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本是一代才女,卻因名氣太大死於非命,死得太早讓人惋惜

本是一代才女,卻因名氣太大死於非命,死得太早讓人惋惜

在格外看重女德的年代,女子一生只能從一而終,為了那個自己嫁過的人,無關於愛。一旦有了「矢德」的行為,雖然,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但人們的唾沫星子就足以把一個人給淹死。

唐代三位著名女詩人之中,最早也是死得最不幸的就是李季蘭。

李季蘭出生在一個溫柔富貴的時代,人稱「開元盛世」。只是那個時候,她還不叫李季蘭,而叫李冶。這位姑娘不僅生得風姿綽約,而且,頗通音律,又會舞文弄墨,一時間名噪天下。

六歲那年,一首《薔薇》改變了她一生的軌跡,因為這裡面有一句:

「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

已看雲鬟散,更念木枯榮。

鞞鼓喧行選,旌旗拂座隅。

不睹河陽一縣花,空見青山三兩點。」

「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架」同「嫁」,小小的年紀,懂得什麼就想著嫁了?莫非,女兒已經情竇初開,日後定不是守得住婦道的人。這可真是個莫須有的罪名,李冶不過是就事論事,就被安上了這樣的罪名。

就在五十年之後,另一個八歲的名叫薛濤的小姑娘因為一句「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就被父親懷疑將來會迎來送往。後來,其家道中落,薛濤被逼良從娼,彷彿一語成讖一般。此時,李冶的父親怕女兒將來為自家門第蒙羞,就在她十一歲那年把她送到了道觀里。

在唐朝,女道士可是個極其受歡迎的「職業」,不少公主都願意在未婚的時候披上道袍。不過,大多數人不過是借著風雅之名,大行周公之事罷了。李冶也是從這時候開始變成李季蘭的,從此,她也成為了這個大染缸里一抹靚麗的色彩。

不過,她終究和那些出賣色相的庸脂俗粉不可同日而語,憑藉著其得天獨厚的資質和幼年時沉澱的底蘊,她把自己培養成了一位女詩人。按理來說,李季蘭才情不下於魚玄機和薛濤,但是,卻不如後兩位在我們的心目中來得清晰。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那是因為,女人有才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如果,沒有一段感天動地的愛情做點綴,她就永遠不可能大放異彩。甚至,她可以沒有才情,只要她刻骨銘心地愛過一個人,那麼,這個人就有可能會幫她名垂青史。

魚玄機因為溫庭筠為流芳,薛濤因為元稹而揚名,可是,沒有人讓李季蘭留下自己的烙印。所以,李季蘭的一生比任何人都要可悲,因為,她甚至沒有刻骨銘心地愛過。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她就一生清白了,很多時候,愛與不愛都會被世人詬病。更何況,她自己也並不是那麼無辜。

第一個和她傳出緋聞的人是陸羽,就是被我們奉為「茶聖」的那個人。可是,她根本就不喜歡陸羽,所以,無須忠於他。不久之後,她就和陸羽的好朋友皎然有了一段風流韻事。李季蘭做了一件極其傷天害理的事情,因為,這個皎然是個佛門弟子。

李季蘭寫給皎然:

「古岸新花開一枝,岸傍花下有分離;

莫將羅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腸斷時。」

皎然寫給李季蘭:

「天女來相試,將花欲染衣;

禪心竟不起,還捧舊花歸。」

李季蘭寫詩勾引皎然破壞佛門戒律,是對佛祖的大不敬,面對一個如此色藝雙絕的女子,皎然不會不動凡心。但是,他需要故作姿態,雖然,唱和了一首詩給李季蘭,但卻並未表明自己的心意。皎然並不是唐僧一般坐懷不亂的人物,李季蘭自然也不會是痴情的女兒國國主。

所以,在愛情這件事情上,李季蘭看得格外淡,因為,她的前輩魚玄機曾經告誡過她:「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如果你願意,我自然會用盡我所有的風情去滿足你、溫暖你。但是,現在既然你不願意,我也沒什麼好糾纏的,這就是李季蘭。

可以說,她活得太過於清醒了,所以,就不會相信愛情了。從此,她與旁人再無愛恨瓜葛,所以,她的故事裡少了纏綿悱惻,讓人不會有心思去欣賞。

不過,她的芳名傳到了當朝皇帝的耳朵里。那時候,她已經褪去了青春貌美,她連徐娘半老都算不上,因為,她已經是個老嫗了,不過,仍然保存著少年時的風韻。之後,她奉旨入宮住過一個月,在此期間,唐玄宗曾稱讚她為「俊媼」。

這一下更了不得了,李季蘭比少年時更加聲名鵲起,可是,這蓋世的名聲卻將她徹底葬送了。至於天寶年間,唐玄宗已經不是那個朝乾夕惕地帝王了。所以,藩鎮割據,民怨四起,內憂外患。這個時候,朱泚謀反,為了名正言順,就找名士來證明他的合法性。

這個時候,李季蘭的名聲可以和李白相媲美了,她自然也在這「名士」之列。其詩意是以五德終始的一般說法歌頌新朝,說:「天下歸心,祥瑞頻現,天地含育,生民逍遙。」內容是歌功頌德的習慣套路。

但是,其後果可想而知,唐德宗平叛之後,怎麼可能容得下一個為亂臣賊子歌功頌德的人。於是,李季蘭的生命就因此而結束。在時代的劇變前,任何個人都很渺小,每一個微小的個人,都無法如事變平定後的結論般選擇自己的人生。

追究李季蘭的真正死因,彷彿就是她如雷貫耳的名氣。最後可以說,她算是跳出了女子死於愛情的怪圈,卻沒逃過女子殉於名聲的桎梏。

而關於李季蘭結局的另一說法:唐趙元一《奉天錄》載:「…時有風情女子李季蘭上詩,言多悖逆,故闕而不錄。皇帝再克京師,召季蘭而責之,曰:『汝何不學嚴巨川?』有詩云:『手持禮器空垂淚,心憶明君不敢言。』遂令撲殺之。」

這首詞寫她奉召離鄉之一刻。

參考資料:

『《李季蘭因寫歌頌詩而喪命》、《太平廣記》卷二七三引《玉堂閑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山社 的精彩文章:

在古代,並不是你手握大權就能當皇帝,弄不好的話自己則性命不保
惹惱了曹操大多沒什麼好下場,看呂布就知道了,死無全屍身首異處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