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首善許家印 值得被記住

首善許家印 值得被記住

成為首富難,難於上青天,

成為首善不易,任重而道遠。

榮智健、陳天橋、丁磊、梁穩根、王健林…… 中國的首富在過去二十年間換了又換,人們記住了一個個閃耀的名字,驚嘆著首富們的商業之道。這二十載,人們感慨著比爾·蓋茨、傑夫·貝索斯這樣的全球慈善家的巨額捐贈,卻遺忘了屬於我們自己的慈善家。

中國人常說,富是藏不住的,善是求不來的。

但許家印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首富,不露鋒芒;首善,矢志不渝。

首善,值得被記住

8月28日,福布斯實時富豪排行榜顯示,許家印身家達到414億美元,已超過馬化騰的410億美元,再度成為中國首富。

再早些時候,福布斯公布了2018年中國慈善排行榜,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以42.1億元的現金捐贈總額位列第一。

重回首富,並不讓人感到意外。恆大最新的2018半年度業績報告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稅後凈利潤530.3億元,同比增長129.3%;核心利潤550.1億元,同比增長101.5%。在恆大業績的強勢之下,許家印的身家自然水漲船高。

見慣了潮起潮落的許家印更喜歡保持冷靜而獨立的思考,「我們再優秀,我們的管理再好,我們的水平再高,都會存在很多很多的問題。」

成為首善,才真的值得被記住。恆大成立這22年,慈善公益捐款已經超過100億。2007年9月,許家印一次性捐款3000萬援建廣東100所民族小學,數額刷新廣東省記錄,惠及韶關、清遠5萬名少數民族兒童。2011年,在「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上,恆大累計捐贈總額達3.18億元,成為捐贈額最大的企業代表。

英國作家托·布朗曾說,真正的慈善能明察秋毫,哪裡需要行善它一看就知道。

2015年11月,《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的位置發出「貴州畢節7縣3區,脫貧攻堅任務繁重」的相關報道。當時的許家印有了一個大膽地設想:恆大能不能包一個縣脫貧?

一個月後,許家印親自簽發文件,恆大專門成立了一個不以盈利為目的的部門——扶貧辦。與此同時,恆大抽調2108人組成扶貧團隊,結對幫扶貴州省畢節市,常駐烏蒙山區。

地處貴州省的烏蒙山區是中國最大的貧困區,也是貧困人口最多的特困山區之一。2017年5月,許家印在恆大扶貧幹部出征壯行大會上說道,「深山老林里的百姓,住的是破爛不堪的草房,沒有水、沒有電,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很多老人一輩子沒出過大山,沒有錢看病,孩子想讀書都很困難。」

過去的32個月,恆大累計投入110億元,建設50個新農村、12個移民社區,從大山深處搬出5.2萬貧困戶,從大山深處移民出22.18萬貧困群眾。在恆大的扶貧舉措下,已有30.67萬人實現初步脫貧,到2020年還要幫扶72.46萬人穩定脫貧。

「慈善捐贈是我們回報社會最好的平台,也是我們回報社會最好的機會。」——許家印

做企業,許家印大刀闊斧,做慈善,恆大敦本務實。


八獲「中華慈善獎」

「沒有國家的恢復高考政策,我就離不開農村;沒有國家每個月給我14塊的助學金,我就讀不完大學;沒有國家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就沒有恆大的今天。」

這是許家印昨日在第十屆「中華慈善獎」表彰大會上的發言。

「中華慈善獎」辦了十屆,許家印八獲殊榮。

「中華慈善獎」是我國慈善領域最高政府獎,主要表彰在我國慈善活動特別是扶貧濟困活動中事迹突出、影響廣泛的個人、單位、慈善項目和慈善信託。

幼時的親身經歷,讓許家印對貧困有著不同常人的深刻體會。

母親去世的時候,許家印還不到兩歲,成為「半個孤兒」的他,一日三餐只能吃地瓜和地瓜面,身上穿的、蓋的也都是補丁摞補丁。

「村裡幾間不遮風、不擋雨的破草房,泥巴做的課桌。一到雨天,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

艱難,或許是許家印在求學路上體會最深的兩個字。到了中學,家離得遠,每星期需要背著乾糧到學校,所謂的乾糧,也不過是地瓜、地瓜面做的黑窩頭,還有一罐鹽,「每餐一個地瓜,一個窩窩頭,喝一碗鹽水」,趕上天氣熱,窩頭就會長毛,他捨不得扔,洗一洗接著吃。

我們可能無法體會許家印所經歷過的貧窮,但和許家印年紀相仿的莫言,曾經用筆再現了當年的貧窮與苦難。在莫言的回憶里,孩子們就像一群飢餓的小狗,在村裡村外嗅來嗅去,尋找果腹之物。先吃樹葉,樹葉吃光後就撕樹皮,樹皮撕光後再啃樹榦。

因此,許家印高中畢業後最大的願望,就是有一份工作,跳出農門,吃上白面。

1978年,國家恢復高考的第二年,許家印以周口市前三的成績考入武漢鋼鐵學院(現武漢科技大學)。靠著國家每月14塊錢的助學金,他完成了學業。

大學畢業後,他國企十年,民企五年,直到1996年,許家印開啟了「名為恆大」的新篇章。

人生的前三十年,他體會了太多的艱辛,也受到了太多的幫助。那些幫助過許家印的人或許未曾想到,這個從農村走出來的貧苦孩子在40年後成為了中國首善。

慈善之路

1999年,許家印出資100萬元在老家河南興辦希望工程,資助數十名孤兒完成學業;

2000年,許家印投入億元自建恆大中學並設立優秀學生獎學金;

2004年,許家印捐款300萬元資助廣東省100名貧困大學生;

2007年,許家印一次性捐款3000萬援建廣東100所民族小學,數額刷新廣東省記錄;

2008年,恆大集團捐款超1100萬元支援汶川地震災區;

2010年,許家印捐贈1000萬元在武漢科技大學設立獎學金;同年,恆大集團向玉樹地震災區捐款500萬元;

2011年,在「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上,恆大累計捐贈總額達3.18億元,成為捐贈額最大的企業代表;

2015年,恆大集團結對幫扶貴州省畢節市,抽調2108人組成扶貧團隊,常駐烏蒙山區,無償捐贈110億;

......

首富,是被貼上的標籤;首善,是一種責任的象徵。

2017年,許家印在全國工商聯企業家座談會上呼籲,所有民營企業要積极參与脫貧攻堅,這是企業家承擔社會責任的最好方式和最好平台。

資中筠先生曾說,公益慈善事業並非可以改天換地,但當越來越多的人考慮到各自的社會責任的時候,社會就會向好,特別是企業家。

一個企業家,讓企業盈利是職責,讓企業向善是種擔當。

許家印身上的責任,來得比常人更重些。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問iAsk 的精彩文章:

艾問:BAT的「說散就散」
Wall Street Veteran Uncovers the Secret

TAG:艾問iAs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