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政治水平很低,手段簡單殘暴,為何能贏得斯大林絕對信任?
斯大林的政治手段高明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列寧剛剛逝世那會兒,他面對的壓力非常大。外有托洛茨基集團、新反對派等勢力爭權奪勢,內有自己的「盟友」隨時有可能臨陣倒戈,因此,斯大林在選擇心腹上必須格外謹慎,此時,斯大林知人善任的領袖眼光就得到了展現,而諸多得到提拔的人當中,有一位非常特殊,他叫拉扎爾·莫伊謝耶維奇·卡岡諾維奇。
卡岡諾維奇的特殊之處在於,他的政治性格和主張都十分鮮明,手段甚至比斯大林還要強硬;雖然的他政治能力被認為十分平庸,但總能想辦法「出色」地完成任務,還不跟領導搶風頭。因此,卡岡諾維奇非但從未引起斯大林的猜疑,反而總是受到賞識,這點是非常厲害的。
卡岡諾維奇於1893年11月22日出生在基輔省的一個貧窮的村子裡,窮到無法完成學業,只能輟學打工。但他與生俱來的領導能力讓其在同事之中很混得開,1911年,卡岡諾維奇成為一名布爾什維克,領導當地一個鞋廠的工會,並在當年結識了赫魯曉夫。十月革命期間,卡岡諾維奇擔任蘇俄全俄執行委員會委員,1918年被調往莫斯科。
1922年4月,斯大林當上了總書記。不過在那會兒,總書記並不是一個權力多大的職位,而是正兒八經的「書記員」,手中的權力十分有限。但此時的斯大林就已不甘人後,他一眼就相中了精力充沛、執行力超強而腦子較為簡單的卡岡諾維奇。同年,在斯大林的強烈推薦下,卡岡諾維奇被從中亞細亞調往莫斯科,負責管理和調配幹部的工作。
1924年1月24日,列寧逝世,此時的托洛茨基十分強勢,為了扭轉不利局面,斯大林必須牢牢掌握烏克蘭。1925年,斯大林將卡岡諾維奇任命為烏克蘭第一書記,不過,當時的烏克蘭局勢也好不到哪兒去,民族問題和與俄國的矛盾令烏克蘭問題日益激化。此時,蘇聯高層對烏克蘭持兩種態度,要麼實行烏克蘭化,要麼直接與民族主義宣戰。卡岡諾維奇在掌握大權後立刻採取了極端手段,然而,正所謂「強龍鬥不過地頭蛇」,卡岡諾維奇把當地能得罪的人全都得罪了一遍,最終,斯大林不得不在1928年重新將其調回莫斯科。
烏克蘭的經歷暴露了卡岡諾維奇政治手段低級、頭腦簡單的弊病,但這非但沒有影響他的仕途,在解決一些特定問題上,斯大林反而找到了卡岡諾維奇正確的使用方法。
1930年,列寧遺孀克魯普斯卡婭在地方代表會議上公開向斯大林開炮,反對農業高速集體化的政策,卡岡諾維奇得知後立馬跑到會場,與對方唇槍舌戰。卡岡諾維奇一句「不要想當然地認為自己是列寧的妻子就可以壟斷列寧主義」令當時的場面十分尷尬。其實,在推行農業改革的過程中,蘇聯高層遇到的阻力非常大,而卡岡諾維奇則成為了處理這些棘手問題的指定人選。
1932年秋,北高加索哥薩克農民集體反對,卡岡諾維奇採取強硬手段,將不少於1600戶農民強行遷往北方;1933年,卡岡諾維奇在莫斯科葉菲莫沃區監督收購穀物時,一下車就直接沒收了當地負責人的黨員證,限其3天內完成收購任務,否則直接吊銷黨籍。後者十分無奈,只能不擇手段地完成指標,結果,當地半數民居被毀,農業經濟遭到毀滅性打擊。在隨後的數年內,他用類似手段給數百萬農民扣上了「破壞活動」的罪名,強迫他們前往荒涼的西伯利亞。另外,每當工人以罷工宣洩不滿時,卡岡諾維奇也總是使用暴力手段強迫工人恢復生產。
這樣暴戾的手段弄得民聲鼎沸,但這非但沒有影響卡岡諾維奇的仕途,表面上超強的執行力反而贏得了高層的賞識,他一躍進入蘇聯權力核心,成為斯大林的左膀右臂。1934年,在高層的選舉中,斯大林獲得292張反對票,全場最多;當委員會的席位增加了71個後,斯大林才勉強入選。然而,大會卻做了手腳,將所有選票盡數銷毀,卡岡諾維奇高調宣布,斯大林同志和備受歡迎的基洛夫同志並列都只獲得了3張反對票。
1935年之後,卡岡諾維奇已經成為了蘇聯權力中心最核心的幾位大佬之一,斯大林也給予他絕對的信任,許多事務都允許他全權處理。此時的他越來越粗暴咳苛刻,但他心裡始終清楚,想要不被其他人頂掉,自己就必須繼續往上爬;而想要做到這點,就必須緊緊追隨斯大林。卡岡諾維奇的「忠心耿耿」令斯大林十分放心,即便是當臭名昭著的葉若夫掌握契卡後,卡岡諾維奇於葉若夫整天斗得你死我活,斯大林也幾乎不做干預。能夠在號稱「血腥的侏儒」的葉若夫如日中天那幾年如此硬氣的,在當時的蘇聯可真是不多見。
卡岡諾維奇混到這份兒上,當真全靠對上司的畢恭畢敬,一點真本事都沒有嗎?當然不是。20世紀30年代開始,莫斯科大規模的城市基礎建設拉開序幕。作為莫斯科第一書記,建設問題大小事務均由他拍板。雖然在建設的過程中,他為了投斯大林所好,破壞了不少教堂等設施,但莫斯科的基建工程完成的確實是非常好,許多改造發揮的積極作用,一直影響到了今天。1935年通車的莫斯科地鐵更是世界頂尖工程,由此可見,卡岡諾維奇還算有些本事的。這也為他贏得了極高的讚譽,媒體稱他為「斯大林式的天才組織者」、「快刀斬亂麻的能手」。
在隨後的那場自上而下的政治「大地震」中,卡岡諾維奇充當了不光彩的角色,權力發揮的巨大效用令卡岡諾維奇感到十分舒服,但他政治水平低的缺陷遭到暴露。有一次開會時,卡岡諾維奇竟然公然說「列寧不如斯大林,要用斯大林主義代替列寧主義」,這句話觸及了蘇聯政治的敏感區域,嚇得當時在座的各位面面相覷。斯大林立馬臭罵一頓,這才稍微緩解了尷尬。類似的事情舉不勝舉,但領導對他的縱容可見一斑。
二戰結束後,卡岡諾維奇的地位一落千丈,此時,蘇聯國內局勢趨於穩定,加上高層反對猶太人的政治趨向愈發明顯,卡岡諾維奇(他本身就是猶太人)開始失寵。原本一直追隨他的赫魯曉夫已經上位,在許多問題上同他鬧矛盾,卡岡諾維奇方才發現自己已經一點辦法都沒有了。隨後的他大多被安排在一些閑職上,1957年,卡岡諾維奇曾試圖聯手馬林科夫、莫洛托夫搞掉赫魯曉夫,後者在朱可夫元帥的支持下扭轉局勢,卡岡洛維奇徹底失勢。赫魯曉夫顧及舊情,只是開除了他的黨籍,每月還給他120盧布的退休金。
此時,卡岡諾維奇終於為他之前欠的債付出了高昂的代價:雖然他想方設法地低調生活,卻總有人能夠發現他,痛罵他曾經的殘暴。年老力衰的卡岡諾維奇只能整日躲在公寓中,回想自己當年風光的樣子。


※歷史要亡蘇聯?兩任一把手均可力挽狂瀾,然而加起來在任不到3年
※二戰德國民眾的狂熱才是最可怕,堅信歷史重演,選擇不會改變
TAG: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