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氣有浩然 學無止境:經典賦予我前行的力量

氣有浩然 學無止境:經典賦予我前行的力量

「氣有浩然,學無止境」是我母校的校訓。

每當我想到這句話,心裡就充滿了力量。這力量是賦予我前行的力量,並且隨著我對儒學理解的深入而更凸顯其作用。

「氣有浩然,學無止境」是儒家文化所萃之精華,代表著儒家文化一體之兩面,聯結著德性與知識、內聖與外王,甚至還聯結著孟子與荀子這兩位儒家先賢,構成了儒家的思想底氣與學識氣蘊。

「氣有浩然」出自《孟子》,是從孟子心間迸發出來的靈光,是孟子為中華民族輸入的正能量之一。

孟子是鄒國人,私淑孔子,受業於子思之門人,是儒家道統中的重要人物。在浩然正氣的感召下,中華民族出現了像文天祥、譚嗣同等一大批捨生取義、青史留名的英雄人物。

這些名字都因浩然正氣而長留人間、光耀史冊。大丈夫的氣節充塞於宇宙之中,垂範於後世,足為我輩楷模。

「氣有浩然」聯結著德性、內聖的一面,指示著儒家的理想人格。人生天地間,都是氣化流行的結果,雖有先天稟賦之不同,但通過長期的「明道」與「集義」,便可以培養出浩然正氣。

宋儒發展出了觀人氣象的理論。而現代人則講「氣場」。據研究,氣場是人散發的隱形能量的描述,是一個人氣質狀況、性格特徵以及精神境界的表現。

每個人因成長經歷之不同而有著獨特的氣場。如孔子如玉石般溫潤含蓄,可謂天地之元氣。顏回如和風慶雲,似春天艷陽般和煦。

儒家經典之中存在大量的改過遷善、克己復禮、出處進退之方,涵具深刻的齊家之道、辭受之義、處事之方。

通過讀經典確實能夠改變人之氣象,變化人之氣質,成就人之品格。所以,每日讀點古書,氣質便在無形之中已經開始變化了。

「學無止境」這四個字嚴格說來,出自清朝劉開的《問說》。「學」歷來為儒家特重者。如《論語》以《學而》開始,《荀子》以《勸學》點題。

但我更傾向於將「學無止境」歸於荀子名下。就是因為學無止境與《勸學》中的「學不可以已」實質完全相同。荀子雖為趙人,少年時代便來到齊國,遊學稷下,後長期在蘭陵從政,並終老於此。

「學無止境」聯結著知識與外王,指向了儒家的現實功業。荀子認為「塗之人可以為禹」。只要努力向學,人人皆可成為聖賢。

英國哲學家、經驗主義的開創人洛克提出了白板說,認為人生來就是一張白紙,從來沒有什麼天賦,而是一塊等待定義的白板,就看你怎麼做。古今中外聖賢思想相通,均將人生看成一個可塑性的過程。

學習離不開老師。古之學者必有師。尤其是漢代學者,均重師法,不敢越雷池半步。而「師法」一詞,是由荀子首先提出。

《荀子·儒效》:「故有師法者,人之大寶也;無師法者,人之大殃也。」毫無疑問,荀子對於後世「師法」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

今天,我們也應該發掘「師法」的正麵價值,讓其成為尊師重教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孔子學無常師,給後人樹立了「擇善而從」的好榜樣。

荀子的學生中既有儒家人物,也產生了韓非與李斯這樣兩位法家人物。這正是荀子的教化不拘泥於師法的最好證據。

道之所在,師之所存。繼承師法,而又不拘泥師法,在繼承中要有創新,而創新源自繼承。這才是正確的態度。

儒家經典中有很多讓人解讀不盡箴言名句。「氣有浩然,學無止境」只是其中的兩句。細細品讀,慢慢體會,你會發現更多讓人受益無窮的佳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謠言紛紛太心累?不如靜觀其變
《尚書》:周文王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