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新學期,先抓習慣,再談成績,孩子家長必讀!

新學期,先抓習慣,再談成績,孩子家長必讀!






一位父親習慣在每天工作之前,到酒館裡喝上一杯酒,這已經成為他的習慣。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早晨,他依然在吻別了妻兒後,又徑直走向酒館。



沒有走多遠,他感覺有人跟在他的後面,當他轉身時,發現是他不滿8歲的兒子正踩著他留在雪地上腳印,並且興奮地說:「爸爸,你看,我正踩著你的腳印!」




孩子的話使他為之一振,心想:「我要到酒館喝酒,兒子卻在跟隨我的腳印!」從那天起,他改掉了每日早晨喝酒的壞習慣,再也不光顧酒館了。



優秀是一種習慣。




一個人來到世間,除智商和他人有一些差別外,其它東西基本上都是在後天形成的,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而一個人的習慣同樣如此。




因此,在培養孩子習慣的問題上,就值得所有家長朋友深思。





先抓好習慣,再談成績



1.

尊重與欣賞老師的習慣




學生要尊重老師,適應老師,並學會欣賞自己的老師。現在能學會適應老師,長大了就能學會適應社會,不會稍不如意就埋怨環境。



2.

自學預習的習慣




提前預習,是培養自主學習精神和自學能力、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途徑。提前預習教材,自主查找資料,研究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問題,從而可以在課堂內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




3

專心上課的習慣



教與學應該同步,應該和諧,因此學生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專心聽老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




哪怕是你已經超前學過了,也還是要認真聽,要把老師的思路、其他同學的思路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並在這過程中,盡量多理解記憶一些東西。



4

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



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取知識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環節,因此,觀察被稱為學習的「門戶」和打開智慧的「天窗」。




每個孩子都應當學會觀察,逐步養成觀察意識,學會恰當的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





5

善於提問的習慣




我們要鼓勵孩子提出問題,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




學問、學問,學習就要開口問,不懂裝懂最終害自己,提問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能提出問題的孩子是學習能力最強的孩子,是具有創新精神的孩子。



6

切磋琢磨的習慣




《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問題要互幫互學,展開討論。




每一個人都必須努力吸取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斷吸取群芳精華,經過反覆加工,釀造知識精華。





7

獨立寫作業的習慣




做作業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的知識,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不是為了交老師的差,或是應付家長。




有的孩子做作業的目的不明確,態度不端正,採取「拖、抄、代

等方式,會做的馬馬虎虎,不會做的就不動筆;有的學生好高騖遠,簡單的題目會而不對,複雜的

題目

對而不全,這些不良習慣嚴重地影響了學習效果。




所以我們要重視做作業,在做習題時要認真思考,總結概念、原理的運用方法、解題的思路。



8

仔細審題的習慣




審題能力是學生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材料內容,學會抓字眼,抓關鍵詞,正確理解內容,對提示語、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內容,更要認真推敲,反覆琢磨,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上的內涵與外延。同時還要培養自己能從作業、考試中發現自己的錯誤,及時糾正的能力。





9

練後反思的習慣




一般說來,習題做完之後,要從五個層次反思:




第一,怎樣做出來的?想解題採用的方法;


第二,為什麼這樣做?想解題依據的原理;


第三,為什麼想到這種方法?想解題的思路;


第四,有無其它方法?哪種方法更好?想多種途徑,培養求異思維;


第五,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想一題多變,促使思維發散。




當然,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麼?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



10

複習歸納的習慣




複習就是消化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達到舉一反三。複習也就是通過對知識,對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提煉,進行歸納整理,使零碎的知識,分散的記憶得到一個串聯,從而使孩子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重點化,避免前後知識的脫離與割裂。




每天盡量把當天的東西都複習一遍,每周再做總結,一章學完後再整體複習一下。對記憶性知識的複習,每一遍的用時不需多,但是反覆的遍數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節的知識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識體系,課後必須有小結歸納。





11

整理錯題集的習慣




平時要把有什麼疑問或是弄錯的地方用專門的本子記下,並找些同類型題、同等程度的相關知識點研究一下它們的異同,解題的技巧和辦法。這些本子上的內容要反覆看,真正理解弄懂。



12

客觀評價的習慣




學生應培養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正確對待成功與挫折,正確對待考試分數的觀念與意識。學生能客觀地評價自己和同學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是一種健康心理的體現。只有客觀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才能評出自信,評出不足,從而達到正視自我,不斷反思,追求進步的目的。







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三個步驟




明確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意義,並了解哪些學習習慣是好習慣、哪些學習習慣是不良習慣以後,就應該自覺地培養好習慣,克服壞習慣,讓好習慣伴隨終生,讓壞習慣儘快與孩子告別。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按下列步驟進行:



01

第一步:耐心發動,逐漸加速。




計劃每天要記10個英語單詞,就一天不落地去記。




認識到寫字潦草、做題馬虎這些毛病,就在寫字、做題時嚴加註意,確保字字工整,題題複查。




意識到了不良學習習慣的危害,就自動自覺地克服。




制訂了學習計劃,就定時定量地去完成。




決心使自己的學習成績在全班、全校的位次前移,就要千方百計地挖掘自己學習的潛能。





2

第二步:控制時空,約束自己。




人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響。比如:一個中小學生,已經認識到打遊戲機的負作用了,不想再打遊戲機了,可是,一走進遊戲廳就忘乎所以了,就把握不住自己了。





因此,在習慣形成的過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還不十分強的情況下,應從控制自己的活動時間和活動空間入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3

第三步:偶有偏離,及時調整。




許多同學自制力比較差,在好習慣形成過程中,或者在壞習慣克服過程中,容易出現反覆、拖拉、敷衍、放任等現象,容易出現跟著感覺走的現象。這就要求自己要嚴格監督自己,發現偶有偏離,立即作出調整。





如果你養成了好的習慣,一輩子都享不盡它給你帶來的利息,如果你養成了壞的習慣,一輩子都在償還無盡的債務。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





培養習慣,就像走路一樣,發現走的路線不對,就要及時調整到對的軌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條小路就踩出來了!






- THE END -





大家都在看




商務合作:2260738918(QQ)


來點個贊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教智慧 的精彩文章:

「媽媽,假裝我是你唯一的兒子…」8歲男孩寫給媽媽的信,令人心碎
父親缺位的家庭,缺的不是陪伴,而是孩子的整個人生!父母必看

TAG:家教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