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周恩來最後一次外出視察:拒收愛不釋手拓片

周恩來最後一次外出視察:拒收愛不釋手拓片

原標題:周恩來最後一次外出視察:拒收愛不釋手拓片


  編者按:《湘潮》發表文章《周恩來最後一次外出視察》。文中記述周恩來曾反覆看了魏碑拓片,最終因為沒有湊足500元錢而依依不捨地離去。摘編如下。


1973年10月,正是秋高氣爽的季節,周恩來覺得自己的身體還不錯,於是陪同來訪的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一行前往河南洛陽。這是周恩來的最後一次外出視察。

14日上午11時30分,專列準時開進洛陽車站。一進車站映入眼帘的是五彩繽紛的歡迎隊伍。自從周恩來在1972年查出癌症後,身體日漸消瘦,特別容易疲倦。但周恩來向來有很強的自制力,只要在公開場合,他總是及時調整好自己的情緒,表現出良好的精神狀態。這次儘管他十分疲勞,但下車向歡迎的群眾揮手致意時依然笑容滿面,和站在歡迎隊伍前列的省、市委負責同志握手時也和以前一樣,目光直視對方,手掌有力一握,讓人感受他由衷的熱誠和真摯。


周恩來陪同貴賓來到洛陽友誼賓館,他按照禮節將貴賓送到房間休息後,回自己的房間時,路過一個長廊,見兩旁花池裡一片枯黃,就問:「這是什麼花?」身邊一個同志答道:「是牡丹花。」「牡丹花,幾月開?」「四月底五月初開。」「我來的不是時候啊,明年五一我來看牡丹。」此時的周恩來心中有著無數的明年,他哪裡知道無情的病魔正在一天一天走進他身體深處。


下午,杜修賢帶著照相機,跟隨周恩來驅車前往著名的雕刻藝術寶庫龍門石窟遊覽參觀。


龍門在洛陽市南10多公里的伊水之濱。青山對峙,伊水北流,遠望如闕,故稱「伊闕」。東西兩山自北魏迄於唐宋,開鑿了大小窟龕2000多個,精雕細鑿的佛像有10萬多尊,鐫刻造像題記和碑銘3600餘幅。自古就是遊人薈萃的勝地。周恩來和賓客在龍門下車後,可能是陽光太刺眼,他用手在眼眉上搭了個「涼棚」,環視四周風光,一邊是碧波蕩漾的河水,一邊依山是密密麻麻的石窟。的確,這是一處少見的精美古迹。周恩來臉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這樣的閒情逸緻在一國總理日程中實在太少太少。往往這個時候,周恩來總是表現出流連山水的神情。

他陪同外賓順著伊水岸旁的大路向南走去,看著碧波粼粼的河水自言自語地說:「伊水,這是伊水啊!」


當周恩來漫步來到禹王池旁,看到泉水湧起的漣漪在陽光下閃閃泛光,就問:「這水很好吧?」「這泉水四季恆溫,常年都是攝氏20度。」工作人員回答道。周恩來好奇地彎腰蹲下身子,把手伸到水裡划了劃,點了點頭,「是,溫溫的。」


周恩來和貴賓走進賓陽中洞。這個石窟是北魏遷都洛陽後,宣武帝元恪為孝文帝元宏和文昭皇太后營造的早期洞窟之一。本尊雕像是釋迦牟尼,窟頂刻著華麗的蓮花寶蓋,挺健飄逸的伎樂飛天迎風翱翔,是北魏的代表作。當講解員講到洞口兩壁有名的「帝後禮佛圖」浮雕,在1934年被帝國主義分子普愛倫賄賂國民黨政府,勾結奸商盜鑿走的時候,周恩來臉上浮現了氣憤神情,嘴裡不斷地說:「可恥!可恥!」


看了賓陽洞,來到禹王台。這裡正在出售龍門碑刻拓片,周恩來好奇地問:「這是什麼?」當他知道這是魏碑拓片,就拿起一套散發著墨香的拓片反覆地看,有些愛不釋手。他問:「多少錢一套?」「500元。」負責銷售的服務員回答。


周恩來扭頭問身旁的秘書帶了多少錢?秘書面露難色,輕聲說帶的不多。周恩來又問了幾個同志,都說帶的不夠。大家湊了一下,也沒有湊夠。於是秘書向周恩來建議:「是否到北京匯錢來,請他們寄一份……」

周恩來趕緊擺手制止秘書再往下說:「不行,那樣做,他們就不收錢了。」


周恩來的舉動讓旁邊的市委領導看見了,他的臉上有些掛不住了,心想總理喜歡石窟的拓片,這可是洛陽的驕傲,偌大的一個古都給總理送一套拓片都送不起?也太寒磣了吧。於是他向周恩來提出:我們送一套!


周恩來馬上警覺地望著這位領導,口氣非常嚴肅地說:「你這個同志,怎麼這樣講!國家的財產怎麼能送人!」


市委領導不好再提「送」了,因為這是周恩來最忌諱的事情,也是他鐵的紀律,更是他的原則。周恩來反覆看了拓片,最終還是因為沒有湊足500元而依依不捨地離去。

大家心裡酸酸的,卻無能為力。身邊的人都知道,周恩來絕不可能接受地方的禮品,即使出訪在國外,外國元首送給他的禮品,回國後他也要統統上交外交部禮賓司,自己決不留一樣在身邊。不僅自己不留,身邊工作人員接受的禮品也一律上交。跟他出訪除了外表風光外,「實惠」的內容一樣沒有。清白和緊張,就是那個時候工作人員最獨特的感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 的精彩文章:

上半年全國發電量同比增長8.3%
安徽構築人群免疫屏障 常規疫苗報告接種率穩定保持95%以上

TAG: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