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光義御駕親征這個效果卻身中箭傷,大敗而回,今後之死與它有關

趙光義御駕親征這個效果卻身中箭傷,大敗而回,今後之死與它有關

北漢這個國家滅亡之後,對宋太宗來說,實現了一統大業的夢想。宋太祖時期,有兩次伐北漢的經歷,但都是以失敗而告終。對於太祖征伐北漢的失敗,太宗曾經詢問過大將曹彬,為何宋太祖沒有取得勝利呢?當時曹彬是這樣回答的:「太祖時期,征伐北漢,軍隊駐紮在甘草地,由於將士們水土不服,軍中疫病流行,影響了戰鬥力,最終只好草草收場」。

宋太宗趙光義見自己的哥哥兩次北伐都失敗了,可自己卻取得了勝利,優越感油然而生,當時趙光義是傾全國之力征伐北漢的,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將士們早已疲憊不堪。可能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太宗想藉助勝利的勢頭,強攻契丹。

太祖在世的時候,對於北漢這個國家有自己的戰略,與趙普商議的時候,他就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先南後北,然後收復燕雲十六州,這樣一來,北漢就會乖乖的投降。太祖的戰略,主要體現的還是從長計議。

可太宗以為太祖沒有完成的事情,自己完成了,就要比太祖厲害,所以趁著勝利的勢頭,他把目標對準了契丹人,所以發兵幽薊之地。曹彬對於北漢這個國家,還是主張速戰速決,但是對於契丹人,他沒有多說什麼。

倒是將軍崔翰察言觀色看出了太宗的心思,於是建議太宗藉助好的勢頭,狠狠的打擊契丹人。這馬屁拍得及時,讓太宗也很高興,於是命令曹彬向契丹人進攻。

宋太宗對這場即將到來的戰爭是充滿了自信,御駕親征來到了鎮州,由於剛與北漢結束了一場激烈的大戰,將士們確實很疲憊,在繼續北征的路上,很多部隊沒能及時的趕往目的地。可見,一場大戰,讓宋軍的精力消耗了不少,戰鬥力能高到哪裡去呢?

可太宗不管,還是堅決向契丹人進攻。起初宋軍獲得了一些勝利,但是這些勝利都是微不足道的,可在太宗眼裡卻不這樣認為,在他看來,這是凱旋而歸的好兆頭。為了好好的和對手過招,契丹這邊是以耶律斜軫、耶羅休哥協同迎戰。

在幽州這個地方,宋軍與契丹人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苦戰,始終拿不下這個地方,但是當時佔優勢的還是宋軍,耶律沙趕來救援,被宋軍打敗了。這場小勝利,也讓宋太宗認為勝利的曙光就在前面。可哪裡知道,耶律休哥和幽州守軍的到來,讓宋軍處在了契丹人的包圍圈。

在幽州城外的高粱河,宋軍與契丹人展開了決定形勢的大戰。由於戰鬥中宋軍的陣勢大亂,指揮混亂,宋軍以一場大敗而告終。

太宗趙光義在這場戰爭中落荒而逃,尷尬的是,趙光義還中了箭傷,自己還是乘驢車逃出去的,關於他的箭傷對他的身體影響很大,以後每年都會箭傷複發,疼痛難忍,在58歲的時候駕崩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館 的精彩文章:

北宋平定南方,江南文武官吏沒有被殺,他功勞最大,而且從不貪財
中越戰爭中越南學我軍打游擊,我軍用一利器應對,勝過飛機坦克

TAG:文史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