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國不北上與沙俄爭奪西伯利亞?
小農意識講的就是自己不肯吃虧,可總想佔便宜。佔便宜自己又沒膽量,期望由別人去占,占的少了就要大罵。
一個典型的問題,就網路黃漢總質問大清國為什麼不去與沙俄爭西伯利亞?
這問題可以反問一下,你們為什麼不去爭。沙俄佔西伯利亞是在明朝,明粉眼裡的明朝,整個宇宙好像都是明朝的,當時為什麼不去爭?
明朝連蒙古和女真都沒力量佔領,還好意思說什麼西伯利亞?
那麼大清國前期和沙俄對北亞的爭奪中,清朝雖然在實力上比沙俄北亞地區的軍事力量強,但始終處於一個被動的地位,與其說是清朝和沙俄在爭奪北亞,倒不如說大清國被動地被沙俄拖入了對北亞的競爭!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下邊可以分析一下。
1、中原是農業帝國,對苦寒之地缺乏興趣
自古以來,中原就是農業帝國,農民佔到了帝國人口的絕大多數,小農經濟成為帝國的主要生產方式!
所以,哪裡能種地,哪裡就是漢族帝國即使在最強盛的時候,也是願意安於現狀,安於在長城內種地。那無論蒙古和女真,當時中原一是沒軍事力量佔領,二是也不適合住溫暖地帶習慣的漢族去爭奪種地?
很明顯,廣袤而酷寒的西伯利亞地區不適合發展農業,自然也就不是中原王朝考慮的方向。
清朝前期,明末明粉最愛找的借口就是小冰期,有沒有小冰期此文不做重點,但當時氣溫比現在還要低。在北緯58度以北地區,基本就是常年凍土區。
而西伯利亞地區的地形,那些叫嚷歡的黃漢可能一輩子也不了解。從西部的哈薩克丘陵開始,經過薩彥嶺、貝加爾湖附近的雅布洛諾夫山脈、外興安嶺組成一道東西走向的分水嶺,分水嶺以北地區,地形從南向北逐漸降低,這是鄂畢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自南向北流入北冰洋的原因。
地形向北的傾覆不僅僅改變了西伯利亞的河流走向,還導致一個嚴重的後果,那就是:異常寒冷!
冬季,在極地東風的作用下,來自北極的寒風自北向南吹向西伯利亞,讓這個地區更加涼涼,東西伯利亞的奧伊米亞康就是北半球的寒極!
這樣的地區,別說種地了,就是生存都費勁!所以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如果不是不得已的情況,是斷然不會考慮向這裡發展的。
大清國出戰的理由:祖墳受到威脅了!
我們知道,黑龍江、松花江流域是女真人興起的地方,也就是清朝的龍興之地。而沙俄闖入這裡,並沒有和平共處的意思,所以清朝必須保護龍興之地,將沙俄逐出黑龍江!還有遠東地區土著民族來向大清國報消息,要求保護,這樣情況不能不管。
所以康熙發動了兩次雅克薩之戰,並積極尋求雙邊談判,以期永久性劃定邊界!
因為取得了勝利,因此清朝在談判中有了更大的主動權。談判的結果就是沙俄退出黑龍江,清朝將邊界從遼東地區擴展到外興安嶺!
這裡,是封建王朝的自然邊界!
因為是被動應戰,又是為自身安全考慮,所以清朝不可能像沙俄一樣不斷向北擴張。能推進到外興安嶺地區已經非常不易!
那麼沙俄要那麼多寒冷地帶有什麼用呢?他們有經濟利益,一是獲取當地動物皮毛,二是可以接壤到滿洲蒙古,與之做生意,還能到中國內地進行交易。
2、蒙古問題始終懸而未決,清朝沒有精力不斷北上
清朝前期,軍力強大,特別是面對少則幾百,多則幾千的沙俄哥薩克。零零碎碎,對大清就像打游擊,而清朝軍隊主力不在這裡,這裡也不可能長期駐紮一定數量的軍隊。因為滿洲兵力有限,要分散很多地方駐紮。所以對這些沙俄,難以一舉全滅,是非常難解決。但是清朝在對沙俄的作戰中始終相對保守。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除了康熙想要以戰促和之外,更重要的是此時的西部有一個鄰居始終威脅著清朝的側翼,這就是蒙古。
1635年,清朝征服了漠南蒙古。但是漠北的喀爾喀蒙古還沒有納入版圖,在漠北蒙古的西部,準噶爾已經崛起成強大的部落制帝國。準噶爾台吉噶爾丹東征西討,意圖恢復蒙元帝國的版圖,消滅清朝一統天下,所以噶爾丹不斷向東侵略漠北喀爾喀蒙古。
在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在北部英勇抵抗沙俄的入侵時,和沙俄勾結的噶爾丹趁機從側翼進攻土謝圖汗,導致土謝圖汗戰敗,不得不向南遷徙,沙俄則趁機佔據了貝加爾湖的東部和南部地區!
在康熙和沙俄進行雅克薩戰役時,漠北蒙古也在抵抗沙俄和噶爾丹的侵略。
在實力不濟的情況下,漠北蒙古各部向清朝求援。1690年,康熙御駕親征,在烏蘭木通擊敗噶爾丹,迫使其退出漠北。
1691年,康熙主持「多倫會盟」,將漠北蒙古納入清朝版圖。1696年,康熙再度親征,在昭莫多再次大敗噶爾丹,迫使其自殺!
不過雖然噶爾丹敗亡,但是準噶爾汗國並沒有因此削弱,反而因為噶爾丹的死,國勢達到新的高度!
噶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繼承台吉之位後,再次大舉擴張。1716年,準噶爾南下侵佔西藏。1722年,康熙派皇十四子胤禵率軍入藏,將準噶爾驅逐。
可以說,準噶爾和清朝的纏鬥貫穿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前後達70年時間。因為準噶爾的掣肘,清朝沒有更多的精力北上爭奪北亞!甚至包括《恰克圖條約》,因為蒙古問題的存在,清朝做出了一些的讓步!
相比於西伯利亞的天寒地凍,清朝皇帝還是喜歡將緯度更低,土地更富饒的蒙古納入版圖,在解決國家安全問題的同時也擴展了疆土!
另外,由於沙俄和清朝位置的差異,沙俄在北,清朝在南,即使清朝突破常規打定主意要和沙俄爭奪北亞了,清朝向北進取的難度要遠遠大於沙俄向南擴張。
所以,多種因素導致了清朝不想、不願也不能甩開膀子和沙俄爭奪西伯利亞!
康熙時期與俄羅斯簽訂《尼布楚條約》,雍正年間又簽訂《布連斯奇條約》,劃分了與俄羅斯邊境,有重要意義:
清王朝奠定了中部邊界,並開始了對這些國土的經營,中俄貿易也紅紅火火,清王朝還在中部邊界設立了五十九座哨所,修築了呼侖貝爾城等堅城。對清王朝的國防建設,這個條約還是有利的。
之後的一百多年裡,清朝與俄羅斯的關係,也進入了相對和平期。北疆的戰火重燃,還要等到西方列強堅船利炮,轟開大清朝國門後。
參考資料:《中俄關係》、《清史稿》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