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帶兵去打仗半路詩興大作寫了一首千古名詩,但差點貽誤軍機

他帶兵去打仗半路詩興大作寫了一首千古名詩,但差點貽誤軍機

三國可謂是一個鬥智斗勇的時代,而曹操可以稱得上是那個時代的一位佼佼者。這位官宦之後,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中憑藉他的大智大勇、大奸大惡曾雄霸中國北方,鮮有人能比。官渡之戰,他以少勝多,大敗號稱四世三公的袁紹足見其智慧和勇氣。而赤壁之戰的大敗又表現了他也具備一些人性的弱點。曹操留給後人的印象,或者說後人對其評價也是意見不一五花八門。首先作為一個人曹操有其殘暴的一面,為了報父親曹嵩被陶謙殺害之仇,他不惜屠殺了數以萬計的徐州平民,以至於死屍擁堵了泗水河道。最後甚至連人家的雞狗都不放過,也都統統給殺害了。用生靈塗炭這個詞形容當時曹操報仇的行徑,我覺得不為過。

其次作為一個政治家,曹操又具有賊的一面,也可以說是奸的一面。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作為漢室臣子卻脅迫漢獻帝欺世盜名。這一點頗有他的父親曹嵩的一點影子。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官宦曹騰的養子,後來通過買官坐到了東漢太尉。這一點曹操倒是頗具父性。再者就是作為一個詩人,曹操的文學功底又是冠絕當代引領後世的。曹操這個人除了愛打仗,愛爭搶地盤外還有一個愛吟詩寫詩的雅號。

不僅曹操本人的文學造詣文學功底了得,就連他的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也是當時赫赫有名的文學大家。當時除了曹氏父子外,還有另外的七個同樣文學成就非凡的七個人被稱為建安七子。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可以說是那個時代的一個標杆,被後世公認為是那個時代文學成就的代表。曹操的後來的世子曹丕,不僅寫得一手好辭賦,而且文學理論也很高,他寫的《典論》被稱為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最早的文學批評專論。而曹丕的同父同母兄弟曹植呢,他的《洛神賦》可以說妙絕古今。由於曹氏父子在文學上的成就,因此後人稱他們為三曹。曹丕、曹植兄弟的文學成就有他們獨到的一面,但也有受曹操的影響的一面。這是作為一個文學家,曹操是優秀的是時代的。

每一個歷史人物以及當下的每一個人都不是一層不變的,我們有理由相信,曹操也曾經可愛過。但說到底他是影響了那個時代的人,評價他應該是多方面的。今天我們單曹操的一件事說起。話說曹操穩固了他在北方的勢力以後,就打算去經營經營南方。要是按照曹操當時的軍事力量來看,完全有實力南下。但曹操還有個顧慮,那就是東北幽州方向的烏丸族。烏丸族在當時的軍事活動很活躍,可以說是曹操東北邊境的一個大隱患。再加上公元206年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勾結烏丸首領蹋頓多次襲擾東北邊境。如果他舉兵南下烏丸必定會對他造成威脅。那怎麼辦呢?一個字,打!

要想打消烏丸這一個軍事隱患,最好的辦法就是打,打的他心服口服俯首稱臣。於是曹操就集中優勢兵力,浩浩蕩蕩的朝著烏丸的方向去了。曹操這個人有韜略,每逢大戰都是親自督軍上陣。不像劉備,那邊關羽攻打樊城曹操陰謀聯合孫權來了個圍荊救樊,那邊劉備還無動於衷呢。後來關羽有幸逃脫,還有一二十里路就到了劉備處了,那邊劉備也不知道迎接迎接,最後白白葬送了關羽的性命。曹操這個人和劉備不一樣,他不盲目樂觀,大戰都是親臨。所以這次攻打烏丸曹操也不例外的去了,當時烏丸在東北的活動中心是柳城。從曹魏的大營到柳城最便捷的路線就是走幽州經過秦皇島然後到達柳城。這一點曹操也知道,所以就選了這條行軍路線。

當時曹操的行軍路線離海不是很遠,雖然曹操知道那條路線便捷但他不知道那條路線上的氣象條件。在三國時期,今天的秦皇島一帶夏秋之際經常是大雨連綿十幾天都不帶停的。當時曹操走到碣石山的時候,他登上碣石山放眼茫茫大海,於是詩興大發。便吟唱除了他的那首千古名詩《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可是這吟一首詩不當緊,曹操是過了寫詩的癮,但差點誤了軍機。等他從碣石山上下來再繼續行軍的時候,那邊連綿的大雨已經導致河水暴漲把道路給淹沒過不去了。

柳城的地理環境過了季候就該冷了,曹操的部隊都是華北平原上的人,到時候肯定受不了那邊的氣候。如今大水阻斷了道路,這可怎麼辦。不過沒關係,曹操運氣好。他找了個當地的嚮導,這個人對當地的地理和氣候很了解。在《三國志》中還有他的傳記,此人叫田疇。就這樣在田疇的帶領下,曹操大部分繞道就奔著柳城方向去了。在接近柳城的時候,烏丸人發現了曹操的大部分來襲。於是集結部隊準備攔截。烏丸起兵聲勢浩大,看上去也很嚇人。但烏丸起兵很混亂,沒有隊形。所以抓住這個弱點,曹操手下一員大將張遼主動請纓。其實曹操和張遼都看出了烏丸騎兵的弱點。所以曹操很爽快的就把指揮旗交到了張遼手裡,結果烏丸騎兵輕而易舉就被打的大亂,最後烏丸騎兵被打 的大敗。烏丸首領蹋頓也被斬殺於戰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貓爺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一代名將謀反失敗,最後卻死在了自己的小舅子手裡
他才華不亞於徐志摩,卻生活潦倒最後投江自殺

TAG:貓爺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