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所謂消費降級,不過是中產對中國社會的偏見

所謂消費降級,不過是中產對中國社會的偏見

撰文/劉遠舉,專欄作家

當下的很多市場現象,背後其實是傲慢與偏見,自由與安全這些人類文明中的恆久困惑。

先來看三條新聞:

第一條,《電商法》即將出台,代購這一行,恐怕要走到盡頭了。根據電商法,代購必須在採購國和中國有營業執照,如果代購的是食品,還需要申購食品流通許可證。電商法還規定,沒有中文標籤,不是國家認證工廠生產,未獲取配方註冊證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不得在網路平台銷售。更重要的是,由於平台被加大了責任,很可能出現,消費者通過淘寶從代購手裡買了奶粉,轉身就告淘寶索賠,所以,平台必然會加大管控。這就意味著,代購澳洲、紐西蘭奶粉和保健品,想也不要想了。

與此同時,另一則消息在網上熱傳。在商務部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向商務部發言人提問:「近期社會上出現了榨菜、二鍋頭銷量上漲、出門共享單車、購物拼多多等現象,有人認為這是『消費降級』,請問您是否認同這一說法?如何看待當前關於消費升級和降級之爭?」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回應稱,關於「消費降級」的說法,有失偏頗。這種大眾化商品銷售較好的情況,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消費升級的新趨勢。

他給出了三個理由,一是消費者從選擇雜牌商品到選擇安全放心知名品牌的消費升級。二是消費方式的升級。多樣化電商的發展,帶動了網路消費群體的擴大,滿足了中小城市和鄉村新的消費群體的購買需求。三是消費觀念和消費心態的升級。共享經濟等新的消費形式,反映了消費者更加理性、推崇綠色環保的消費趨勢。

第三條新聞,源於國際經濟結構與國內經濟結構的轉變,當下很多企業承壓,與此同時,社保新政策的實施,不少企業的年成本或將增近20%。很多企業主眼看掙扎無望,就會選擇裁員,或者關門。根據智聯招聘的數據,2018年第二季度,小微企業用人需求較第一季度平均下降26.6%,影視、P2P、遊戲等行業均出現裁員降薪現象。

那麼,這三條新聞有什麼聯繫呢?

升級還是降級?

首先,商務部的說法,可能更接近真實。從數據上看,2018年上半年消費升級類的商品增速加快,服務消費升級勢頭也很明顯。上半年化妝品類商品增長了14.2%,高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整體增速。全國居民人均體育健身活動、旅館住宿支出分別增長了39.3%和37.8%,代表居民消費升級方向的運動型多用途汽車(SUV)銷售同比增長了9.7%,增速比基本型的乘用車(轎車)高了4.2個百分點。

另外,根據文化和旅遊部的數據,2018年上半年國內旅遊人數達到28.26億人次,同比增長了11.4%。國內旅遊收入2.45萬億元,增長12.5%。

那麼,這會不會是對出境游的替代呢?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數據,2018年上半年出境遊人次達到7131萬,同比增長15%。顯然,這並不是一種替代。出國游、美容、健身上花的錢多了,顯然不是消費降級。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樣一個社會與市場的過程呢?

拖拽效應

人們對生活方式的需求慾望——想吃牛肉、想喝葡萄酒、想開車——是受他們經常看到的電影、報紙、朋友圈所影響的。而施加這個影響的群體,往往是高收入人群——你朋友圈中高大上的那幾個。

一般而言,這個群體並不是頂層富豪,而是相對數量較多的上中產。他們消費的商品被視作「可及的幸福」的象徵,會極大影響一國居民對「品類」的慾望。對於低收入群體而言,這種影響拖拽他們進入更高的品類層次,產生「拖拽效應」。在面子觀念的作用下,這種拖拽甚至帶有一定強制性。

在不斷的、潛移默化的「拖拽」下,低收入群體的消費預期和習慣發生改變,那些高收入群體能輕鬆購買,低收入群體卻需思量一番才能買的品類,由奢侈品變為必需品。

然而,另一方面,個體的最終購買行為卻不得不受其收入約束。

如果一國人口的收入水平差異不大,基尼曲線平滑,居民收入呈橄欖形,密集於平均水平,也就是說,大家都差不多,那麼,低收入人群的品類慾望僅受到輕微的「拖拽」,離他們的收入約束相去不遠。

但是,如果一國居民的收入水平呈金字塔形或啞鈴形分離態勢,基尼曲線陡峭,低收入人群佔比較大,且收入遠低於高收入人群,低收入人群受到的「拖拽效應」就變得嚴重。於是,低收入人群想購買的品類的實際價格,與他們的實際購買力之間就產生了巨大差異,導致「低價預算和高價品類」的畸形需求。

現在國內基尼曲線陡峭,多數居民的收入水平不高。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的基尼係數繼續上升,為0.4670。而根據西南財經大學的數據,則高達0.61!按照國際一般標準,0.4以上的基尼係數表示收入差距較大,即0.4是國際公認警戒線,當基尼係數達到0.6時,則表示收入懸殊。

所以,在貧富分化嚴重的狀況下,從某程度上而言,多數國人都是被「拖拽」著,品類慾望被拉入較高層次,處於不同程度的畸形需求中,由此導致強烈的議價行為和價格敏感性消費,把高價格品類的價格拉下來。於是,這個機制,就成為滋生偽劣的溫床。

技術與升級

實際上,榨菜銷量高了,這個說法,更準確的說,是被納入統計範圍的榨菜銷量高了。涪陵榨菜,是上市企業,是這個品類的頂級品牌。正如涪陵榨菜證券代表告訴記者,「儘管有的媒體在說吃榨菜是消費降級,但是忽略了『烏江牌』榨菜是榨菜行業的佼佼者,更多的消費者自願選擇更安全更放心的大品牌,不再去吃其他雜牌的榨菜產品」。我們知道市面上存在很多仿冒品牌,比如速食麵的康帥傅,那麼,一個人從買康帥傅變為買康師傅,對他而言,這是消費升級,不是消費降級。同樣的,現在現在拼多多多上有很多廉價的廚房用紙,看起來是降級,但實際上從抹布到廚房用紙,這是升級而不是降級。這就是商務部說的,拼多多帶動了網路購物群體的擴大,選擇由雜牌到知名品牌。

速食麵、榨菜、低端白酒,這種大批量的日常消費品,即便知名品牌,價格也不會貴很多,為什麼大家不選擇康師傅而要選擇康帥傅?其原因在於,這是一個渠道決定消費的過程,而不是價格決定消費的過程。村裡、鄉里的小賣鋪都是康帥傅這類的雜牌貨、冒牌貨,是因為縣裡面的批發市場里這些貨很多。小賣鋪的老闆就會進這樣貨,賺得更多。而縣裡面,尋租強,執法力度弱,批發老闆就敢於賣這樣的貨。所以,當技術進步後,電商渠道直接觸及到鄉村之後,這些雜牌與冒牌貨就沒有競爭力了。

那麼,升級為什麼會被認為是降級?這個錯誤的判斷,源於一小部分上中產對真實中國缺乏認識,並由此產生的傲慢與偏見。消費降級是一個中產概念。那麼,中國的中產是怎麼樣的?是年薪50萬,京滬1套房嗎?很多人一定會表情誇張的說:「哎呀,這哪裡能算中產,這是窮人吧,起碼也得家庭收入100萬,京滬兩套房才算中產。」

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在中國月薪2000多人民幣便能進入中等收入群體。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說法,據保守測算,目前中等收入群體已超過3億人,稍微寬鬆的測算,能達到4億多,也就是說,還有10億不到月薪2000。畢竟,中國本科率才4%。對於這個群體,拼多多是消費升級。無印良品,對絕大多數中國人,是奢侈的。

這讓我想起一個故事,一個記者去貧困山區採訪,看到一個小姑娘在吃速食麵,很心痛的問,是不是爸爸媽媽出門打工,爺爺奶奶照顧不好你才天天吃速食麵?小姑娘回答她:不是,速食麵這麼好吃,這麼貴,哪裡能天天吃呢?

這種傲慢與偏見,是因為在中國,一些群體的規模雖然很大,但聲音卻很小。如果說微博、朋友圈是當下輿論的話題設置者的化,那麼,這個群體仍然集中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以至於快手如此之火,用戶規模如此之大時,才猛然被中國社會察覺到。

消費妥協

雖然一部分人消費升級了,但另一部分人,比如裁員新聞中的人,卻面臨著降級。不過,即便如此,消費降級不會出現在榨菜、白酒這樣的品類上。

恩格爾係數(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總額佔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的比例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比例則會下降。

推而廣之,這個係數也能反映國家的貧富。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標準,恩格爾係數在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為富裕,低於30%為最富裕。中國2017年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9.3%,比上年下降0.8個百分點,其中城鎮為28.6%,農村為31.2%。這就是說,對於整體中國來說,由於在食物上面的開支佔比並不高,所以,消費降級一般不會很明顯的體現在食品的開支上,更不會顯現為速食麵、榨菜這類低價格食品的銷量上升。

當一個人縮減開支的時候,他也同時受到拖拽效應的影響,會在降低價格的同時,儘力維持品類。所以,消費降級會首先發生在高價品類的價格上,或者說,高價品類的品質上。

根據生活常識,一個人的收入下降、預期下降,他不會在點外賣的時候從20塊的外賣降低到15塊,但是,在買車的時候,會非常明顯,但即便如此,如果不是對於安全有非常特別的偏好,那麼,降級會首先體現在從高配版到低配版,往往捨棄的是安全。所以,從是這個角度,速食麵不足以反映消費降級,而代購奶粉,才是真正的中產消費降級。

選擇代購,原因仍是價格。從這個角度,代購仍然屬於「拖拽效應」中的一個現象。其實,從上面這個場景,不難發現,消費降級這個概念,更精確的描述,應該是「消費妥協」。

預算與品質

消費妥協,一般來說不會發生在品類上,而是首先發生在品類內部的質量、安全、性能上。但是,這個時候,做出這種選擇的人,並不會認為自己是在捨棄安全與品質。

一個人降低了自己的預算,捨棄專車改為順風車;捨棄超市裡面的進口奶粉改為代購;捨棄專賣店裡的耐克,也不要京東與天貓,而改在淘寶去搜;捨棄CBD中的名品店轉向電商平台。然後發現自己買到的東西有問題,他就會強烈的呼籲管一管,畢竟,「哪怕自己降低了預算,產品的質量與安全也應該是基本的」。

但是,當管制足夠時,假貨的確消失了,與此同時,整個市場也消失了。順風車、代購奶粉,都是如此。

其實,現在想買到真耐克、或正品的愛馬仕包、或者正宗的紐西蘭配方奶粉,容易嗎?當然是很容易,買鞋與包可以去高檔商場,或者京東、天貓的旗艦店,買奶粉與食品可以去沃爾瑪、永輝這樣的大型超市,質量都是有保障的。

當市場提供了足夠的救濟渠道的時候,強烈的呼籲管制,實際上,並不是在呼籲高品質,因為「高品質高安全」一直存在於市面上,這種呼籲真實的需求其實是「低價格同時保持高品質」。這種矛盾的呼籲,就必然會導致市場的消失,從而造成消費者福利的損失。而且,消失的不僅是代購奶粉與順風車,平台責任增大之後,美版遊戲機、非3C認證的電子產品、各種科學軟體、書籍、美劇等等,都會跟著一併消失。

實際上,這正是一直困擾人類的,在自由與福利、安全之間的選擇的老問題。而中國的問題則是,人們總是不斷傾向後者,結果卻不斷失去後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安德魯·羅伯茨:人們為什麼要寫日記
不要怕!果斷拉黑你爸媽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