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蘇軾:一個情真意切的好丈夫

蘇軾:一個情真意切的好丈夫

悼亡詩最早可追溯至《詩經·邶風·綠衣》,但其真正定型,功在西晉潘安。

作為史上作詩最多的「詩人」,乾隆當然也不會錯過悼亡詩。據統計,乾隆一生留下詩稿四萬餘首——這可是一個天文數字。要知道,收錄唐朝三百餘年、二千二百餘人詩作的《全唐詩》也才四萬八千九百餘首。

乾隆十三年,孝賢純皇后富察氏隨君東巡,崩於德州舟次。乾隆親自服縞治喪,更於長春宮、景山觀德殿、靜安庄等停棺之地作詩悼念,憑寄相思。

醒看淚雨猶沾枕,靜覺悲風乍拂幃。似昔慧賢曾入夢,尚余慰者到今誰?

回思想對坐,忍淚惜嬌兒。愁喜惟予共,寒暄無刻忘。

與那些「御制」相比,這些悼亡詩可謂是「良心之作」,有血有肉,有靈有情,讀之令人感同身受。

在量上,乾隆這個冠軍拿得實在是毫無懸念,但在質上,要想看到他的名次恐怕還得帶上望遠鏡。

只有安仁能作誄

既論悼亡詩,必言潘安仁。潘安是這一題材的鼻祖級人物,愛妻楊容姬亡後,他連作《悼亡詩》三首,「悼亡詩」之名及其專悼亡妻之意,即由此發端。

第一首尤其著名:「如彼翰林鳥,雙棲一朝只。如彼游川魚,比目中路析。」《爾雅·釋地》載:「東方有比目魚焉,不比不行,其名謂之鰈。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其名謂之鶼鶼。」

相傳,鰈只有一目,兩條一起方能游;鶼只有一翅,兩隻一起才能飛。因此,兩者常用來比喻伉儷情深。而「一朝只」「中路析」,則反其道而行之,將詩人喪偶的孤獨與凄涼刻畫得淋漓盡致。

清初詩論家陳祚明評論說:「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筆,淋漓傾注,宛轉側折,旁寫曲訴。」少了保留收斂,多了曲折蜿蜒,潘安的悼亡詩猶如一泓流向遠方的清水,在幾個轉彎處揪著讀詩者的心。

由來才命相磨折

別人家的悼亡詩用「首」來算,而元稹的,則用「組」。名門閨秀韋叢下嫁無名小子元稹,這應該就是愛情了吧;而七年六孩,更能見其恩愛之深。只可惜紅顏薄命,韋叢二十七歲便香消玉殞。

五首《離思》、三首《譴悲懷》、八首《六年春遣懷》無不蘊含著元稹沉重的哀痛和刻骨的思念。《離思》其四中的那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最是一唱三嘆,餘音不絕。

相比之下,《離思》長於奇幻綺麗,《遣悲懷》勝在情深動人。尤其是第三首:「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即使合葬也無法傾訴深情,來生緣分更是虛幻無望。餘生只願睜著雙眼整夜把你思念,來報答你平生沒能舒展的雙眉。

清人蘅塘退士評論說:「古今悼亡詩充棟,終無能出此三首範圍者,勿以淺近忽之。」平淡而山高水深,夫妻二人相濡以沫的恩愛歲月就這樣流淌於字裡行間。這是最平淡的愛情,這是最動人的誓言。

詩情合薦東坡老

同為二十七歲去世的還有蘇軾的結髮之妻王弗。

治平二年(1065年),陪伴蘇軾度過最好年華的妻子王弗病逝;次年,他與弟弟蘇轍護送兩具靈柩乘舟還鄉——另一具是於當年過世的父親蘇洵。

十年後,蘇軾調往密州(今山東諸城)出任知州,留下兩首流傳千古的《江城子》,一是「密州出獵」,一是「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那一夜,蘇軾做了個夢:「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王弗還是舊時的模樣,一絲一發,一舉一動無比真切;而作者,心中本有千言萬語,一時竟不知從何說起,淚落千行。

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說:「他是個情真意切的好丈夫。蘇軾一生有兩妻一妾。其中,我認為最讓蘇軾難忘的是與初任妻子王弗的『生死情』。」蘇軾另外一妻一妾皆是王姓,也許,這也是他對王弗的一種紀念吧!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如果生死輪迴之說是真的,我想,悼亡詩應該就是生者與死者的「奈何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聽過那麼多的道理 為什麼還是過不好自己這一生?
一生俯首拜梁公——梁漱溟先生逝世30周年祭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