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在中國最富的地方,他們能用15元過上一天

在中國最富的地方,他們能用15元過上一天

回復

晚安

送你一句晚安心語





深圳有個地方叫三和,那裡「藏龍卧虎」,他們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管明天,因而被人們戲稱為「三和大神」。當我們怒其不爭,哀其不幸的時候,事實上,我們中的很多人,不過比他們幸運一點點。




作者:有束光


本文轉載授權自開始吧旗下自媒體:有束光(ID:onelight01)






在距離深圳市中心20公里左右的三和人力市場,是網路上非常知名的一個魔幻之地。這裡常年聚集了一批被人們稱為「三和大神」的人。「他們找工作,第一要輕鬆,第二要工資高,第三要來錢快。」



有人慕名而來,卻被糟透了的環境嚇跑。但也有人愛上這裡,選擇和他們一起度過自在的墮落生活。網路上的人一邊對他們的生活充滿好奇,又一邊帶著鄙夷的眼光,敲下一句「還不就是因為懶。」




其實,我們中的很多人,不過比他們幸運一點點。




「什麼是大神?就是思想已經高過很多人。吃喝都不在乎,以天為蓋地為席,想去哪裡去哪裡,只把今天做好,不管明天。」




2塊錢2升的「大水」,5塊錢的掛逼面

(挂面,放點青菜和肉末)

,15塊錢的床位,1小時1塊錢的網吧,在三和,這是大神的標配。







生活在三和的人,早上會假裝去人才市場轉一圈,如果沒看到合適的工作,便自我安慰——我今天也儘力了嘛。然後吃一碗「掛逼面」,在網吧待一天。實在沒錢了,做一天日結零工,繼續癱三天。




儘管如今物價飛漲,生活成本飆升,但在三和這片地方,一天最多50塊錢,吃喝拉撒睡玩,都可以得到極大地滿足。




人們都說,

三和,屬於那些走投無路的人才來的地方。







走投無路?可能很多人並不認同這個說法。出現在大眾視野里的三和大神們,多數都是20歲出頭的小夥子,體格強健,怎麼想都不至於走上走投無路的道路。



但他們又確實在這裡過著把「消費降級」過到極致的生活,頹廢、自在地耗著青春。




生活在三和的「大神」宋春江說,「

這種情緒叫絕望。








22歲的東東


三和新人


22歲的東東來三和兩個月了。這個生於江西農村,由祖父母撫養長大的孩子,高中時選擇輟學前往廣州,和常年在外打工的母親一起生活。那一年,他16歲。




這樣的人生軌跡,也同樣發生在他的姐姐身上。




為了打工掙錢,他又一個人離開廣州,來到了深圳。







初到深圳,東東先在富士康的製造工廠工作,不到一個月,辭職,因為太累。他又輾轉去過三星,去過其他的電子工廠,短則兩三天,多則一周,東東便辭職不幹了。




還有一次,他去了一家飯店打工,一邊上班一邊玩手機,被老闆娘狠批一頓後,東東又離開了。




「之後就一直沒找到工作,在網吧混了一兩個星期,沒錢了,就出來繼續找工作。」






三和的人才市場大樓內




有錢的時候,東東會住在附近15塊一晚的簡易旅館。




在樓下向老闆娘付款後,徑直上樓,一間30平米的房間,密密麻麻地放滿了架子床。浴室廁所公用,環境極其惡劣。




東東捏著鼻子在屋子裡轉了一圈,瞅准一張沒人的上鋪,把手機扔上床,轉身爬上了床鋪,鞋都沒脫。







這些旅館都是當地農民私自改造的,房間簡陋不堪,被褥許久不換,但對這些居住者來說,只要能充電、有WiFi,什麼都不是問題。




坐在床上的東東徑直打開手機遊戲,低頭認真地玩了起來。




這一刻,只有遊戲,才是最重要的。








沒錢的時候,東東會去網吧過個通宵,只要10塊錢。除了網路遊戲,最近他也開始染指非法的網路賭博。




來三和兩個月,東東愛上了日結零工。




每天下班就拿到錢,很自由,想走就走,比工廠里好一點,工廠也不安全……這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






在網吧玩遊戲、過夜的年輕人






27歲的宋春江


三和大神



27歲的宋春江是三和出了名的大神級人物。




12年前從河南技校畢業後,他被直接送到深圳的工廠打工。早上7點上班,晚上經常加班到12點以後,工資2000多。




沒幾個月,宋春江跑了出來。之後他去過富士康之類的大廠,想正兒八經上班,但都做不長久。







流落到三和,他愛上了日結零工,愛上了上網。為了玩遊戲,他在網貸平台貸款3萬,花去一萬多在遊戲里買裝備,希望賣號賺錢,但碰上遊戲封號,他血本無歸。「剩下的8千,自己花了。」




露宿街頭,餓到幾天沒吃飯,賣身份證,宋春江都經歷過。身份證被人拿去辦了3家非法公司,註冊資本1500萬。為此他經常調侃自己是名下有3家公司的大老闆。




去年還有一點點鬥志,今年一點都沒有,真的沒有了。






在三和,賣身份證,是成為大神的第一步




經常與宋春江混在一起的李磊和趙偉,也是一樣。




出身農村,從小被家中老人帶大,奔著賺錢來到深圳,卻發現沒學歷沒技術的自己,什麼合適的工作都找不到,賺不到錢。




李磊和宋春江同歲,跟著朋友一起流落到三和。他總說,三和是會影響人的,會讓人越來越墮落。




現在越來越懶了,干日結久了,人就越來越懶。






李磊




趙偉是這三個人中年紀最大,打工時間最長的人。但他愛好賭博,不僅輸光了自己的存款,連駕駛證的分也拿去賣了5000塊錢。




他也是這三個人里唯一談到情緒有點崩的人。他愁自己長得太丑,掉頭髮,找不到女朋友……在墮落和自責間糾結。




打工10年了,現在打煩了,心態不行了,沒那個耐心在大廠子一直做下去。






摸著自己的頭髮,談到女朋友,趙偉露出一絲愁容




他們都已經習慣了在外漂泊,即便回家,也已經回不去,沒臉回去。至於和家人聯繫,「聯繫他們更傷心。」




「離開家就是為了掙錢,沒點錢,親戚朋友也看不起。」




他們離不開三和的生活。在這裡,偷懶、墮落、頹廢,怎麼著都沒人來管。每天聽別人吹吹牛,聊聊天,一天很快就過去了。




但是,「

回想起來,那就是在浪費青春。









35歲的鄧大海



三和中介



嚴格來說,鄧大海不屬於三和的人,但他又確實在依靠三和而生。他在三和當職業中介,每個月收入7000多塊。




10年前,27歲的鄧大海從湖北農村來到深圳,與多數人一樣,也是先在大工廠打工,後來辭職不幹。




他在三和做了一年半的中介,對這批人了如指掌。






雪白的短袖襯衣,一下子便把鄧大海和這批打工者區別開來




他們找工作,第一要輕鬆,第二要工資高,第三要來錢快,就是做一天,結一天。




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管明天如何,是三和人的習慣。




他們曾問鄧大海,「你過得那麼累,是為了什麼呀?」鄧大海答不出來,但他知道,自己不想這樣,也不會這樣。






圍著中介諮詢工作的三和打工者,一句「沒錢吃飯了」,惹笑了前來招工的大姐




剛開始,這裡也有很多人是有上進心的。

」但是,沒學歷,沒技術的人,想要在工廠里謀份工資高的職位,很難。




他們只能以出賣力氣為生。工廠里最臟最苦最累的活,都會分給他們,堅持不下來,那就只能辭職走人。




對這批年輕的90後打工者,鄧大海也很困惑。他們換工作頻繁,沒有時間概念,只爭朝夕,不管未來。







由於人員流動過大,深圳的工廠常年招工,除了正規的人才市場,還滋生了很多私人中介、黑中介。




每年慕名來深圳打工的年輕人,足有上百萬。這些初來乍到者,被騙,被偷,不在少數。惡性循環之下,他們選擇放棄自己,加入三和,在虛擬的網路世界裡稱王稱霸,在三和的溫床里過一天是一天。






三和市場的大樓上用巨幅橫幅表示嚴厲打擊「黑中介」







37歲的陳用發


三和老人



同樣依靠三和生活的陳用發,來深圳已經18年了。




在牛仔褲廠打工時,因為事故失去右臂,他用為數不多的賠償款在三和附近開了一家早餐店,賣腸粉、白粥、豆漿、雞蛋……一開,就是8年。




儘管失去右手,但他並未放棄生活。「

只要想做,總是有辦法的。沒有右手,就好好把左手練熟了,抱怨是沒用的

。」






現在,他可以用左右熟練地剝雞蛋殼,熬粥,做腸粉,一點也不影響他做生意。





對三和年輕的打工者,陳用發很是困惑。




他們動不動就辭職,動不動就不要工資,一兩個月的工資說不要就不要,

這在我們那會兒,肯定不行的嘛。」




「大概從05,06年開始,有些剛來的老鄉,一年換五六個工作都很正常。隔三差五就要來我這裡借住,

感覺太不靠譜了。




在深圳打工18年,陳用發開了店,結了婚,有了女兒。但他最大的煩惱是

無法解決女兒上學的問題







深圳對他來說,只是一個賺錢的城市,他也只是一個過客。




但他要想讓女兒在這裡上學,要麼努力打拚一個深圳戶口,送女兒上公立學校,要麼送她去昂貴的私立學校。




他都拼不起。可能最終女兒還是要被送回老家,由祖父母撫養。




現在她也大了,有意識了。把她送回老家,孩子會不會想『父母不要我了?』這麼大的創傷誰來彌補。我們都回家去?太痛苦了,成為留守兒童的代價太大了。





在外打工的她哭著說,大兒子10個月時留給了父母,小兒子1歲留給了父母。每個月一發工資,第一件事就是寄回家,囑咐姐姐給老人、孩子買吃的、喝的。






山區的留守兒童




這個代價,也許就是成為下一個三和大神。




混跡三和的年輕人,多數都曾是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在十幾二十年前,懷著致富的夢想,奔向北京、上海等沿海城市打工,留下老人和小孩獨守農村。




東東、宋春江、李磊、趙偉……都是如此。身在農村的祖父母不重視教育,他們中60%的人讀到初中就輟學外出打工。







但外面的世界,對既無學歷又無技術的年輕人來說,太過殘酷。




在外的父母,因為愧疚,往往不願意在物質上虧待孩子。當這些孩子走出來,才發現自己毫無競爭力。體力活,他們做不下去,技術活,他們做不了。




張偉有句話說的很現實,「現在哪個家長是奔著讓孩子出來做苦工的想法去養孩子的啊。」




但事實是,這些孩子走出農村,發現他們能做的,只有苦工。






城市的第一代打工者以吃苦耐勞而出名




幾番碰壁後,什麼前途、未來、鬥志,都化作絕望,倒不如在虛擬的遊戲世界裡結婚生子、稱王稱霸。




有人說,三和的人就是懶,自甘墮落。




其實,

三和,不過是廣大中國草根階層現狀的一個縮影。




在成為三和大神之前,他們也曾有夢想,曾鬥志昂揚,可是現實狠狠地給了他們幾個巴掌,讓他們清醒過來。







也有人說,好好讀書就能改變命運。但飆漲的學費,日漸拉大的教育資源分配,貧困農家子弟想讀大學,反而變得更加困難。




流落三和的陳勇就是其中一位。讀大學半年,因無力負擔學費,他選擇輟學外出打工。






出身貴州一個山村的陳勇




已成大神的宋春江,當記者問他,「那你有沒有想過以後老了怎麼辦?」




他抖著腿,苦笑一聲,結結巴巴地說:「

老了?死了就死了唄,沒辦法。









我們和他們


只有一步之遙



但是,即便在三和,也有例外。




28歲的劉鎮,被黑中介騙,財物被偷,

無奈混跡在「三和大神」中。

但他心裡明鏡似的,

我不可能像他們一樣。




他滿懷希望,

掙夠錢了,就回家開個小店,

陪伴妻子和女兒。







22歲的東東,決定離開深圳,離開遊戲,

離開一直編謊話欺騙母親,

得過且過混日子的生活。




他決定回廣州,

到姐姐上班的美髮店裡學習。

他有了一個新的夢想——當個美髮師。







25歲的陳勇,

堅決不賣自己的身份證。

因為只要身份證在,

他就可以找到一份正經工作。




他相信自己經過這段經歷,

會更珍惜生活……







現在,距離2018屆應屆生畢業剛剛過去2個月,有人辭職,有人留下,來來去去,不在少數。




基礎工作,覺得大材小用,加班,覺得太累,有難度的,太難,早早便給自己安上了「佛系」「喪系」的標籤。




工作稍有不順心之處,辭職。換來換去,究竟喜歡什麼,他自己可能也說不清。也有覺得專業學錯了,不想工作了,那就再回去讀個研究生,甚至博士,逃避幾年。




這樣的狀態,並不比「三和大神」差些什麼,無非是吃住的條件更好一些罷了。







司馬曾經寫過的《出路》也是一樣。階層,可能遠在高考前,就影響了每個人人生的出路。




但這個影響,並非絕對。




《出路》的導演鄭瓊認為:「

出路不在於要離開哪裡,而是在於我們的內心是否對自身所處的這個文化有覺察和反省,並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三和大神的問題,縱然有時代因素,但

更大的原因不在錢,不在教育,不在就業,而是夢想的缺失。這也是這個時代最最深切的通病。




它可以是家人,朋友,自己,未來……無論哪樣,它都是支撐你披荊斬棘走下去的唯一動力。







本文轉載授權自開始吧旗下自媒體:有束光(ID:onelight01)

文中截圖均來自NHK紀錄片《三和人才市場》




 我是福利 



高情商聊天術,5招徹底治癒嘴笨


掃碼

或後台回復

【課程】

免費領取




周刊經授權轉載 | 歡迎分享朋友圈










發現中華之美,為華人發聲



提供有廣度的知識,有溫度的立場和有深度的思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華人周刊 的精彩文章:

在非洲中國人說出殘酷真相:幾百萬人靠青蒿素得救,卻從沒聽說過屠呦呦
蘋果發布史上最貴iPhone、歐美「以性換租」、年輕人懶婚等丨今日天下

TAG:世界華人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