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要種堅固的因,才能結堅固的果

要種堅固的因,才能結堅固的果

要種堅固的因,才能結堅固的果

宣化上人

所作堅固不唐捐 一切功成得出離

如諸勝者所修行 彼清凈道願宣說

現在金山聖寺又打禪七(一九七六年一月),凡是參加禪七的人,就是初發菩提心的菩薩。你們大家在禪堂打坐,就是修波羅蜜。如果不殺盜淫,就是身清凈;不講話,就是口清凈;不打妄想,就是意清凈。身口意三業清凈,就是修波羅蜜法。這是初發心菩薩的根本行門。現在把最重要的法門,告訴大家,就是要修禪定波羅蜜。

我們出家修道為什麼?就是求智慧,了生死。智慧是從禪定中得來的。有了智慧,就能了生死。

怎樣修呢?大家注意聽!坐禪的姿勢,要合乎標準,否則不會有所成就。打坐時身體要端端正正,筆直一般,不可前俯、不可後仰,不可左歪、不可右斜,更不可入睡覺三昧。如果端然正坐,身不犯殺、盜、淫三惡,口不犯妄言、綺語、惡口、兩舌四惡,意不犯貪、瞋、痴三惡。這三業清凈之後,就能捨棄攀緣心,這是布施;能守禪堂的規矩,這是持戒;能忍受腰酸腿疼的苦,這是忍辱;有始有終,不生退轉心,精進不懈怠,這是精進;靜坐心不動,一念不生,就是禪定;功夫到爐火純青的時候,智慧自然現前。這六種波羅蜜有連帶的關係。

各位要注意!參禪打坐要認真,不可馬虎,不可隨便。要腳踏實地,按部就班去修,不可投機取巧,不要想找捷徑,既省力又方便,即刻開悟,不費時間。覺得這個法門好,就修這個法門吧!

其實,沒有哪個法門是捷徑,哪個法門不是捷徑,都是平等的。只要認真去修,就是捷徑;不認真修,就不是捷徑。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修行不可貪圖方便,不可企圖僥倖。修行講真實的功夫,用一分功,便有一分果實;用十分功,便有十分果實。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

無論什麼法門,越苦越好,越辛勞越好,越費力越好。從古至今,開悟的境界,都是從苦中得來的。

修行不是賭錢。賭錢是希望舍一圖得萬報的思想,所以孤注一擲,傾家蕩產。修行只是舍一,而不想圖得萬報。所謂「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所行所作無有企圖,沒有虛妄。我的本份就應該這樣修行(坐禪),至於成不成道?不要管它。應該有這種思想。

有人說:「我一天念一百零八遍〈大悲咒〉,又念一部《法華經》,那是不是真修行?」那不算修行。且看過去諸佛菩薩,他們為修行,曾捨身命;為求佛道,粉身碎骨,在所不惜。要有這種犧牲的精神,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才能得到真正堅固定。

要種堅固的因,才能結堅固的果。有了堅固的果,就能出離三界,了生脫死。想出欲界嗎?那麼,首先要斷欲,就是斷財、色、名、食、睡五欲,或斷色、聲、香、味、觸五境。能斷就清凈,不斷就染污。清凈能出欲界,染污能墮六道。

欲斷出欲界,色斷出色界。如能不著相,所謂「掃一切法,離一切相」,或者「見事省事出世間,見事迷事墮沉淪」,或者「眼觀形色內無有,耳聽塵事心不知」,或者「內空其心,外空其形,遠空其物。」如果能到這種境界,那就超出色界。到了無色界,不但沒有形色,連心識也沒有了。這時,便能出離三界。

菩薩所行所作的功德,非常堅固,無能破壞。所以說「所作堅固不唐捐」。也就是所行所作,一定會成就,不會白費工夫。好像一切菩薩所修成的殊勝行(六度萬行),所證得的功德,無法可形容。菩薩所修行的清凈道(沒有慾念),願為眾生來宣說,令眾生也修清凈道。換言之,就是斷欲去愛。把身體看破,把執著放下。否則,執著這個,執著那個,就不是清凈道,而是染污道。清凈道就是本來面目,也就是如如不動、了了常明的境界。

【編注】恭錄自《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明法品第十八〉(宣化上人講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悲咒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盡虛空、遍法界,觀世音菩薩都會尋聲救苦
為什麼他們全家都病,而醫生都治不好呢?

TAG:大悲咒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