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這個妹妹,我曾經見過的……」

「這個妹妹,我曾經見過的……」

泥花草

Lindernia antipoda

玄參科母草屬

一年生草本

九月是母草們的季節——其實,此乃錯覺。

今年我留意到,母草六月就已經開花了。只是整個夏天太熱,戶外活動幾乎減少至零,而母草們的花期又長,乃們九月初才從空調房裡出來,一見兩歡。

第一次遇見泥花草時,我差點把它認成了旱田草。它們的花形真的很像,但又總覺得有哪裡不太對。再細看,發現這兩種的葉子明顯不同。旱田草的葉子更寬,邊緣是整齊的細鋸齒;泥花草呢,葉子更細長,邊緣的鋸齒淺而鈍,區別還是很明顯的。

泥花草葉長圓形,邊緣鋸齒淺鈍

旱田草葉邊緣鋸齒尖且整齊

一旦認請楚是不同的種後,回頭再來對比,花的區別也就出來了:旱田草的花稍大,顏色更紫;上唇明顯更寬而肥,而且向後翻卷。泥花草的花偏白,上唇近直伸,花冠略短兩毫米左右。共同點是,它們都像於媽發明的「清宮咬唇妝」,花唇極扁;喉部都能看到兩枚條形的金黃色花藥,花友們戲稱為「兩金牙」。

泥花草的花

旱田草的花,像嗎

下面這種相對少見,我在不同的地方遇見過兩次,花明顯更紫,葉片邊緣的鋸齒也不是很明顯。跟花友討論過,雖然不夠典型,但仍然符合中國植物志對泥花草花葉的描述,暫時就當它也是了。

非典型泥花草

複習一下,母草屬定種有兩個敏感點,一是花萼分裂的深淺程度,二是果實與宿萼的長度比。泥花草跟旱田草是一樣的:花萼都是5深裂至基部,蒴果都是細長圓形,比宿萼長得多。

一個有趣的細節是,泥花草開花時,花梗是斜舉向上的;等到結果時,一下子來了個近九十度的大轉彎,變成了水平伸展。半邊蓮也有類似的特點。我深信這中間一定有什麼奧妙,雖然我還沒有找到答案。

花萼5深裂至基部,花梗近直立

蒴果比宿萼長得多,水平伸展

泥花草喜生濕地,植株柔弱,高不過十幾二十公分。最近接連下了幾天雨,我特意在雨後去看過它們,小白花被吹落了一地,嫩綠的葉片上也沾上了泥污,一派零落成泥輾作塵的景象,見之心生愛憐。張愛玲的名言,「見了他,她變得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心裡開出花來」,不過是文人的臆想,真的低到塵埃里,花也早就殘了。

母草屬的學名Lindernia是以18世紀德國植物學家弗朗茲·林登(Franz Balthasar von Lindern)的名字命名的,泥花草的種加詞antipoda由希臘詞根anti (相反的)+pous(足)組成, 意為截然相反的,不知指什麼呢?泥花草的英文名字也很令人費解,叫sparrow false pimpernel,三個詞分開分別是麻雀、假的、琉璃繁縷,合起來又不知所云。

泥花草也是一味葯。浙江省樂清市葯檢所的楊式友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說,泥花草是樂清市歷年出售香港、新加坡、台灣地區的藥材,亦為本地沿海漁民喜用的藥材,常整箱帶到海上,能清熱利濕,祛瘀消腫。通常九月採收,全草乾燥入葯。

長蒴母草

花痴們有一種專屬的快樂:認識一種植物後,再遇到它的近親,感覺就像寶玉初見黛玉,「這個妹妹,我曾經見過的......」當真滿心歡喜。母草屬有20幾種,去年秋天,我先認識了母草與旱田草,緊接著又遇見了長蒴母草與泥花草。我特意翻了下去年的舊文,發現有兩條評論寫得特別好,值得跟大家分享下:

@亦靚:「看野花,總有一種從天地間偷取喜悅的盈餘感」。

@過去:「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是吾與子所共適。再加一個吾與子所共適之物,那就是山野間的植物們。」

四季輪迴,野花最守信。認母草,是九月專屬的快樂,吾願與子所共適

圖中有3種二唇形小花,泥花草左下方是通泉草,右下方是母草

分布:

重慶、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江蘇和台灣等省。從印度到澳大利亞北部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廣布。多生田邊及潮濕的草地中。

文章與植物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均為作者原創

你的轉發讚賞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植物上癮者

微信號:plantfiend

發現每種植物的獨特之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植物上癮者 的精彩文章:

秋季開花植物檢索(上)
辟汗草大軍即將抵達39℃高溫現場

TAG:植物上癮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