗麗,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獲藝術碩士學位,現生活工作於香港。她是一位「退役」旅遊記者,現專註於與旅遊及大自然生態有關的藝術創作,並在生活館學習務農之餘探索「半農半X」的生活方式。

曾家偉,2013年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攝影專業,現生活工作於香港。他的創作關照個體面對龐大社會運行機制時的無力和徒勞,反映一種顛覆日常生活經驗的感知,創作形式涉及攝影、燈箱、多媒體和混合裝置。

楊沛鏗,出生於1988年,2010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現生活工作於香港。他的創作以植物生態和園藝等為內容,通過攝影和裝置的形式來隱喻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日光亭項目

始於2012年的「日光亭」項目以泰康空間二層展廳為場地,旨在為藝術家實現具有整體性和實驗性的個人項目提供更加靈活機動的平台。2016年「日光亭」項目重啟,一方面延續了對不同項目方案的差異性的尊重和開放的思路,另一方面則嘗試最大限度保留作為個體的藝術家在因地制宜時所帶入的不確定感和連續性的結合,通過呈現藝術實驗的複雜性以打開多樣視界與豐富討論。2017年,「日光亭」項目將青年策展人群體納入關注,同時將視野投入到其他多元的領域。2018年起,「日光亭」項目定期邀請青年策展人策劃主題性、研究性展覽,同時結合來自社會、文化、科技等領域的議題,持續推出工作坊、講座、表演等多樣的活動。

北京市朝陽區崔各庄鄉草場地藝術區紅一號院B2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六10:30-17:30

新浪微博 / 豆瓣小站:泰康空間

Facebook / Instagram / Twitter: TaikangSpac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套路藝術 的精彩文章:

一旦這些人開始玩紙……
穿越二戰歐洲,去撿希特勒的漏

TAG:套路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