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教育的重點:不是把財富留給孩子,而是把孩子培養成財富

教育的重點:不是把財富留給孩子,而是把孩子培養成財富

教育的重點:不是把財富留給孩子,而是把孩子培養成財富

在一場盛大的家庭教育講座里,一位資深老教師請各位家長做了一道選擇題

A.有六位數的存款、有豪車、有別墅,有一個惹是生非、玩世不恭的孩子。

B. 每個月有五千或是更少的收入,住著80平方米的房子,有一個懂事乖巧的孩子。

您會選擇哪個?

這是擺在家長面前一個嚴肅的問題。可能不同地位、不同身份、不同環境的你,想法千差萬別,選擇各有不同。很多家長努力工作掙錢,希望給孩子鐘鼓饌玉、錦衣玉食的生活,想要把儘可能多的財富留給孩子;而有的家長則注重培養孩子的能力、習慣,把孩子培養成財富本身!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那麼,怎麼把孩子培養成財富呢?

首先,我們講個笑話,一位媽媽說:

要是不好好奮鬥,就不能養兒子,因為如果有一天兒子說「媽媽,我把同學打了,他家長要5萬醫療費。」我就可以說「什麼!要5萬!給你20萬,再打3次!!」為了成為這麼棒的媽媽,我要好好奮鬥了!加油!

然後,我們看一下時下小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

上課好動,注意力不集中;

學習馬虎,總是丟三落四;

作業拖拉,拖延症嚴重;

……

面對這種情況,大多數家長的教育方法還是說教。其實更好地方式是嘗試通過生活事件,幫助孩子改掉不良行為,提高孩子的糾錯能力。

至此有感而發,當下我們很多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教育中存在很多誤區:

1、對家庭教育認識不足。據調研,在孩子一生的教育中,家庭教育佔比50%,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各佔比20%,自我教育佔比10%,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師人生的根基!

2、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家長只注重知識的培養。過分注重考試成績、盲目購買過多參考資料、強迫孩子參加興趣班……導致素質教育只停留於口頭,喊得轟轟烈烈,卻開展的不盡人意。

3、忽略孩子的行為習慣、品格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現在還多孩子很多孩子自私、冷漠、懶惰、缺乏責任感、沒有愛心、對他人缺少感恩……

4、過渡溺愛孩子,由愛護而袒護甚至事事包辦。現在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小祖宗」,家長是含在口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碰著,對孩子不分青紅皂白的有求必應,事事操心事事包辦,甚至對孩子的錯誤視而不見袒護包庇。殊不知這樣,除了培養孩子的依賴性,並沒有可取之處,甚至會對孩子的錯誤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5、由失望而引發暴力教育。暴力教育師家庭在對孩子溺愛之後、失望之餘的一種恨鐵不成鋼的過激行為,這種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的後果可想而知。「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可能矯枉過正,引發更壞的後果。


家庭教育理念的偏差,可能導致孩子一生的遺憾。那麼家長們該如何培養自己的孩子呢?

1、注重孩子良好習慣及內在品格的培養,讓孩子做一個懂禮貌、講文明的孩子。好習慣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習慣主宰人生,養成好的習慣孩子將受用一生。從培養孩子的孝心、感恩情懷開始吧。

2、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孩子總有離開父母,獨立面對世界的一天,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能幫助孩子及時消除消極情緒,勇敢面對困難。要學會和孩子共情,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應首先理解孩子、認可他當下的感受;再適時的為孩子提供必要的幫助和鼓勵,引導孩子面對挫折,承擔後果。

3、因材施教,遵循教育規律。因材施教是學校教育的一個原則,同樣也適用於家庭教育。父母望子成龍無可厚非,但是要根據孩子的智力、體力、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尊重孩子的興趣,著眼未來,積極引導,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目標,而不應盲目攀比,拔苗助長。

4、以身作則,提高自身素質。「養不教,父之過」,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樣,當好第一任老師,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則。想要孩子放下手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鍛煉身體、懂事乖巧……你期望的效果,取決於你給孩子提供了怎樣的環境。小編給各位家長一點小小的建議:可以多帶孩子親近自然,拓寬孩子的視野;多和孩子溝通;多誇誇孩子,哪怕只是丁點的進步;給孩子一個擁抱、一個親吻,增進和孩子的情感交流;給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達成教育共識;給孩子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和孩子一起閱讀;制定家規,並和孩子一起遵守。

最後,把這樣一句話送給各位為人父母者:

「父親在家裡要貢獻責任,母親在家裡要貢獻溫馨,孩子在家裡要貢獻希望。」願每位做父母的你都能各自盡好自己的責任,做一名學習型的家長,不讓愛有缺失,不給教育留下遺憾,幫助孩子獲得幸福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聚能教育集團 的精彩文章:

開學已一周,家長可以這樣做,幫助孩子變優秀!
聚能教育下午茶:美味在舌尖綻放 小宇宙瞬間爆發

TAG:聚能教育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