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教你正規的拜佛姿勢,這些你一定想不到!

教你正規的拜佛姿勢,這些你一定想不到!

1、為什麼拜佛時要輕微低頭?

拜佛不是向外追求,而是自心開發,故府首返觀。我們的佛性,本具一切光明、智慧和福報,但被貪、嗔、痴、慢、疑等烏雲垃圾蒙蔽,開發謙恭的美德,才能撥開烏雲,現自身佛性光明,處處吉祥。

2、為什麼拜佛要頭面貼地?

徹底放下「傲慢」的煩惱和自私我執的妄念,才能契合佛道。

3、為什麼拜佛站立時要收下巴?後頸貼衣領?

人往外看時,下巴會不自覺地抬起而看不見自己,收下巴時才能返照自身,都攝六根,如果終日忙著反應外來的刺激,追逐外境而不自覺,將迷不知返。佛有「重頜」之相,即收下巴之相,不向外馳逐,追求諸已。

4、為什麼要合掌垂手鬆肩?

代表放下。放下煩惱、憂愁、緊張,若心有羈絆,則肩必聳起。肩放鬆,放下的同時,妄念也放下,萬緣放下,一心正念。

5、為什麼要跪坐在兩足跟內側?

徹底放棄根本執著,徹底降伏根本煩惱。另外對練習「跏趺坐」很有幫助。正如《首楞嚴經》云:「狂心頓歇,歇即菩提」,坐定放鬆,狂心歇息。

6、為什麼要俯首伸手迎接佛?

佛法:伸手迎佛,代表背塵合覺,澄濁返清,與佛相應。保持府首(不能中途仰頭),表一路恭敬,謙卑到底,才能與佛相應。坐定重心不動,表一路觀心,心神安定,不動不轉。兩肩拉開,含開心之意。

7、為什麼要翻掌接佛?

(1)代表我要轉變自己的心境來迎接佛的光明,我要用自己的心,毫無保留地來供養佛。

(2)手心盡量翻平向上,勿傾斜,表示心氣平和。

(3)雙手如蓮,心開花開。手指柔軟而整齊,是因為心境放鬆,內在本具的力量從心中湧出。

8、為什麼接佛後又翻掌平貼地?

(1)接佛後輕輕半握拳,代表接納佛光,領受佛教,歡喜信受。

(2)握拳又平貼地,代表領受佛教後,以平等心普遍布施。

我們開始共修心經


共修100天,第八十九天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全譯文!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誦經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本文只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禪和尚 的精彩文章:

如何躲避臨終痛苦那一關
真實不虛!文殊菩薩會迎接每位來五台山的人

TAG:一禪和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