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這屆單身的年輕人,恭喜你!

這屆單身的年輕人,恭喜你!

你有沒有發現,身邊選擇單身的女孩越來越多了?

2017年起,我國單身成年人口數量已超過2億,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單身,其中,單身女性的比例更是逐年上升。

在澳大利亞,有三分之一的人選擇終身不婚;2015年,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單身人數佔51%;在美國,單身女性的數量歷史上第一次超過了已婚女性。

可以說,全世界正在迎來屬於單身女性的時代,請注意,不是剩女,是單身女性

今晚,輕讀實驗室為大家帶來一本書:《單身女性的時代:我的孤單,我的自我》。


這屆單身的年輕人,恭喜你!


前些日子,「不老女神」俞飛鴻參加了竇文濤的訪談節目。節目里,竇文濤咄咄逼人地問俞飛鴻,為什麼長時間保持單身?

俞飛鴻不急不緩地說:「我不覺得這是個問題啊,單身或者結婚,對我來說不是一個特別困難的選擇題,我覺得那個階段更舒適,就處在哪個階段。」

俞飛鴻的回答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僅引發了大眾對於單身女性群體的關注,而且向人們展示了真正獨立、優雅的單身女性的魅力。

這段話向我們傳達了一個信息:

隨著時代的發展,婚姻不再是女性唯一的歸宿,女性的獨立和自我意識已經開始覺醒,簡言之,單身女性時代即將來臨。

在《單身女性的時代》里,作者瑞貝卡·特雷斯特從近一百個女性的訪談中,選取了三十位單身女性的故事。她們身份各異,經歷迥然,卻面臨相似的困境:我是否要單身?我將過怎樣的單身生活?

曾經,對於大多數的女性來說,婚姻是維持生活的方式,在男權為中心的社會,女性地位極低,各種禮節上的束縛,使得她們只能依附男性。

中國傳統有「女主內,男主外」思想,女子在未出閣之前不可以輕易拋頭露面。

在這樣的境況下,女性自身沒有支撐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通過婚姻的方式,「三從四德」的依附於男性,以此來獲得男性的照顧得以生存下去。

同樣,在19世紀50年代以前的美國,婚姻採用制度化的模式。

這屆單身的年輕人,恭喜你!


婚外性行為或者未婚生育都是不被認可的,只有結了婚之後才可以發生性行為,才可以生孩子、養孩子。

在這種情況下,婚姻成了一張生活延續的通行證。

由於傳統的思想和制度的禁錮,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婚姻演化成了人類生活中理所當然的一部分。單身女性這一個群體成為了異類,並逐漸被妖魔化。

瑞貝卡說,歷史上,人們一直過於強調女性的家庭角色身份。

男權佔據主導地位的社會,男性統治者不斷地宣揚:女性應該「回歸家庭」、「為男性提供港灣」。

他們宣稱,只有這樣,家庭關係才能保持健康,社會才能夠穩步發展。很多人認為,假如沒有了婚姻制度的牽制,生育率就無法得到保證,那麼對於社會的長久發展是毀滅性的。

同時,社會對女性個人價值的判斷,也處處都流露出男權的影子。「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是否嫁得好,成為衡量女性地位的標尺。

這屆單身的年輕人,恭喜你!

書中有這樣一個例子:

35歲的安妮塔·法耶·希爾是一位法學教授,高中時希爾以優秀畢業生的身份畢業,並順利進入耶魯大學深造。多年來,她一直單身。

1991年的一天,她在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上舉證,自己的上司克拉倫斯·托馬斯在工作期間對其性騷擾。

通過當年的庭審錄像可以了解到,希爾清晰陳述了在為托馬斯工作的多年裡,托馬斯的種種性騷擾行為。

但是委員會的大多數成員卻從「希爾一直是單身」這個角度出發,懷疑希爾陳述的真實性,甚至侮辱希爾是不是有「被愛妄想症」。

不難看出,社會對單身女性的妖魔化有多嚴重,不管希爾多麼優秀,沒有丈夫為她的品行擔保,也沒有子女來證明她女性的意義。

有沒有覺得這一幕似曾相識?前段時間,媒體人章文回應作家蔣方舟、易小荷等單身女性對其性騷擾的指控時,也將「長期單身」和「情感生活亂」做勾連。

單身成了某種原罪,意味著沒有價值,甚至殘缺。

這屆單身的年輕人,恭喜你!


令人欣慰的是,時代在進步,女性權利覺醒的星星之火正在燃燒。

《單身女性的時代》列舉了各類新型女性在都市中的生存狀態,她們打破單身女性的妖魔化招牌,也不再遵循傳統的規則,為單身女性時代的到來點了一把火。

這屆單身的年輕人,恭喜你!


柏拉圖的《會飲篇》里有一個神話,人類最初都是圓球形的,每個人都有四隻手,四隻腳,頭上長兩副面孔,一副朝前,一副朝後,這些人類的體力和精力都十分強大,他們企圖打開一條通天之路,去和諸神交戰。

宙斯為了削弱這些人類的力量,下令把每個人都劈為了兩半,從此以後,每個人都是殘缺的,他們日夜思念著自己的另一半。

如果單單把這個神話故事當成愛情的起源來看,確實很浪漫。

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它假設了一種需求:我們每個人生來都有尋找另一半,並與之結合的必要。

再稍加思考就會發現,主流文化對於婚姻的建構似乎與這則神話故事內核並無二致。

但是就是這樣的假設——人生來就是要尋找另一半完善自我——把「獨身主義」推向了「異端」的深淵。

一直以來,婚姻被主流文化包裝成人生一個里程碑式的階段。婚姻雖然是一座圍城,但是城外的人都想進去,只有在城內的人才會想著逃離。

這屆單身的年輕人,恭喜你!


人生走到了婚姻這座圍城面前,似乎就只有走進去一條道路,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在圍城周圍,搭個帳篷野營呢?

《單身女性的時代》里,有一個例子讓我印象深刻。

23歲的蕾蒂·波格萊賓,在出差回來後,打算永遠不要結婚。但是第二天,她接到一個男人打來的電話,六個月後,他們就結婚了。

從波格萊賓身上,我彷彿看到了女神俞飛鴻另外一種生活的可能性,那就是,時刻以自我的感受為前提,尋找一種讓自己舒適的狀態。

單身是如此,結婚亦是。

單身或結婚,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該來的就來了,覺得結婚舒適就結婚,覺得單身舒適就單身。

單身時代的婚與不婚只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狀態,單身不該被質疑,結婚也從來都不應該被假象成人生的枷鎖。

這屆單身的年輕人,恭喜你!


《單身女性的時代》的副標題是,我的孤單,我的自我。

作者並不想做一個引導者,她不想引導大家思考,更不會替大家做決定,她只是站在中立的位置上,用一個個真實的故事把單身這件事情剖解開來,放在大眾的面前,最後讓讀者自己去體悟。

如果說自我是好的一面,那孤單就是另一面。

這本書里的單身女性大部分時候活得自由洒脫,可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卻總覺得異常孤獨,無人照料,這些都是單身者需要面對的問題。

也不是所有的單身女性都是富裕的,實際上,很多女性沒有選擇單身的權利,是因為沒有獨立養活自己的能力。

單身女性時代的到來確實是歷史的必然,但我們也需要明白,「必然」不代表這件事情沒有任何消極的一面。

可能源於新聞記者的職業烙印,瑞貝卡睿智的一點在於,在書里,她沒有站在上帝的視角,以精英階層的口吻一味抬高單身群體的地位。

反而,毫不留情地撕開了單身群體消極的另一面,讓我們看到底層單身女性的掙扎和痛苦。

沒有婚姻的支持,經濟來源不夠穩定,沒有步入社會普遍認可的婚姻狀態,受到來自社會的歧視和壓力。

這屆單身的年輕人,恭喜你!


在《傲骨之戰》里,Lucca的母親對她說,如果她想知道一段關係能否長久,可以設想每天回家看到門口停著那個人的車時,是否會感到快樂。

這屆單身的年輕人,恭喜你!


Lucca回答,回家不想看到任何人。

母親告誡Lucca,那她就應該等到有那樣一個讓她開心的人出現。

是否選擇單身?如何面對單身?如何過上更好的單身生活?瑞貝卡通過自己真實的記錄,給予女性更充足的思考和選擇空間。

通過這本書,我們會看到,單身和不單身都有它存在的價值。

無論是否選擇單身,女性都應該首先選擇做自己。

把自己放在首位,然後在了解、認識清楚自身的需求後,在自己認為更為恰當的時候,再以舒適的方式迎接想要的關係。

這才是單身女性時代到來的真正意義。還在單身的女孩們,恭喜你。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共讀 的精彩文章:

人若無夢,何以致青春
該牽手時就別放手,帶上愛情一起走

TAG:有書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