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麻石獅子」與石師道人,談禹之鼎的《白描王原祁像》

「麻石獅子」與石師道人,談禹之鼎的《白描王原祁像》

「麻石獅子」與石師道人,談禹之鼎的《白描王原祁像》

繪製肖像畫的最初目的在於記錄個人的相貌特徵,然而其內涵超越於個人容貌之上。禹之鼎為王原祁畫過多幅肖像,《白描王原祁像》就是禹之鼎少數白描人物肖像之一。像主王原祁身著長袍趺坐於蒲團之上,神情悠閑自得,姿態端莊雍容,以蘭葉描繪出柔軟飄動的衣袍,基本依循著東晉顧愷之、北宋李公麟以來的白描人物畫傳統。

「麻石獅子」與石師道人,談禹之鼎的《白描王原祁像》

清 禹之鼎 白描王原祁像 南京博物院藏

在這幅肖像畫中,禹之鼎主要以細墨線勾勒五官,比較寫實地繪製了王氏大小不一的雙眼,面部則以細碎短促的線條堆疊而成鬚髮、眉毛、眼窩、鼻子等部位。遠看,王原祁臉上猶如長滿了麻子,遍布著大小、長短不一的線條與點,而這恰如其分地再現了王氏的體貌特徵。文獻資料顯示,王原祁「體貌環偉,虯髯豐頤,遇物坦易,不設機變,上嘗稱其存心莫及。多麻,人呼麻石獅子,自號石師道人」。

「麻石獅子」與石師道人,談禹之鼎的《白描王原祁像》

元 王繹、倪瓚合繪 楊竹西小像卷 故宮博物院藏

「麻石獅子」與石師道人,談禹之鼎的《白描王原祁像》

追根溯源,這種創作方式與元末王繹為楊謙繪製的《楊竹西小像》頗為相似。為配合楊謙歸老林泉後的文人身份,王繹採用白描的方式展現其高逸形象:頭戴烏巾,右手執杖,衣袍寬鬆,面相清瘦、磊落有神。在此,王繹以嫻熟的線條勾勒組織架構,以淡墨為之,略事烘染,著墨不多而神情畢肖。尤其是像主臉部刻畫比較成功,王繹在保持基本的線條輪廓外,還描繪出許多短小的線條。這些輕淡彎曲的細線條通過自由重組,使人物輪廓線呈現出豐富的變化。通過這些線條輕重粗細的暗示,觀者似乎可以察覺到顏面的凹凸。而事實上,除了臉頰上描寫左右顴骨的兩道弧線明確表現臉部結構的凹凸之外,其餘的線條主要用以表現年高者皮膚鬆弛皺縮的痕迹。

比較而言,禹之鼎所繪《白描王原祁像》與《楊竹西小像》的描繪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白描王原祁像》的面部線條似乎比《楊竹西小像》顯得相對粗放而零碎,且少有乾擦之筆。遍觀禹之鼎存世作品,這種畫法僅此一例。

「麻石獅子」與石師道人,談禹之鼎的《白描王原祁像》

清人繪 摹禹之鼎王原祁像軸 無錫博物院藏

《白描王原祁像》作於康熙丁亥(一七〇七年)重陽節後。約在二十多天之前的農曆八月十八,王原祁在京師的寓所過了六十五周歲壽辰,步入六六大順之年。值得一說的是,就在此前的六月初,深得康熙皇帝玄燁信任的王原祁隨扈南巡歸來。因此,這幅肖像畫應該具有一定的紀念意義。完成後,王原祁便邀請了自己的同僚、同為康熙皇帝近臣的查昇題贊,足見對此畫的重視,並妥善存放於自己的書齋內。

此後百年間,《白描王原祁像》一直被精心收藏,世代相承,並有數本摹本流傳於王氏子孫間。嘉慶以來,《白描王原祁像》從王家散出,輾轉於多位收藏家之手,最終為無錫收藏家陶心華收藏,有「陶氏澂懷館供養」章為證。一九六一年九月,陶心華將該畫捐贈給國家,入藏南京博物院。


小編的分享今天就到這裡了,各位看官關注小編了嗎?可否右上角點個關注呢,如果不關注,右下角給個小星星吧。


原文作者:萬新華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8年8月刊「麻石獅子」與石師道人,談《白描王原祁像》與《王原祁藝菊圖》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紫禁城》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大展回顧!阿富汗國家博物館寶藏的故事
栩栩如生:近代石灣陶塑風格的形成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