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集儒、道、佛於一身的聖山有何奧秘?多雨之地又為何要鎮火消災?

集儒、道、佛於一身的聖山有何奧秘?多雨之地又為何要鎮火消災?

廣西容縣有一座真武閣,其二層的四根高大立柱都是懸空而立。按照我國古代傳統建築理念,中心立柱一般是建築主體的核心支撐。真武閣二樓四根立柱全部離地的現象似乎完全違背了這種理念。那麼,這四根懸空柱有沒有可能像山西大同的懸空寺一樣,只是為了裝飾,並不承重呢?

集儒、道、佛於一身的聖山有何奧秘?多雨之地又為何要鎮火消災?

懸空寺又名懸空閣,建於北魏太和十五年。最令世人稱奇的是,這座重達數十噸的寺院居然是建在了恆山的懸崖峭壁上,寺下僅有的十幾根碗口粗的木柱並非主體承重柱,用手推還有輕微搖晃的現象。真正承擔起懸空寺主體的是寺下插入山體的27根橫樑,藉助岩石的托扶,上下樑柱左右緊密相連,形成了整體的木質框架式結構。

資料顯示,在我國古代建築中,確實存在一些不承重的廊柱設計,如果真武閣二樓的這四根懸柱並非承重柱,它會不會如懸空寺的立柱一樣可以輕微晃動呢?

集儒、道、佛於一身的聖山有何奧秘?多雨之地又為何要鎮火消災?

在徵得工作人員的允許後,我們試探性的推了推懸柱,但是,懸柱沒有任何晃動跡象,像扎了根一樣結實。如果懸柱不是承重柱為何會如此牢固?真武閣可抗颱風的奧秘和這四根懸空柱有關嗎?

為了進一步弄清真武閣二樓四根立柱懸空的奧秘,小哇決定從真武閣的修建原因開始查起。據史料記載,古時候這裡叫容州,是個極易發生火災的地方,有一種說法是,古人在這裡建造真武閣的目的是鎮火驅災。

真武閣旁邊有一座小型木製方亭,其造型與真武閣一樓大廳有些相似,這裡供奉著一尊雕刻精美的神像——「真武大帝」。這尊真武大帝神像是一個仿製品,體積比原來小了很多,真正的神像原本在真武閣一層的正中央。

集儒、道、佛於一身的聖山有何奧秘?多雨之地又為何要鎮火消災?

真武大帝又名玄武大帝,傳說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變化之身,形象威武,身長百尺,是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

「真武大帝」是真武閣供奉的主神,其目的是鎮火消災,一樓大廳的空間就是為它留的。但是,容縣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是中國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平均濕度達到了80%,如此潮濕多雨的地區為什麼會經常出現火災呢?

集儒、道、佛於一身的聖山有何奧秘?多雨之地又為何要鎮火消災?

答案就在縣城南面的都嶠山上。都嶠山百米高的崖壁上雕刻了一個巨大的「佛」字,金光閃閃,顯然是一處佛家聖地。

實際上,都嶠山是一座集儒、道、佛三家於一身的聖山,也是道教72洞天的第20洞天,山中不僅有道觀,同時還建有佛家寺廟和儒家聖賢的塑像。

當地自古有一種傳說,山上有五行中的火龍,人們經常會看到山頂火紅一片,因此在山中建道觀用來降火消災。

在登山的途中,我們發現兩側的崖壁多以紅色岩石為主,這些紅色岩石主要為礫岩和砂岩,是典型的丹霞地貌。

日落時分,駝峰狀的都嶠山山頂呈現出了一片通紅的奇異景象。當地人說,這就是容縣之「火」。其實,這種現象在現在看來並不難理解,都嶠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山體外表岩層主要為紅色砂、礫岩,在炎熱乾燥的氣候條件下,沉積物中的低價鐵氧化成高價鐵,因而岩層被染成紫紅或褐紅色。夕陽火紅的餘暉照射到都嶠山的山體上,很容易形成一片火紅的現象,因而被容縣居民視為火神朱雀在作怪。

朱雀,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四大神獸之一,主宰南方,屬火。由於都嶠山恰巧處於容縣縣城正南方,屬於火神朱雀所在的方位。所以每當傍晚落日,都嶠山一片火紅之時,百姓都以為此處著火,擔心火勢會蔓延到容州城裡,於是修建了真武閣,供奉水神真武大帝,以鎮火消災。

集儒、道、佛於一身的聖山有何奧秘?多雨之地又為何要鎮火消災?

在真武閣的屋頂中央,有一物形似燃燒的火球,而火球的兩側分別有一條龍首魚身的神獸正在向火球做噴水狀,與真武閣以水鎮火的象徵恰好吻合。

經過一番考察,我們找到了修建真武閣的原因,但是,那四根懸空立柱與火災之間又有什麼聯繫?它們究竟是做什麼用的呢?就在大家不知從何下手之時,一個意外的發現再次給調查指明了方向。

真武閣其中一根立柱有明顯的修補痕迹,原來,這根柱子曾經遭遇過雷擊,幾乎被攔腰折斷,那麼大一座樓閣,如果只有幾根立柱支撐的話,損壞一根肯定會影響樓體平衡,怎麼可能歷經雷擊和10級颱風而屹立不倒呢?看來,真武閣中,還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明日【哇真象】,小哇繼續為您講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哇真象 的精彩文章:

TAG:哇真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