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每日一穴】中都穴:疏肝理氣,調經止血

【每日一穴】中都穴:疏肝理氣,調經止血

上期穴位是中都穴




都有誰答對了呢







中都

為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別名中郄、太陰。屬足厥陰肝經。中都是足厥陰肝經的郄穴。中即中間,都即聚會,此穴在小腿內側中間,為足厥陰經氣深聚之處,故名中都。




【腧穴釋義】




中都。中,與外相對,指穴之內部。都,都市之意。該穴名意指肝經的水氣在此雲集天之下部。本穴物質為蠡溝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水濕之氣聚集而成一個水濕氣場,所處為天之下部,本穴如同肝經氣血的集散之地,故名。




中郄。中,與外相對,指穴之內部。郄,孔隙也。名郄名意指肝經的水濕雲氣只有極少部分吸熱上行。本穴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水濕雲氣,性寒濕,只有極少部分的水氣吸熱後循肝經上行,氣血的外傳如從孔隙中傳出一般,故名中郄。




太陰。太,極也。陰,寒也。太陰名意指本穴氣血為寒冷水氣。理同中郄名解。大陰名意與太陰同。




肝經郄穴。理同中郄名解。




別名:中郄穴,太陰穴,大陰穴



【取穴位置】




中都穴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7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







【穴位解剖】





在脛骨內側面中央;其內後側有大隱靜脈;布有隱神經的中支。




【功能主治】





功能

降濁升清、舒肝理氣,調經止血、理下焦、止崩漏的作用。




主治

中都穴主治肝腎、少腹等疾患,如疝氣、遺精、崩漏、產後惡露不盡、少腹滿痛、腸澼、手足拘急、腳脛枯瘦、濕痹、脛內廉紅腫等。




【穴位配伍】




中都穴配血海穴、三陰交穴治月經過多和崩漏、產後惡露不絕;



中都穴配合谷穴、次髎穴、三陰交穴治痛經;




中都穴配脾俞穴、陰陵泉穴治白帶症;




中都穴配足三里穴、梁丘穴治肝木乘土之腹脹、泄瀉;



中都穴配太沖穴治疝氣;




中都穴配三陰交穴、陰陵泉穴、膝陽關穴、膝關穴、伏兔穴、箕門穴治下肢痿痹癱痛;




中都穴配三陰交穴、陰陵泉穴,有散寒止痛的作用,主治脛寒痹痛;




中都穴配歸來穴、太沖穴,有疏肝理氣的作用,主治疝氣;




中都穴配隱白穴、大敦穴,艾炷灸各穴,有溫經止血的作用,主治崩漏。





【刺灸法】





平刺0.5~0.8寸,局部酸脹,可放散至膝部。




艾炷灸3~5壯,灸條灸5~10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又多用中都穴治療急性肝炎、下肢神經痛、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疾患等。





    每日一猜:




    小腿內側,當脛骨內髁的後下方,陰陵泉穴後1寸,腓腸肌內側頭的上部

    」猜一穴位。




    請在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每日早上十點左右在留言處


    或看第二天的每日一穴文章中


    為您揭秘~




    歡迎大家在留言處留下評論,一起討論~





    精彩回顧


    1.身上筋結散,體內百病去!你有筋結嗎?


    2.血栓當天會向你發送6個暗號,收到1個就能救命!為家人看一眼


    3.秋天必灸的七個黃金穴位,保你一秋無病恙!


    4.當心身體里的這把「火」!手上兩個穴位,可以澆滅它~




    版權聲明:

    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責編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

    忍冬(微信:w13714009507)






    連翹首,驚過半夏,涼透薄荷裳。



    小兒推拿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薦語:

    小兒推拿,微中醫旗下精品號,最大的小兒推拿社區,孩子感冒咳嗽發燒不吃藥,不用抗生素,不打點滴,可以試試小兒推拿的方法,簡單實用!


    穴位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薦語:

    今天不養生,明天養醫生!通過巧調經絡穴位的方法,為更多需要健康的人提供中醫養生知識,讓我們一起學習吧!




    9月14日,北京同仁堂坐診中醫楊亞龍,開設《零基礎學面診舌診》課程;價值298元,

    首課免費

    收聽,

    閱讀原文

    ,進入課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絡穴點陣圖解 的精彩文章:

    足底按摩手法視頻!
    【每日一穴】環跳穴:祛風濕,利腰腿

    TAG:經絡穴點陣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