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生不如死:盧植教出一個半帝王,死時卻連棺材板都不要

生不如死:盧植教出一個半帝王,死時卻連棺材板都不要

河北省涿州市清涼寺辦事處附近有一座墳墓,座北朝南,佔地十畝。由南向北看去,有仿明清影壁遮掩山門,山門高約7米,仿唐建築。山門以里有東西二殿,東殿叫范陽堂,西殿叫敦目堂,中軸線為甬路,甬路向北,踏仿漢石橋,過金水河,可見高寬各約4米的仿漢牌樓,牌樓北有階梯到達封土處,封土高約3米,直徑9米。

生不如死:盧植教出一個半帝王,死時卻連棺材板都不要


這座墳墓修建於2001年,墳墓的主人是東漢末年的名臣盧植。

盧植,字子干,身高八尺二寸,說話聲如洪鐘,很有威儀,酒量奇大,能喝一石,性情剛毅有大節,常懷濟世之志,能文能武。

盧植師承大儒馬融,是鄭玄、管寧、華歆的同門師兄,著有《尚書章句》、《三禮解詁》等,官至中郎將、尚書,還教出了一個半帝王。

生不如死:盧植教出一個半帝王,死時卻連棺材板都不要


這一個半帝王,就是在中國歷史上很有名氣的劉備和公孫瓚。劉備建立蜀漢,當然算是一個帝王。公孫瓚勢力鼎盛時,也曾總督青州、兗州、冀州、幽州,是北方最強大的諸侯,就差自己稱帝,可算是半個帝王。

但盧植在世時其實並不得重用,空有一身本事,卻英雄無用武之地,死後才名動九州,為歷代帝王所推崇,這真是「生不如死」!

生不如死:盧植教出一個半帝王,死時卻連棺材板都不要


1、對美女無感

盧植的老師馬融雖是大儒,卻也老不正經,經常讓歌妓舞女在府中唱歌跳舞。盧植常年跟隨馬融學習,對那些歌妓舞女卻始終目不斜視。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想,盧植對美女視若無睹,並不是盧植真的對美女無感,而是他胸有大志,不屑於兒女情長,把大好時光浪費在他認為不值當的地方罷了。

生不如死:盧植教出一個半帝王,死時卻連棺材板都不要


2、直言不諱勸竇武

從馬融那裡學成畢業後,盧植回到家鄉當教師。此時正是竇武擁立漢靈帝,成為大將軍,初掌朝政之時。

由於竇武是漢靈帝的外祖父,又有擁立之功,故而朝廷提議應該給他加封爵位。

盧植聽說後,不顧自己只是布衣身份,也不顧「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官場忌諱,毅然寫信給竇武,直言不諱地勸竇武不要只想著個人的榮華富貴和權勢地位,而應該珍惜名望,以國家利益為重,儘快採取強幹弱枝等維護漢室江山社稷的措施。

竇武卻將盧植的信束之高閣,不予理睬。後來,竇武果然死在與宦官勢力爭權奪利之中。

生不如死:盧植教出一個半帝王,死時卻連棺材板都不要


3、人窮志不短

盧植曾給漢靈帝寫信說:「我年少時師從通儒馬融學古學,知道現在的《禮記》重複雜亂的地方不少。我以前認為《周禮》諸經論義乖僻,想要為之作註解,但因為家貧無法繕寫,希望能偕同書生二人,同去東觀,靠公家的財力與糧食,專心研究,整理《尚書》章句,考《禮記》的所失,庶幾審定聖典,刊正碑文。」

由此可見,盧植的家境一直不好,不好到連想做學術研究都無以為繼。

但盧植卻人窮志不短,涿郡的長官們聽說盧植有才氣,多次徵召他出來當官,盧植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絕了。直到朝廷徵召他當博士,才開始出來當官。

生不如死:盧植教出一個半帝王,死時卻連棺材板都不要


4、頻繁調動,虛耗光陰

漢靈帝熹平四年(175),九江蠻族反叛,太尉、司徒、司空、大將軍等所謂的「四府」認為盧植文武兼備,舉薦他去當九江太守。

盧植到任,很快就平定了蠻族反叛,使蠻族全都老老實實地歸服。後來盧植因病辭官,回家作《尚書章句》、《三體解詁》。

恰逢南蠻再次反叛,朝廷因為盧植曾在九江當過太守,對老百姓有恩信,便任命他為廬江太守。

一年多之後,盧植被調回中央任議郎,與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蔡邕、楊彪、韓說等在東觀做學術研究工作,校正《五經》記傳,補續《漢記》。

但漢靈帝認為做學術研究,校正《五經》記傳,補續《漢記》不是當務之急,便又把盧植調任侍中,升尚書。

短短數年時間,盧植先後換了幾個工作崗位,可見東漢朝廷在對盧植的使用上毫無定性,或者說,東漢的當權者們只是把盧植當作一塊萬能磚,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塞。

而如此頻繁的調動,實際上也是在虛耗盧植的大好光陰,讓他英雄無用武之地。

生不如死:盧植教出一個半帝王,死時卻連棺材板都不要


5、直諫漢靈帝

熟悉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漢靈帝是一個昏聵無能,貪圖享樂的庸主。盧植升任尚書後,對漢靈帝的所作所為,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光和元年(178年),發生日蝕。盧植於是趁機上密奏,勸諫漢靈帝。

在這份奏疏中,盧植借劉向「君舒緩則臣驕慢,故日行遲而月行速」的觀點,向漢靈帝提出了八點建議,分別是:

一、用良,選拔賢良之士,按才任用。

二、原禁,赦免寬恕因黨錮之禍而受到牽連的人,平反冤假錯案。

三、御癘,安葬被王甫陷害憂憤而死的宋後及無罪被誅的宋後家人,以安遊魂。

四、備寇,應當使侯王之家的生活供給充足,防止禍患發生。

五、修禮,應當徵召像鄭玄那樣的有道之人,講述《洪範》大法,排除災咎。

六、遵堯,定期考核官員政績,並根據政績進行升遷或罷黜。

七、御下,禁絕請客送禮,拉人情,搞關係,跑官要官,責成主管部門辦好推賢舉能之事。

八、散利,天子應該弘揚大事,不拘泥於細微末節,以天下為公,不應有私人積蓄。

盧植的這八點建議,雖然有些我們也不能苟同,但他一口氣提出這麼多建議,足見其之情真意切。

然而,已經習慣於享樂,且又被宦官等左右無良臣子蒙蔽,豬油蒙了心的漢靈帝連一條也不採納,直接將盧植的建議扔進歷史的故紙堆里,空有滿腔熱血的盧植只能徒呼奈何!

生不如死:盧植教出一個半帝王,死時卻連棺材板都不要


6、拒絕行賄受誣陷

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四府再度推舉盧植任北中郎將,率領北軍五校士,調天下諸郡兵馬征討黃巾軍。

盧植指揮將士連續作戰,打敗了黃巾軍主帥張角,斬獲萬餘人。張角等逃到廣宗,盧植築圍鑿溝,造作雲梯,將張角等團團圍住。

眼看廣宗城就快要攻破了,漢靈帝派小黃門左豐來到軍隊察看形勢。

有人勸盧植,應該送些錢物賄賂左豐。盧植不肯。

左豐回到朝廷,果然在漢靈帝面前誣陷盧植說:「廣宗賊很容易打敗,但盧中郎卻堅固營壘,停止進攻,這大概是要等待天誅吧。」

漢靈帝聞言大怒,也不分青紅皂白,馬上派人用囚車把盧植從前線抓捕回來,判盧植「減死罪一等」。

減死罪一等,大致相當於現在的死緩,是極重的刑罰。後來幸虧皇甫嵩在討平黃巾軍之後,盛讚盧植指揮軍隊的謀略,說他完全是依靠盧植的規劃計謀才獲得成功。盧植這才無罪,又被任為尚書。

生不如死:盧植教出一個半帝王,死時卻連棺材板都不要


7、滿朝文武,只他一人敢反對董卓

漢靈帝逝世,漢少帝即位。外戚何進謀劃誅殺宦官不成,於是召董卓進京,以向太后施壓。

盧植知道董卓此人生性兇惡,一旦入京就如同引狼入室,不易控制,必生後患,因此堅決反對,但何進不聽。

張讓、段珪等宦官率先發動政變,殺死何進,挾持何太后以及漢少帝、陳留王出逃。盧植聞訊,單槍匹馬執戈攔截,怒罵段珪,但因勢單力孤,最終只救下何太后一人。

漢少帝和陳留王因此落入董卓之手,他到達京師後,果然把滿朝文武群臣玩弄於股掌之間,並大會百官於朝堂,想要廢帝另立。

滿朝文武百官懾於董卓的淫威,沒人敢站出來吭一聲,唯有盧植表示不贊同。

董卓大怒,解散朝會之後,準備誅殺盧植。幸好蔡邕當時頗受董卓器重,一再替盧植求情,董卓才沒有殺害盧植,只是罷免了盧植的官職。

生不如死:盧植教出一個半帝王,死時卻連棺材板都不要


8、英才末路,身後留名

被罷官後,盧植擔心將來還是會受到董卓迫害,便以自己年老多病為由,請求回家。

董卓起先應允,後又反悔,派人去追盧植。盧植料到董卓會來這一招,早已喬裝改道,離開京城。董卓派去的追兵未能追上,只好作罷。

此後,盧植就隱居在離京師只有八九十里路的上谷,不與世人來往。袁紹以誆騙的手段從韓馥手中奪取冀州後,請盧植當軍師。

初平三年(192年),盧植去世。臨死前,盧植交代自己的兒子盧毓,等他死後,只需用單帛包裹屍體,不用棺槨,殮葬於土穴中。也就是說,盧植死後,連一塊棺材板都不要。

生不如死:盧植教出一個半帝王,死時卻連棺材板都不要


范曄說:「風霜以別草木之性,危亂而見貞良之節,則盧公之心可知矣。」然而,縱觀盧植在世時的種種際遇,又有多少人知道他的赤誠之心呢?即便是他的學生劉備和公孫瓚,恐怕也不知。反倒是被後人稱為「奸雄」的曹操,對盧植知之甚深。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為了討伐烏桓經過盧植的家鄉涿郡,想起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是「士之楷模,國之楨榦」,應該受到應有的禮遇,命人修整盧植的墳墓,並進行了祭掃。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詔令歷代先賢先儒配享孔子,盧植是二十二位先賢先儒之一;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追封盧植為良鄉伯,仍從祀孔廟,可謂身後留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簡歷史 的精彩文章:

傷重也不下火線:四位令人肅然起敬的東漢開國軍人
這個漢室宗親,是開啟漢末軍閥割據之風的罪魁禍首?

TAG:至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