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版式設計的七大技巧,知道的設計師早就已經升職了!

版式設計的七大技巧,知道的設計師早就已經升職了!

前言:對於平面設計來說,版式設計可以說是最最基礎、但又是最體現設計者功力的一部分。很多人對版式設計的技巧感興趣,所以今天就來給各位設計師分享,版式設計的七大技巧。

01. 反差

反差指的是多個要素之間的差異。通常設計師在給客戶提供設計稿時,會被客戶懟著說:這兩稿有什麼差別么?其實客戶認知中的這個「差別」就是反差的意思。

差異越大反差越明顯,能讓特定要素更顯眼,相反差異不大越不明顯,也無法體現出重要的要素與重要的信息,就不會給讀者一種強烈的印象。

同一個人物拍攝手法差異對比

為版面添加反差效果有各種手法,其中給人印象最強烈的就是明暗反差。

圖片明暗差越明顯就越容易引人注意;文字也一樣,越是明亮的背景、深色的文字越顯眼。

下圖是日本的一款絲襪品牌的廣告。圖中模特穿了黑色的衣褲鞋,塗黑臉和手,畫面中唯一的白色「物體」——腿部就被凸現出來,非常自然地將觀眾的視線集中在她的腿上。

也可以利用要素的尺寸大小對比來營造反差。在設計文字時,即便是同樣的字形,筆畫粗的字感覺更硬,筆畫細的字感覺更柔,兩者搭配使用就能營造出反差。

另外,編輯要素的密度差或使用的顏色等,任何能突出要素之間「差別」的手法都能營造出反差的效果。

02. 孤立

滿排版,可以簡單理解為把頁面擠的滿滿的,會使版面變得活潑熱鬧,但要是在其中強調某個要素的差異化與重要性,除了可以用線框包圍、分隔等方法來尋求差異化,還可以用周圍留白的方法進行強調,也就是用孤立的設計方法進行強調。

以顏色區分強調主體

將周圍留白以突出主體

這種方法在版面內有充足空間的情況下很有效果。由於周圍的留白意味著與其他要素的內容不同,因此留白一定要足夠徹底,要把留白做的足夠大。

下面兩張海報都改自於安藤忠雄的展覽海報。如果想要突出右下角的一點,有兩種做法:左圖周圍留白較小且具有一致性,通過顏色差異來突出;右圖不做顏色調整,而是放大了周圍的留白,同樣也能孤立、突出要素。

在版面中留有大量的空白會給人一種很空的感覺,相反卻能給人一種高雅感。

03. 軟硬

剛硬的要素和柔軟的要素相互搭配,可以帶來顯著的對比效果。

通常情況下,版面中的要素大多都是四方形的圖片,或者是直線、四邊形等水平或垂直的線條。

這種編排方式雖然條理清晰,但同時給人一種比較生硬的感覺。

若想讓版面給人一種柔美或柔和的感覺,可以在整體上把有稜角的四方形改變為柔和的曲線或圓角。

設置圓角時,圓形的半徑或曲率越大,給人感覺越柔和、越可愛。

把圖片或區域分明的彩色邊界作微微的漸變處理,就能顯得圖片更加的柔美。這種方法適合在想要得到逐漸變淡。餘韻不盡的效果時使用。

04. 節奏

節奏又分強弱之分,強弱音調搭配出來的節奏就是生動有趣的,如果使音調按照純強或純弱的節奏彈奏,那是多麼的索然無味啊。

下面的兩個SONA,「演奏」的音樂看起來是不是截然不同?

優秀的設計作品能傳達出它所表達的「聲音」和「語言」,平面設計可以比作音樂。

在平面設計中,為了表現出作品的節奏,把許多相同形狀的要素以多種角度編排可以營造出節奏感來。僅此一點,就能營造出跳躍的節奏。

下圖中的海報,水花形狀大小不一,但由於人物沒有動勢,從而產生一種靜止感,缺乏動勢。

人物肢體、表情的不協調感會給人一種張力,背景尺寸對比與動勢能營造節奏感。

05. 比例

所謂「比例」指的就是尺寸大小的對比,要素之間比例的差異越大,對比就越強烈,給人的衝擊感也就越強。

這裡的比例單純指的是平面設計中的比例,也就是利用視覺上的大小變化來為版面添加趣味的方法。

《黃金時代》的海報設計中,使用了微縮景觀的效果,人的比例跟墨汁的比例刻意不同,畫面構成的手法出乎意料,整體的拼湊和組成又感覺在情理之中,很真實又很不真實。

製造衝擊力的手法中,通常用對比方法營造出來的趣味感效果最明顯。例如,即使利用同樣的圖像,若使圖像的修剪尺寸不同,圖像在讀者心中的印象也不大一樣。

改變物體大小給人一種衝擊力和樂趣,是最容易理解的視覺心理效果之一,也是一種最為常見的增加對比的方法。

還有隻要改變一張圖像中某部分的比例,也可以顯現出衝擊感來。

在這種情況下,最重要的是要選擇大家熟知的素材作為比例變化的對象。

原因是,如果在變化前讀者對素材的了解不透徹(超出認知範圍),就無法理解變換後的要素是什麼,無法很直觀的讓讀者去理解的作品,不就是一堆廢紙了么。

06. 紋理

在講紋理之前,先說一下「肌理」和「紋理」在平面構成中的區別。

鱷魚的皮膚特寫

「肌理」是指物體的表面結構,與質感的意思相近。「紋理」指的是物體的紋路,物體的花紋與條紋。

舉個例子,肌理就像豹子身上的毛髮,美洲豹和雪豹身上毛髮觸感是不同的,有可能一個更厚更硬一些而另一個更柔軟一些。

紋理就像美洲豹和雪豹身上的紋路,雖然都是圓形狀的,但各自的紋路組成與分布是不同的。

在平面設計世界裡,雖不能把實際材料剪下來貼在紙上,但可以利用數碼技術將這些材料的紋理以相似的效果呈現出來。

在文字等版面的局部使用肌理的效果,可以讓這部分更加顯眼。

如果在標題、商品或主要的、大的標誌燈需要特彆強調的部分使用肌理,則更具有明顯的質感效果。

《刺客信條:起源》的海報,背景元素很多已經非常複雜,這時候需要添加肌理來突出標題。

但要注意的是,使用肌理的背景覆蓋整個版面時,由於肌理會給人一種帶來一種非常強烈的質感,因此如果作為背景可能導致版面的整體都會被質感的效果所支配。

比如說下面這張海報,背景中結構與背景反映出很強烈的機械感,從而掌控了整個畫面的質感。

如果使用金屬質感的要素,會給人一種強烈的硬質感和冰冷感(其實就是器械感);如果使用紙質質感的要素,會給人一種書寫感和傳統感(人文氣息)。

所以在選擇肌理時要考慮在什麼樣的主題或什麼樣的場景下,用相對適合的肌理來表現質感。

07. 故事情節

優秀的平面設計要有足夠引人注目、令人駐足的故事情節。這個故事情節是設計師設計通過其自身理解去架構的故事,是讓讀者通過自身認知去理解和感受的過程。

好的故事情節是能讓大眾的心理產生「共鳴」,從而帶動讀者內心的情緒,加固讀者對作品的印象。讓讀者的心理認同該作品,並為該作品中的產品買單。

比如說下面德芙巧克力的兩張海報,同樣的人物、不同的神態和姿勢,展現出「擺拍」和「享用巧克力」兩個不同的場景。

比如說看到下面這張圖,90%的人都會覺得這是一個美麗的小姐姐,而不是一個女裝大佬,這是為什麼呢?

人的眼睛有聯想填充不足部分的力量,這就是人的想像力。若把所有素材都一五一十地全盤托出,讀者就沒有了發揮想像力的空間與餘地了。

為了讓讀者發揮想像力,需要運用減法邏輯,刻意的刪除版面中部分信息。

這是一個設計心理學的知識點——周邊視野。有些設計師通常只關注讀者的視覺焦點,而忽略周邊視野。

比如將人物的眼睛、眉毛和鼻子做焦點模糊處理,觀眾就會根據周邊視野,發揮想像力進行聯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PS平面設計學習 的精彩文章:

PS學習教程 如何用PS把照片合成到燈泡里?
平面設計AI學習 你想要的食品包裝核心設計思維教程來了!

TAG:PS平面設計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