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藤類中藥你能認識幾種?

藤類中藥你能認識幾種?


在浩瀚的中藥寶庫里,有很多藤類藥物,取藤類入葯,善走經絡,有祛風濕、解筋攣、舒筋活絡的功效,正如《本草便讀》雲:「

凡藤蔓之屬,皆可通經入絡,蓋藤者纏繞蔓延,猶如網路,縱橫交錯,無所不至,其形如絡脈。

」《本草匯言》亦曰:藤類葯以其「

藤蔓之屬,皆可通經入絡」,故「蔓藤舒筋脈,枝條達四肢。

」雖大多數藤類藥物皆可舒筋活絡,祛風除濕,但其性味、歸經不同,各具專功,療效各異,宜分別辯證選用各種藤類藥物。




海風藤

又名老藤、大風藤,為胡椒科植物細葉青蔞藤的藤莖,性微溫,味辛苦,含有細葉青蔞藤烯酮、β-谷甾醇、豆甾醇及Α-蒎烯、檸檬烯、香檜烯、莰烯、異細辛醚等揮髮油成分,具有祛風溫、通經絡、止痹痛的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濕痹,關節不利,腰膝疼痛,筋脈拘攣,肺寒喘咳等症。



《本草再新》載:海風藤「

行經絡,和血脈,寬中理氣,下濕除風,理腰腳氣,治疝,安胎。

」《開寶本草》亦載其:「

主風血,補衰老,起陽,強腰腳,除痹,變白,逐冷氣,排風邪。亦煮汁服,亦浸酒服,冬月用之。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海風藤能增加心肌血流量,降低心肌缺血區側枝血管阻力,對冠心病和腦血栓有較好的療效;海風藤提取物可以拮抗靜脈注射內毒素引起的動脈血壓下降,並能減輕內毒素血症對肺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引起的肺水腫。



海風藤有行散之性又能利水消腫,可單用煎服,臨床上常與大血藤、三七、沒藥,紅牛膝、地烏龜等配伍泡酒服用,治療跌打損傷;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筋脈拘攣、肢節疼痛,常與羌活、獨活、桂心、當歸等配伍;治療脘腹冷痛者,多與乾薑、香附、陳皮等同用,以增散寒行氣止痛之效。




青風藤

又名青藤、尋風藤,為防己科植物青藤、華防己或清風藤科植物清風藤等的藤莖,性平,味苦辛,含有青藤鹼、木蘭花鹼、尖防己鹼、四氫表小檗鹼、異青藤鹼、土杜拉寧、十六烷酸甲酯、白蘭花鹼、光千金藤鹼等生物鹼,還含有β-谷甾醇、豆甾醇等成分,具有祛風濕、通經絡、利小便的功效,用於治療風濕痹痛,關節腫脹,麻痹瘙癢等症。



《本草綱目》載:青風藤「

治風濕流注,歷節鶴膝,麻痹瘙癢,損傷瘡腫,入酒藥中用。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亦載其:「

行水利尿,瀉下焦血分濕熱。治風水腫,腳氣,風濕關節疼痛,口眼歪斜,癰腫惡瘡。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青風藤所含的青藤鹼具有肯定的鎮痛作用,它與丙烯嗎啡合用,並不出現拮抗,反而產生協同作用,與異丙嗪合用,作用更加增強;青風藤無論製成靜脈注射劑或內服,都有肯定的急性降壓效果,作用迅速、顯著而持久,但連續多次給葯,則產生快速耐受性;注射青藤鹼可增加胃液分泌及其酸度,對胃腸道起興奮作用;所含的青藤鹼對關節炎有顯著的抗炎作用,對滴蟲、瘧原蟲也有抑制作用。




治一切諸風,可取青風藤適量,濃煎取汁,濃縮收膏,收入瓷瓶內備用。每服一茶匙,以黃酒送服。服藥後要避風數日。青風藤亦可外用,取適量水煎熏洗痛處,能治療骨節風氣痛。




忍冬藤

又名金銀藤、千金藤,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乾燥莖枝。其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疏風通絡的功效,用於治溫病發熱,熱毒血痢,癰腫瘡瘍,風濕熱痹,關節紅腫熱痛等症。



《履巉岩本草》載:忍冬藤「

治筋骨疼痛。

」《滇南本草》載其:「

寬中下氣,消痰,祛風熱,清咽喉熱痛。

」《本草綱目》曰:忍冬藤「

治一切風濕氣及諸腫痛,癰疽疥蘚,楊梅惡瘡,散熱解毒。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忍冬藤所含的木犀草素可抑制葡萄球菌和枯草桿菌的生長。對卡他、白色念珠、傷寒、痢疾、變形等菌亦有抑制作用;能作用於心血管,降低心臟的舒張期幅度,降低靜脈壓;增強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有降低血膽甾醇的作用,並有解痙、祛痰和抗炎作用。




臨床用於治療四時外感、發熱口渴,或兼肢體酸痛者,可取忍冬藤30克(鮮用90克),煎湯代茶頓飲;治癰疽發背、腸癰、無名腫痛,可與黃芪、當歸、炙甘草配伍;,常與稀簽草、雞血藤、老鶴草、白薇等同用;單用忍冬藤濃煎口服,可治療細菌性痢疾及腸炎;水煎溫服可治療闌尾炎。




紫藤

又名朱藤、藤蘿,為豆科植物,花、莖葉、根、種子皆可入葯。紫藤花含有較多的揮髮油,還含有尿囊素、尿囊酸、廿七烷和二氫豆甾醇等成分,有解毒、止瀉、消腫的功效,取紫藤花適量,加水煎濃汁,去渣加糖熬成膏,每次一匙,開水沖服,一日2次,可治療腹水腫脹。




紫藤花還可提煉製成芳香油;紫藤莖葉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鼠李糖苷、芹菜素和維生素C等成分,有解毒消腫的功效。有報道稱,用紫藤莖葉配以薏米、野菱、訶子等可治療胃癌;用於治療風溫痹痛,可與錦雞兒根配伍;治關節炎可與枸骨根、菝葜根(均為鮮品)同用;單用紫藤根水煎口服,可驅除蟯蟲。




紫藤還可用於食療,據《浙江民間草藥》載:「紫藤根帶有補性,作補劑,每用一、二兩,同豬肉、雞肉煮食。」




紫藤的種子亦可入葯,性微溫,味甘,有小毒,含有金雀花鹼,可治筋骨疼痛,取紫藤子50克炒熟,泡燒酒一斤,每次服25毫升,每日早、晚各一次。注意:因種子有毒,過量服用會發生嘔吐、腹痛、腹瀉以致脫水等中毒癥狀,兒童食入二粒種子即可引起嚴重中毒,故應在醫生指導下慎用。




雞血藤

又名血風藤、紅藤、活血藤,為豆科植物密花豆、白花油麻藤等的藤莖,它的莖裡面含有一種別的豆科植物所沒有的物質。當它的莖被切斷以後,其木質部就立即出現淡紅棕色,不久慢慢變成鮮紅色汁液流出來,很像雞血,因此,人們稱它為雞血藤。




雞血藤性溫,味苦甘,含有雞血藤醇、刺芒柄花素、櫻黃素、甘草查耳酮、大豆黃素、苜蓿酚、β-谷甾醇、胡蘿蔔甾醇等成分,具有散氣活血、舒筋活絡、養血調經的功效,用於治療腰膝酸痛、麻木癱瘓、月經不調等症。




《飲片新參》載:雞血藤「

去淤血,生新血,流利經脈。治暑痧,風血痹症。

」《現代實用中藥》亦載:雞血藤「

為強壯性之補血藥,適用於貧血性之神經麻痹症,如肢體及腰膝酸痛,麻木不仁等。又用於婦女月經不調,月經閉止等,有活血鎮痛之效。

」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雞血藤能使血細胞增加,血紅蛋白升高,確有補血作用;雞血藤煎劑能抑制心臟和降低血壓;能調節脂質代謝,降低血脂。有研究還表明,雞血藤水提取物有抗噬菌體作用,能抑制腫瘤起到抗癌作用,對宮頸癌抑制率能達到94.4%。




雞血藤苦而不燥,溫而不烈,行血散淤,調經止痛,性質和緩,同時又兼補血作用,凡婦人血瘀及血虛之月經病證均可應用。治血淤之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可配伍當歸、川芎、香附等同用;治血虛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則配當歸、熟地、白芍等葯。




雞血藤又能行血養血,舒筋活絡,為治療經脈不暢,絡脈不和病證的常用藥。如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可配伍祛風濕葯,如獨活、威靈仙、桑寄生等葯;治中風手足麻木,肢體癱瘓,常配伍益氣活血通絡葯,如黃芪、丹參、地龍等葯;治血虛不養筋之肢體麻木及血虛萎黃,多配益氣補血藥之黃芪、當歸等藥用。




臨床報道,應用雞血藤水煎長期服用,治療放射線引起的白血病,有不錯的療效;製成雞血藤糖漿可治療閉經,每次服10~30毫升,日服3次,1~4周為一個療程,能取得明顯療效。




絡石藤

又名石龍藤、白花藤,為夾竹桃科植物落石盼莖、葉,其性涼,味苦,含有牛蒡苷、絡石糖苷、橡膠肌醇、β-谷甾醇葡萄糖苷和加拿大糖等成分,具有祛風、通絡、止血、消淤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筋脈拘攣、癰腫、喉痹、吐血、跌打損傷、產後惡露不行等症。




《本經》載:絡石藤「

主風熱死肌癰傷,口乾舌焦,癰腫不消,喉舌腫,水漿不下。

」《中國葯植志》亦載:落石藤「

祛風止痛,通絡消腫。適用於關節痛,肌肉痹痛,腰膝酸痛等症;也能消散諸瘡,去咽喉腫痛。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絡石藤所含的牛蒡苷可引起血管擴張,血壓下降;抑制子宮平滑肌收縮,可防治早產和痛經;所含的微量強心甙能促進血循環;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及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



絡石藤能祛風而舒經活絡,可單味浸酒服,也可與木瓜、海風藤、桑寄生、生苡仁等同用;與乳香、沒藥 、瓜萎、甘草、皂角刺等配伍,能涼血清熱而消癰,用於治療瘡瘍腫痛之症;用絡石藤浸酒口服,能治筋骨痛;與五加根皮、牛膝配伍,能治關節炎;絡石藤葉與雪見草、烏韭同用治吐血;治腫瘍毒氣凝聚作痛,配以皂角刺、炒瓜蔞仁、甘草節、沒藥、明乳香,水酒各半煎服。絡石藤還可外用,取適量晒乾研為細末,撒敷患處,治外傷出血。用於食療治肺結核,將絡石藤、地菍與豬肺同燉至熟,服湯食肺,每日一劑。




夜交藤

又名首烏藤,蓼科植物何首烏的藤莖或帶葉藤莖,性平,甘微苦,含有蒽醌類物質,主要為大黃素、大黃酚,均以結合型存在,具有養心,安神,通絡,祛風的功效,用於治療失眠,勞傷,多汗,血虛身痛,癰疽,瘰癧,風瘡疥癬等症。



《本草再新》載:夜交藤「

可補中氣,行經絡,通血脈,治勞傷。

」《飲片新參》載其「

養肝腎,止虛汗,安神催眠。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夜交藤還有降脂、抗菌等作用。




臨床上用於陰虛血少所致的失眠,常與合歡皮、酸棗仁、柏子仁、遠志等葯配伍;養血補陰、清虛火,常與生地、天門冬、麥冬等配伍;祛風勝濕、舒利關節,常與羌活、獨活配伍;治肢端動脈痙攣性疾病,常與牛膝、桑枝、丹參、浮小麥、當歸、大棗、甘草等配伍。




近年來,還有人將夜交藤用於男女性功能保健,如治女子性冷淡,與熟地、山藥、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肉桂、制附片、菟絲子、蛤蚧、巴戟天等中藥配伍;治神經衰弱、心腎不交之失眠,可配小麥、黑豆,加水煎煮取湯飲;與生地、百合、浮小麥、炙甘草、紅棗配伍,治療頭昏乏力、耳鳴眼花、心悸多夢;治內傷頭痛,多與茯神、杜仲、牛膝、天麻、鉤藤、石決明、山梔、黃芪、益母草、桑寄生同煎服;治頑固性蕁麻疹,與地膚子同煎服。




夜交藤還可外用,取夜交藤與遠志、石菖蒲、葛根同煎湯熏洗浴足治高血壓,有健腦安神、降壓催眠的作用;與桑枝、雞血藤、威靈仙同煎熏洗,治中風後偏癱;用夜交藤(鮮品)與雷公藤水煎外洗患部,洗後撒以夜交藤散(製法:夜交藤葉、仙人掌各100克,烘乾共研細末,加冰片20克),能治過敏性皮炎。




治頑固性失眠可用食療方:取烏雞1隻,凈膛洗凈,入沸水焯一下,再過涼;另取夜交藤30克,用紗布包好,裝入雞肚內,入沙鍋加適量薑片、食鹽、黃酒及水,先用武火燒開,再用文火煲至雞爛熟,加味精調味,揀出藥包,食肉喝湯。




治失眠、多夢及風濕痹痛,可試試夜交藤粳米粥:將夜交藤煎取葯汁,加粳米、大棗熬粥,熟後加少許白糖服食。




鉤藤

又稱釣藤、鉤丁,為茜草科植物鉤藤或華鉤藤及同屬多種植物的嫩枝條,其變態枝呈鉤狀,成對或單生於葉腋,向下彎曲,故稱為「鉤藤」。性涼,味甘,含鉤藤總鹼、異鉤藤鹼、柯諾辛因鹼、柯楠因鹼、硬毛帽柱木鹼等多種生物鹼,具有清熱平肝、熄風定驚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小兒驚風、成人高血壓、頭暈、目眩及婦人子癇等症。



《本草綱目》載:「

鉤藤,手、足厥陰葯也。足厥陰(肝經)主風,手厥陰(心包經)主火,……鉤藤通心包於肝木,風靜火熄,則諸症自除。

」《本草正義》亦載:「

鉤藤,瀕湖謂治大人頭旋目眩,平肝風,除心熱,皆一以貫之。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鉤藤還有較好的鎮靜作用,鉤藤煎劑可降低大腦皮層的興奮性,起到鎮靜和抗驚厥作用,可制止癲癇的發生;能抑制子宮平滑肌的收縮,顯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研究還表明鉤藤還有較好的降壓作用,主要是所含的鉤藤總鹼通過降低外周阻力(早期)和減少心輸出量(後期)而起到降壓效果。以單鉤、雙鉤及與其相鄰之較細的莖枝降壓效果較好,使用老枝效果較差。同時,使用鉤藤降壓,與煎煮時間密切相關,煎煮時間過久或不夠均影響降壓效果,以煎煮在15分鐘以內為宜。




《本草匯言》中就說:鉤藤「

但久煎便無力,俟他葯煎熟十餘沸,投入即起,頗得力也。

」故在湯劑中,鉤藤多後下。




單用鉤藤水煎服,可治高血壓,頭暈目眩,神經性頭痛;與鮮首烏藤同煎服,治顏面神經麻痹;治小兒驚癇,與龍齒、石膏、梔子仁、子芩、川大黃、麥門冬同用;鉤藤、與蟬蛻、黃連、甘草、大黃(微炮)、天竺黃配伍治癲癇;治孕婦胎動不安,血虛風熱,發為子癇者,用鉤藤配人蔘、當歸、茯神、桑寄生、桔梗水煎服。




雷公藤

又名黃臘藤、菜蟲葯,為衛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性涼,味苦辛,有大毒,含有雷公藤定鹼、雷公藤春鹼和雷公藤增鹼等生物鹼,還含南蛇藤醇、衛矛醇、雷公藤甲素及葡萄糖、鞣質等成分,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解毒消腫的功效,用於治療濕熱結節、癌瘤積毒、麻風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症。



臨床上,用雷公藤從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開始,逐漸延伸應用到皮膚科許多疾病的治療,比如對麻風反應、紅斑狼瘡、皮肌炎、各種類型的銀屑病、混合型結蒂組織病、乾燥綜合征、多形性紅斑、各種類型的血管炎、酒糟鼻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療效。臨床治療還證實,它對各種類型的銀屑病,也具有較好的療效。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雷公藤具有免疫調節作用,能使血液中原先存在的免疫學異常發生不同程度的改善,並能夠抑制抗體的形成;能抑制過快分裂增殖的腫瘤細胞,具有明顯的抗腫瘤活性,起到抗癌作用;能使血管擴張,增加血流量,降低血液的粘度、改善血小板的異常聚集和粘附,從而使微循環的"血淤"現象得以改善。研究還證實,雷公藤還具有抗炎、殺菌以及解熱鎮痛等作用。此外,近來還發現,雷公藤毒苷具有抗艾滋病病毒的作用。




臨床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結節紅斑、肺結核,均可單用雷公藤水煎口服,但要遵醫囑,嚴格掌握劑量和服用療程;治風濕熱痹,與玄參、黃芪、當歸、銀花、甘草同煎服。注意:本品有毒,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凡有心、肝、腎器質性病變,白細胞減少者慎服;孕婦禁服。服藥期禁酸、辣、油炸等食物。




雷公藤磨成細粉,調適量凡士林或醋,外用可治頭癬;雷公藤100克,搗碎,用50%酒精浸泡1周後,用上清液塗擦,可治皮癬濕癢;與烏韭、虎杖合用,水煎還用藥液敷傷面,可治燒傷。




石南藤

又名南藤、丁公藤,為胡椒科植物巴岩香的莖或全株,性溫,味辛,含有萜類化合物、二甲氧基-苯甲酸、黃酮乙以及胡蘿蔔素等成分,具有祛風通絡、補腎壯陽的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腎虛腰痛、痛經、風寒感冒、咳嗽氣喘、陽痿不舉等症。



《開寶本草》載:石南藤「

主風血,補衰老,起陽,強腰腳,除痹,變白,逐冷氣,排風邪。亦煮汁服,亦浸酒服,冬月用之。

」《滇南本草》亦載其:「

治寒濕痹傷筋,祛風,筋骨疼痛,利小便及莖中痛,熱淋初起,利小便急速。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石南藤所含黃酮乙可以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使血管阻力下降,用於治療冠心病有很好的療效。




用於治療下元虛冷,風邪侵入經絡,足痛不能動履的「疏風止痛散」,方由石南藤、當歸、天麻、僵蠶、烏葯、牛膝、獨活、乳香、紫荊花、骨碎補、川芎、姜、蔥白等組成,上藥酒煎,空心服。家庭可自制風濕骨痛藥酒:石南藤30克,先煎2小時,去渣取汁;麻黃6克,枳殼、桂枝、蠶砂各9克,黃精15克、陳皮各15克,厚朴、苦杏仁、澤瀉、山藥、蒼朮、牡丹皮、川芎、白朮、白芷、木香、羌活、小茴香、豬牙皂、補骨脂、香附、菟絲子、沒藥、當歸、乳香各10克,粉碎成粗粉,入高度白酒2000毫升浸泡一個月,濾出藥液,加入適量紅糖攪拌溶解即得。此酒有祛風活絡、活血止痛的功效。注意:陰虛火旺者慎服。




天仙藤

又名都淋藤、馬兜鈴藤、香藤,為馬兜鈴科植物馬兜鈴的莖葉,性溫,味苦,含有馬兜鈴酸、木蘭花鹼和β-谷甾醇等成分,具有行氣化濕、活血止痛、利水消腫、解毒的功效,用於治療胃痛、疝氣痛、妊娠水腫、產後血氣腹痛、蛇蟲咬傷等症。



《本草再新》載:天仙藤「

涼血活血,去風利濕,走經絡,兼治腰腿腫疼。

」《本草正義》亦載其:「

宣通經隧,導達郁滯,疏肝行氣,止心胃痛。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所含的馬兜鈴酸有祛痰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常見的皮膚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臨床用於治療產後腹痛不止及一切血氣腹痛,可單用天仙藤炒焦,研為細末,用薑汁或溫黃酒調服;亦可單用天仙藤好酒煎服,治療疝氣作痛;與乳香、沒藥、玄胡索(醋炒)、吳萸、乾薑、小茴香同用,能治癥瘕積聚及奔豚疝氣;治婦人有水氣而成胎,以致兩腿足浮腫,可與香附、陳皮、甘草、烏葯配伍,研末用生薑、木瓜、蘇葉水煎送服;與羌活、白朮、白芷、片薑黃、炙半夏配伍軋為粗末,加姜五片煎服,可治痰注臂痛。




注意:體虛者慎服。此葯含馬兜鈴酸,使用後可引起腎臟損害等不良反應,故必須在醫師指導下慎用,在使用期間要定期檢查腎功能,如發現腎功能異常應立即停葯。兒童及老年人慎用,孕婦、嬰幼兒及腎功能不全者禁用。




天仙藤還可外用,取鮮天仙藤適量,揉軟外敷治乳腺炎及毒蛇毒蟲咬傷、痔瘡腫痛等症。




安痛藤

又名獨角烏桕、左爬藤、粗殼藤,為葡萄科植物苦朗藤的乾燥藤莖,性平,味淡、微澀,含有岩白菜素、三甲氧基鞣花酸、β-谷甾醇、沒食子酸、香豆素和多種生物鹼等成分,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痛、舒筋活絡、散結行血的功效,用於治療腎炎、跌打損傷、扭傷、風濕關節疼痛、骨折、癰瘡腫毒等症。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安痛藤水煎液,其有明顯的鎮痛作用,能明顯地改善原發性炎症和繼發性炎症,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有較好的療效,對婦女痛經有顯著的鎮痛作用。同時研究表明,安痛藤所含的有效成分能拮抗內皮素-1和蛇毒,抑制胃潰瘍、抗骨質疏鬆症、抗氧化、抗菌、抗過敏、抗腫瘤、治糖尿病等作用。




臨床上用安痛藤與當歸、赤芍、澤蘭、香附、丹參、乳香、沒藥、元胡、生蒲黃、田七、甘草配伍,水煎服,可治療痛經;用鮮藤削成鈍圓,高壓消毒,栓上絲線,緩緩插入宮頸,24~48小時換藥一次,用於死胎引產,有較好的效果,未發現不良副作用。注意:孕婦忌服。   


       


大血藤

又名大活血、血藤、赤沙藤,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莖,性平,味苦,含有羥基蒽醌衍生物、崩大碗酸、β-谷甾醇、二氫愈創木脂酸、香莢蘭酸、原兒茶酸和鞣質等成分,具有敗毒消癰、活血通絡、祛風殺蟲的功效,用於治療急、慢性闌尾炎、風濕痹痛、赤痢、血淋、月經不調、疳積、蟲痛、跌打損傷等症。



《簡易草藥》載:大血藤「

治筋骨疼痛,追風,健腰膝,壯陽事。

」《陝西中草藥》載其:「

抗菌消炎,消腫散結,理氣活血,祛風殺蟲。治闌尾炎,月經不調,崩漏,小兒疳積,蛔蟲、蟯蟲症。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大血藤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實驗證實,25%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有極敏感抑菌作用,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甲型鏈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均有高敏感的抑菌作用。




臨床報道,用大血藤為主葯,配合其它清熱解毒及活血化淤藥物組成復方,治療急性闌尾炎效果顯著。上海地區用大血藤、蒲公英、生大黃、川朴等中藥製成復方紅藤片,治療急性單純性、早期化膿性闌尾炎收到較好效果;單用大血藤加黃酒煎口服,治膽道蛔蟲病;將大血藤研末製成丸劑,可治療瘤型麻風結節反應;治風濕性關節炎,可與透骨草、香樟根同用,水煎口服。外用治療灼傷,可取大血藤、金櫻子同煎取汁,用消毒紗布蘸藥液濕敷患處,對己發生感染的創面能促使其清潔,並加速創面癒合。




常春藤

又名土鼓藤、土風藤、百腳蜈蚣,為五加科植物常春藤的莖、葉,性涼,味苦,含有常春藤苷、鞣質、樹脂、肌醇、胡蘿蔔素、糖類等成分,具有祛風、利濕、平肝、解毒的功效,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肝炎、頭暈、口眼歪斜、衄血、目翳、癰疽腫毒等症。




《本草再新》載:常春藤「

治肝鬱,補脾利濕,去風滑痰,通行經絡,行血活血,並能理氣。

」《分類草藥性》載其:「

治筋骨疼痛,風濕麻木,泡酒服。能洗瘡毒。

」常春藤可煎湯內服,常用量為3~9克,亦可浸酒或搗汁,還可外用,多煎湯熏洗或搗爛敷於患處。




臨床用於治療疔瘡癰腫,可單用鮮常春藤水煎服。另取鮮常春藤搗爛,加糖及燒酒少許搗勻,外敷患處;治關節風痛及腰部酸痛,也可單用常春藤莖及根,用黃酒、水各半煎服。藥渣再次水煎,取汁趁熱熏洗患處;治產後感風頭痛,單取常春藤用黃酒炒,加紅棗水煎,飯後服;治肝炎,可與敗醬草同煎服;與白風藤、鉤藤同浸泡於白酒中飲用,可治口眼歪斜;用常春藤泡酒適量服用,可治跌打損傷。外用治皮膚搔癢,可用適量常春藤熬水沐浴,每三天一次,經常洗用,有不錯的效果。




雞屎藤

又名臭藤、雞矢藤、雀兒藤,為茜草科植物雞屎藤的全草及根。《綱目拾遺》載:「

搓其葉嗅之,有臭氣,未知其正名何物,人因其臭,故又名臭藤。

」其性平,味甘酸,含有雞屎藤苷、雞屎藤次苷、雞屎藤苷酸、車葉草苷、去乙醯車葉草苷、矢車菊素糖苷、矮牽牛素糖苷、蹄紋天竺素、摁貝素及羰基混合物等成分,具有祛風除濕、消食化積、解毒消腫、活血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療風濕疼痛、腹瀉痢疾、脘腹疼痛、氣虛浮腫、頭昏食少、肝脾腫大、瘰癧、腸癰、無名腫毒、跌打損傷等症。



《草木便方》載:雞屎藤「

補虛勞,調理脾胃元氣,治病後虛腫、耳鳴。

」《綱目拾遺》亦載其:「

治風痛腸癰,跌打損傷,流注風火,癰毒,散鬱氣。洗疝。

」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雞屎藤所含的總生物鹼有鎮靜、鎮痛和抗驚厥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褔氏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浸膏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鏈球菌也有抑菌作用;能抑制腸肌收縮,並能拮抗乙醯膽鹼所致的腸肌攣縮。其注射液和乙醚提取物對坐骨神經腓腸肌均有傳導阻滯的局麻作用。




臨床報道,用雞屎藤製成注射液肌注,每次2~5毫升(每毫升相當生葯5克),有較好的止痛作用,適用於胃腸疼痛、膽、腎絞痛、各種外傷、骨折、手術後疼痛及神經痛等;單用雞屎藤水煎服,可治氣鬱胸悶,胃痛;治關節風濕痛、背疽,亦可單用雞屎藤用酒水煎服。




外用雞屎藤葉或嫩芽搗爛塗擦患處,可治療神經性皮炎等皮膚病,每次塗搽5分鐘,每日2~3次;祛風除濕,可取上述煎取藥渣搗爛敷於患處。




雞屎藤還可用於食療,治婦女虛弱咳嗽、白帶腹脹,取雞屎藤、紅小芭蕉頭與雞1隻同燉至雞爛,食肉喝湯;治紅痢,取雞屎藤、路邊姜與瘦豬肉同燉,食肉喝湯;治小兒脫肛,取雞屎藤根30克,酒蒸曬10次,與洗凈的羊腸同燉至爛,酌量食腸喝湯。




寬筋藤

又名勒哲、松根藤、大接筋藤,為防己科植物中華青牛膽的藤莖,全年均可採集,洗凈切碎,晒乾即可入葯。其性涼,味微苦,入肝、脾二經。含有季胺生物鹼,主要為原小型的掌葉防己鹼及少量葯根鹼,其次為阿朴芬型的木蘭花鹼及胺類的膽鹼、寬筋藤鹼、寬筋藤內酯、心葉寬筋醇、β-谷甾醇、葡聚糖等成分,具有舒筋活絡、祛風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風濕痹痛、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跌打損傷等症。



《寶庫》中說:「

勒哲味功效治風熱,除時疫熱,效緩,能調和和合紊亂,治衰老病、風濕病。

」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寬筋藤的水醇提取物能快速減低血糖水平; 用蒸氣、蒸餾、乙醚提取物有抗結核作用;具有抗菌活性,有較高的核吞噬作用。




臨床用於治療風濕關節炎,與蒂達(藏葯)、訶子肉、余甘子(去核)共研成粗粉,水煎口服;治風寒感冒、熱病初起、惡寒發熱,頭及關節疼痛,可與木香、訶子、毛訶子、余甘子、懸鉤子莖、乾薑等配伍,共研成粗粉,水煎口服;治高血壓引起的口乾、音啞、頭痛、眼花、背痛、頭昏、全身麻木,可與降香、紫草、紫草茸、茜草、藏黃連、藏木香、巴夏嘎、懸鉤木、山柰同研成粗粉,一次服2.5克,水煎服,一日2~3次。


      


南蛇藤

又名果山藤、窮攪藤,為衛矛科植物南蛇藤的藤莖,性溫,味辛,含有南蛇藤醇、山柰酚-7-鼠李糖苷、槲皮素等成分,具有散血通經、祛除風濕、強筋壯骨、消炎解毒的功效,用於治療風濕關節痛、四肢麻木、頭痛牙痛、疝氣、痛經閉經、小兒驚風、跌打扭傷、痢疾、痧症、帶狀皰疹、瘡瘍癤腫、濕疹、跌打損傷、蛇蟲咬傷等症。



《常用中草藥》載:南蛇藤「

散血通經,祛風濕,強筋骨,消炎解毒。治風濕筋骨疼,腰腿痛,骶骨損傷,多發性膿腫,毒蛇咬傷。

」《泉州本草》載其:「

治風濕性關節炎,神經衰弱,失眠,心悸,哮喘。

」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從南蛇藤根皮中提出一種紅色結晶,能抑制枯草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普通變形桿菌、大腸桿菌;對吉田肉瘤亦有抑制效力。臨床應用還發現,將南蛇藤製成1:1蒸溜液,代替75%酒精用作注射時的皮膚消毒劑,經5萬餘人次的應用,無1例發生感染。




家庭自製藥酒治風濕骨痛:取南蛇藤根與凌霄藤、石南藤、八角楓根、千年健配伍,將上藥浸入燒酒中,兩周後去渣,澄清適量飲用;與鴨兒芹、台灣萵苣合用,水煎服,治腰痛、背癰、多發性膿腫;與當歸、佩蘭、金櫻子配伍,水煎服,治經閉;治附骨疽,可單取南蛇藤水煎服,另取根皮研末用老陳醋調勻敷於患處。




南蛇藤也可用於食療,將南蛇藤與槐米配伍,填入豬大腸內同煮至熟,加入少許調料食腸喝湯,可治腸風、痔漏,脫肛;南蛇藤配搖肖竹,與雞蛋同煮食之,治牙痛;南蛇藤和豬腳加水、酒各半燉食,能治風濕性關節炎。注意:孕婦忌服。








<END>



本文由我刊徵稿發表,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觀點,不能代表本刊觀點。商業轉載請與我刊聯繫授權事宜,授權及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tcmrun,

本微信平台長期徵稿,徵稿郵箱cjcmmxinmeiti@126.com,稿酬豐厚,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繼續給大家推薦《

思考中藥:純中醫思維下的方葯入門課

》,點擊

閱讀原文

可直接購買




《思考中藥:純中醫思維下的方葯入門課(方葯之道)》對中藥的講解很通俗,靈活運用比類取象的方法,引人深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中藥雜誌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美期刊遴選活動開始啦,請投給《中國中藥雜誌》一票
七夕里這些中藥竟然也來刷存在!

TAG:中國中藥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