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草間彌生奶奶的紀錄片,你可以從中了解過往對她創作的影響

草間彌生奶奶的紀錄片,你可以從中了解過往對她創作的影響

草間彌生奶奶的紀錄片,你可以從中了解過往對她創作的影響

波點、南瓜、帽子、蝴蝶元素,再加上本人的一頭紅髮,現年 89 歲的草間彌生是日本最有名的前衛藝術家之一。

早在 2008 年就有一部紀錄片《草間彌生:最愛自己》(Yayoi Kusama: I love Me),主要講述她在一年半中的日常生活和藝術創作。

但新的紀錄片範圍更廣,講述草間彌生的家庭、家鄉、時代、國家以及精神問題對她創作的影響。

《草間彌生:無極》(Kusama: Infinity)最近發布了港版中字預告。夢幻斑斕的色彩,顯得這部紀錄片非常絢爛。

草間不打草稿,直接創作,她自己在紀錄片中說:「我很快有新念頭,畫布卻趕不上我。」

因為患神經性視聽障礙,導致草間彌生時常出現幻覺,她在兒時就展現出了藝術天賦,但這種天賦並不被母親尊重,她因此產生了逃離的念頭。

草間彌生奶奶的紀錄片,你可以從中了解過往對她創作的影響

上世紀 50 年代中期,她與美國畫家家喬治亞·歐姬芙通信,在後者的鼓勵下前往美國,主要在紐約開始她的藝術創作,將創傷轉化為藝術。她在那裡也參與了不少反戰運動,紀錄片中的黑白影像說明了這點。

草間彌生奶奶的紀錄片,你可以從中了解過往對她創作的影響

60 年代中期,她開始被美國藝術界關注。1965 年她展出作品《無限鏡屋 - 陽具原野》(Infinity Mirror Room - Phalli"s Field),1966 年《無限的愛》(Love Forever)使用小圓燈泡和大面鏡無限反射的空間裝置,造成了相當視覺迷幻的作品,可以說是草間的成名作。

草間彌生奶奶的紀錄片,你可以從中了解過往對她創作的影響

但草間彌生在美國並非一帆風順,首先是性別歧視,然後是種族歧視,她一直努力與它們做鬥爭。因為不被重視,有段時間她的情緒非常低落,甚至選擇從窗戶一躍而下。

草間彌生奶奶的紀錄片,你可以從中了解過往對她創作的影響

1966 年她在未受官方邀請的情況下「自行參加」了威尼斯雙年展,這是她心心念念想要參加的展。

她趁著半夜時,自己一個人將總共 1500 顆不鏽鋼球(球的內部是塑膠制,每顆直徑 30 cm)放在 Italian Pavilion 戶外展場上,草間本人穿著金色和服端坐其中。以每顆不鏽鋼球 2 美元的價格售出,一方面以賺取生活費,另一方面也被認為她大力批評當年商業化的藝術市場。後來她很快就被主辦單位強制驅離。

對於威尼斯雙年展的執念也在紀錄片中有所展現,1973 年她回到日本,1993 年她終於代表日本正式參與威尼斯雙年展,紀錄片中說,「草間在 93 年威尼斯雙年展得到認同。」

草間彌生奶奶的紀錄片,你可以從中了解過往對她創作的影響

在預告片最後,草間彌生這樣表達自己的創作理念:「我借著藝術去改變人的想法,我希望我的作品能令世界更和平。」

今年年初影片在聖丹斯電影節首映,於一周前登陸北美院線,香港上映時間是 10 月 4 日。

題圖來自預告片截圖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今日娛樂:世界盃衛冕冠軍德國出局,昆汀大牌雲集的新作造型曝光
世界盃結束了,以 VAR 領頭的技術代表隊第一次這麼搶鏡頭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