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真的是原子彈讓日本臣服?看一下日本國內有多慘,其實早打算投降

真的是原子彈讓日本臣服?看一下日本國內有多慘,其實早打算投降

最近幾年,日本這個戰爭罪犯熱衷於將自己擺在受害者的位置,認為自己是唯一遭到原子彈襲擊的國家,在國際社會上顛倒黑白,不肯承認侵略的事實,由於日本的偽善表演,的確獲得了一些廉價的同情,讓他們忘記了日本發起侵略的醜惡本色。

而在日本還流傳著一種聲音,若是沒有原子彈和天皇的詔令,日本民眾一定會死戰到底,即便當時的日本已經支持不住,盟軍入駐日本領土只是時間問題,他們還異想天開的想要憑藉地勢和「武士道」精神死扛,即便打不贏,也能拖死許多盟軍。

那麼,如果沒有那兩顆投向本土的原子彈,日本真的會拼上全部來抵抗嗎?這些殺紅了眼的戰爭機器還會繼續運轉嗎?

真的是原子彈讓日本臣服?看一下日本國內有多慘,其實早打算投降

其實在戰後的日本國民生活狀態就已經揭曉了真相,投降僅僅是因為遭受了原子彈嗎?當時的國內環境已經無法支持日本繼續抵抗下去了,他們失去了最重要的物資,不是彈藥也不是戰艦而是活命的最基本需求--糧食。

戰爭進行到後半段,日本嚴重缺糧,到處都是餓死的民眾和士兵,如若繼續抵抗,恐怕用不了盟軍動手,日本島上的民眾也會被飢餓折磨致死,到了那個時候一定會引起暴動,即便是天皇和內閣也無法繼續維持統治。

地形的限制不利於日本進行農業生產,糧食問題一直都是影響安定的重要因素,很長一段時間內不能做到自給自足,大量依賴從外國進口,甲午戰爭之所以爆發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朝鮮加強了對糧食出口的管制,不想繼續日本提供糧食,才使得日本發動侵略。

真的是原子彈讓日本臣服?看一下日本國內有多慘,其實早打算投降

二戰期間,日軍的侵略計劃都是基於減緩本土糧食壓力而來的,因此日軍採取快速侵佔的策略,將佔領國的糧食源源不斷的運回本土,此外,朝鮮和台灣也為其提供了大量軍需,所以在戰爭初期日軍的伙食水平非常好。

不知天高地厚的日本選擇了偷襲珍珠港,挑戰美國的權威,日本的聯合戰艦與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面站考了殊死搏鬥,一系列載入史冊的大戰在海面上不斷上演。

日本的艦隊確實強大,不過在太平洋戰場上,美國的潛艇卻如入無人之境,針對日本的艦隊開展了無差別進攻,並且帶來了一個嚴重的後果就是這些佔領國的糧食再也不能像之前一樣順利抵達日本本土了。

真的是原子彈讓日本臣服?看一下日本國內有多慘,其實早打算投降

在珍珠港事件爆發之前,日本的糧食儲備達到了440萬噸,僅僅一年之後就嚴重下滑,究其原因不是搶不來糧食而是運不出來,等到了1945年,整體下降到180噸,足足減少了了一半以上。

此外根據記載,1942年之後日本開始實行了國民計劃體制,對民眾的糧食供應量嚴格把控,標準為每人二合三勺,(10合大約1.8公斤,10勺大約1合),在戰爭爆發之後每年日本都會從海外大量「進口」大米,1937年至1942年期間總計達到了近千萬噸,而1945年之後卻僅僅只有20多噸。

更加不幸的是,1945年日本遭遇了百年難遇的大饑荒,一年收穫的稻米僅有580萬噸,不足戰前的一半。

真的是原子彈讓日本臣服?看一下日本國內有多慘,其實早打算投降

糧食的缺乏讓日軍全線敗退,無法繼續維持下去,為了將來留有實力保衛本土,日本高層決定全線撤退防守,大量士兵返回國內,而這些回國的士兵都是要吃飯的,雖然還有不少精銳,但是同時也給國內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一億玉碎」的最後決戰戰略,使得人均分得的糧食更是大大減少。

「波茨坦公告」宣布的前兩個月時間內,整個日本的人均食品配額下降到了每日二合一勺,比起進行計劃管制時下降了10%,在這種情況之下,基本的生活水平都保障不了,更不用說這只是理論上的數值,實際到手的數量更少,後來大量的市民湧入黑市進行採購。

1945年下半年,糧食配額中的主食大米再次下調,增加了許多粗糧和土豆等,實際上這個時候的日本已經處於饑荒的邊緣了,宮崎駿《再見螢火蟲》影片中所描述的就是這段時期的場景,只不過將原因歸咎到美軍的戰略轟炸。

真的是原子彈讓日本臣服?看一下日本國內有多慘,其實早打算投降

對於想要快速結束戰爭的美國來說,採取戰機轟炸是最好的選擇,不但可以破壞日本的工業設施,削弱其潛在戰力,還能打擊農業生產,從心理上摧毀日本民眾的抵抗想法,在「曼哈頓計劃」進行的同時還打算採取殺傷性化學武器襲擊,其中有針對農業生產專門研製的毒劑,可以高效破壞農作物。

根據推測,如果日本繼續抵抗到1946年,將會有數千萬人因飢餓而喪生。

真的是原子彈讓日本臣服?看一下日本國內有多慘,其實早打算投降

日本投降之後的糧食儲備也能看出端倪,1946年4月,美軍統計日本主要城市中只有名古屋儲備的糧食最多,但是也僅僅只能維持20天,橫濱可以維持12天,大阪可以堅持14天,而東京僅僅只能維持4天的生活,其他地方類似室蘭的糧食儲備甚至為零。

投降的日本可以接受美國的援助渡過難關,但是如若天皇選擇繼續抵抗下去,甚至不需要美軍打進來,儲備的糧食一吃完就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所以說,日本選擇投降不僅僅是恐懼原子彈的威懾力,擺在面前最大的難題是如何尋找糧食繼續活下去,而此時原子彈正好給了狂熱的國民一個交代,沒有糧食,「一億玉碎」只是一個蒼白的口號而已。

相比於原子彈,處於飢餓中的國民才是日本政府最大威脅,數千萬人餓死足以讓整個內閣倒台,美國向日本投下了原子彈,日本轉過頭來就像美國搖尾乞憐,毫無廉恥,那兩顆原子彈只是導火索,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彈盡糧絕讓日本走向了末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省位置很偏,卻誕生了16位皇帝,3個強盛王朝都從這裡發家
史上最厲害的一代名將,率領5萬死士出征,最終替五十萬秦軍收屍

TAG:靜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