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美國女記者領養中國遭遺棄女孩,如今做公益再幫其他中國棄嬰

美國女記者領養中國遭遺棄女孩,如今做公益再幫其他中國棄嬰

美國的知名記者梅麗莎·勒德克(Melissa Ludtke),在1997年從中國領養了一個女兒,梅麗莎為她取名瑪雅(Maya)。

談及這段特殊的經歷,梅麗莎表示,作為《時代》雜誌的記者,在從業生涯中,她多在撰寫與報道有關兒童和家庭問題的文章,特別是針對女性和女童的家庭問題。上世紀90年代中期,梅麗莎寫了一本書,名為《我們自己:美國未婚媽媽》,在這本書中,梅麗莎寫到了自己在思慮是否要加入未婚母親之列(即考慮是生育還是領養一個孩子)。

一個午後,當梅麗莎再次打開這本書與朋友談及書中內容時,朋友突然問及已經45歲的梅麗莎是否還想要成為一位母親時,梅麗莎表示,雖然已經45歲,但梅麗莎並沒有放棄想要成為一名母親的念頭。

聽完梅麗莎的回答後,朋友走進房間,拿出一張寫有名字和電話號碼的紙,紙上寫著Rose Lewis,一名和梅麗莎同齡的電視製片人,同樣是單身的她剛剛從中國領養了一個女兒。

美國女記者領養中國遭遺棄女孩,如今做公益再幫其他中國棄嬰

當天晚上梅麗莎就電話聯繫了Rose Lewis,就領養問題諮詢了她,她們進行了長達幾個小時的交談。第二天早上梅麗莎就去了一家領養機構,她抱著這個叫做張玉祿(音譯)的孩子回到了美國,並取名瑪雅。

自收養瑪雅的那一刻起,梅麗莎與瑪雅的生活就交織在了一起,她們加入了中國的一個龐大的FCC社區,這個社區專為那些收養中國孩子的家庭提供資源和幫助。

多年來梅麗莎與瑪雅通過積极參与FCC,參加有關領養、中國新年慶祝活動的研討會,與其中與她們相似的領養家庭聚會,一起去中國旅行,為瑪雅聘請中文老師融入中國教育,每年的夏天參加中國的文化夏令營,通過在大波士頓華人文化協會學習中國文化和舞蹈課程,並在協會的中國舞蹈團表演等方式積極的融入中國的文化。

美國女記者領養中國遭遺棄女孩,如今做公益再幫其他中國棄嬰

這些活動讓梅麗莎和瑪雅更加了解中國,也接觸到了許多和她們一樣的領養家庭,瑪雅也因此與許多與她有著相同經歷的女孩成為了朋友,這些女孩多因為中國的一胎政策而被父母拋棄。

以她們自身的經歷為背景,結合多年來的考察與深究,梅麗莎與瑪雅攜手在中國創辦了一個私人故事專欄與教育的多媒體平台Touching Home in China。Touching Home in China平台提供了很多故事,教學計劃和很多資源,不僅僅提供給像瑪雅一樣的被收養者,也提供給任何想要探索中國文化,尋找一些學習材料和教學計劃的人。

提及Touching Home in China中有關被領養者的故事,梅麗莎表示,這些故事都非常的私密,例如《棄嬰》這篇故事中就講述了瑪雅與另一名被收養的叫珍妮的女孩,其中有一段視頻,視頻記錄了領養者第一次見到孩子的那一天,也拍下了同樣在孤兒院嬰兒床里被遺棄的女嬰們。

美國女記者領養中國遭遺棄女孩,如今做公益再幫其他中國棄嬰

在Touching Home in China這個平台上,用戶可以通過真實的故事全面探索和討論有關多元文化認同、移民、性別、全球化以及美國與中國的關係等緊迫問題,平台還為初中生提供了不同年齡層次的教育資源。

梅麗莎透露在創辦Touching Home in China的漫長道路中,還要感謝喬斯林?福特(Jocelyn Ford)與導演朱莉?馬爾洛齊(Julie Mallozzi),喬斯林?福特辭去了在Marketplace Beijing的職務,拍攝並製作了自己的第一部紀錄片《無處回家》(Nowhere to Call Home) ,而朱莉?馬爾洛齊(Julie Mallozzi)的電影《曾被移除》(Once remove)則講述了幫助其母親踏上中國尋根。這些經歷都對創辦 Touching Home in China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梅麗莎表示Touching Home in China的Facebook社區已經擁有超過3000名用戶,下一步將通過indiegogo或其他渠道集資發展Touching Home in China的Twitter feed, YouTube頻道,並將在今年十月,在中國推出Touching Home in China的紙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國英鳥 的精彩文章:

英國衛生部新研究:致命的中國禽流感或引發全世界範圍大規模流感
中國崑山龍哥倒下了,英國卻有千萬個「龍哥」揮刀亂舞

TAG:英國英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