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長期注射胰島素出現低血糖、過敏、水腫等副作用?這麼做能解決!

長期注射胰島素出現低血糖、過敏、水腫等副作用?這麼做能解決!

雖說胰島素是我們身體自身分泌的一種激素,但注射的外源胰島素畢竟跟自己「親生」的有所不同,可能會產生一些副作用。

今天,「問上醫」就跟大家講講胰島素的副作用以及長期使用可能存在的潛在危害。

剛開始使用胰島素,常見的副作用有哪些?

1. 低血糖

胰島素是所有降糖藥物里效果最好的,但也是最容易發生低血糖的。常見的原因有:

  • 注射的劑量過大;
  • 注射後沒有按時進食或進食量太少;
  • 血糖降下來了但胰島素的用量沒有及時減少;
  • 運動量增加,胰島素的用量沒有減少;
  • 預混胰島素中,長效胰島素的比例過大(容易出現夜間低血糖)。

低血糖的癥狀:心慌、焦慮、冷汗、發抖、飢餓、情緒不穩、頭痛,嚴重者會出現驚厥、癲癇、甚至昏迷。

解決方法:輕者立刻進食糖水或含糖食物,較重者應該馬上送往醫院。

長期注射胰島素出現低血糖、過敏、水腫等副作用?這麼做能解決!

2. 過敏。使用動物胰島素的糖友容易出現過敏反應。動物胰島素是從動物胰腺中提取的,未經過進一步的純化,雜質含量較高,容易產生過敏反應。

臨床癥狀:注射部位及周圍出現蕁麻疹、紅斑、皮膚瘙癢;極少數的患者會出現全身性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紫癜。

解決方法:輕者採用組胺類藥物。重者需要調換胰島素藥物,把動物胰島素換成人胰島素或改用口服降糖葯。

長期注射胰島素出現低血糖、過敏、水腫等副作用?這麼做能解決!

3. 胰島素水腫。有小部分的糖友在早期注射的時候會出現短暫的胰島素水腫。

解決方法:一般一個月左右可自行消退,不需要額外干預。

長期注射胰島素出現低血糖、過敏、水腫等副作用?這麼做能解決!

胰島素使用一年後,可能會出現以下副作用:

1. 胰島素用量越來越大。在無酮症酸中毒、感染或其他應激狀態的情況下,如果成人的胰島素用量大於每天1.5個單位/千克(體重)或100~200單位/天,也就是說一個70kg的成人,如果單日的胰島素用量超過105單位,就說明出現了胰島素免疫反應。

出現胰島素免疫反應大都是因為動物胰島素體內產生了抗體。這種免疫反應常在使用了一年後出現。

解決方法:1. 更換胰島素劑型,換用高純度的動物胰島素或人胰島素。

2. 加用糖皮質激素。一般用藥幾天後,胰島素的需求量就會減少。

3. 加用口服降糖葯。二甲雙胍或磺脲類降糖葯都可選用。

長期注射胰島素出現低血糖、過敏、水腫等副作用?這麼做能解決!

2. 體重增加。不少糖友在連續用了一段時間的胰島素後會體重會有所增加,但這不全是胰島素的責任,更不能因此而貿然停用胰島素。外源胰島素起效後,隨著尿液流失的葡萄糖減少,細胞從血液中獲取葡萄糖的能力增強,既然熱量的損耗減少了,體重自然有所上升。

解決方法:在應用胰島素的基礎上,合理膳食,增強體育鍛煉,以達到熱量攝入與熱量消耗的平衡。此外,糖友也可以加用二甲雙胍等口服降糖葯來聯合控制。

3. 局部脂肪萎縮。患者在注射胰島素的部位可出現皮下脂肪萎縮,形成不易察覺的小凹陷。

解決方法:使用高純度的人胰島素、經常更換注射部位都可以預防皮下脂肪萎縮。

長期注射胰島素出現低血糖、過敏、水腫等副作用?這麼做能解決!

長期使用胰島素會削弱自身胰島素分泌能力嗎?

除了上述三點外,很多糖友擔心:長期使用胰島素會減弱自身分泌胰島素的能力。「問上醫」在這裡回答大家:注射胰島素不僅不會減弱自身分泌胰島素的能力,反而恰恰是對分泌胰島素的胰島B細胞的保護。

糖尿病的發生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的能力下降了。比如說原先每分鐘能分泌5個單位的胰島素,現在只能分泌3個單位了;二是胰島B細胞的數量減少,比如原來有100個B細胞,隨著病情的惡化,有一半的B細胞死亡了,只剩下50個來工作,胰島素的分泌量自然越來越少。

不管是因為哪種原因,注射胰島素都可以「簡單粗暴」的把缺乏的胰島素補上,給B細胞以喘息、修整的時間,也就避免了病情進一步惡化,所以,大家大可不必擔心。

據統計,我國有30%的糖友在使用胰島素,其中血糖控制達標的僅佔37%。這其中的原因不外乎是劑量不合理、注射不規範、存放不正確、針頭反覆用。

想正確規範的使用胰島素?

歡迎訂閱由「問上醫」為您精心打造的胰島素使用專欄。本專欄將為您詳解胰島素的劑量選擇,正確的注射方法,澄清有關胰島素的誤解,解決您的困惑與糾結,讓您安全、安心用藥。

胰島素使用全攻略:附操作細節作者:問上醫9.9元19人已購進入專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問上醫 的精彩文章:

TAG:問上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