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生死安答成宿敵:鐵木真和札木合往事考及十三翼之戰的誰勝誰負

生死安答成宿敵:鐵木真和札木合往事考及十三翼之戰的誰勝誰負

鐵木真和札木合之間嚴格來說是有親屬關係的,但是這個親屬關係的源頭可以一直追溯到兩人共同的祖先孛端察兒,說遠也是夠遠的——孛端察兒是鐵木真的十世祖,而按照《蒙古秘史》的說法札木合是孛端察兒搶來的女人所生之子札只剌歹的後裔,既然只是養子的後代,那麼札木合就和鐵木真有親屬關係也沒有血緣關係,當然,《蒙古秘史》的這種說法可能也是出於貶低札木合家世的需要,不一定可靠。

但不管怎樣,鐵木真和札木合兩人在幼年時候曾經結為安答,所謂安答,就是義兄弟義姐妹,結安答就類似於漢人的結拜為兄弟姐妹,在蒙古的習俗中,互贈禮物結為安答之後就要同生共死,互相扶持,鐵木真和札木合曾經有親密友善的關係,無可置疑。

生死安答成宿敵:鐵木真和札木合往事考及十三翼之戰的誰勝誰負

《蒙古王》中鐵木真影視形象,淺野忠信飾演

生死安答成宿敵:鐵木真和札木合往事考及十三翼之戰的誰勝誰負

《蒙古王》中札木合影視形象,孫紅雷飾演

事實上,在鐵木真向篾兒乞人報復奪妻之恨的戰事中,札木合給予了鐵木真巨大的幫助,當時,克烈部部主脫斡鄰勒(即王罕)派出20000騎兵作為右翼,而札答闌部部主札木合則在左翼協助鐵木真。

消滅了篾兒乞人之後,札木合合鐵木真又重新結了一次安答,並在一起游牧生息,過了一年多。

生死安答成宿敵:鐵木真和札木合往事考及十三翼之戰的誰勝誰負

結為安答需要互贈禮品,彼此盟誓

《元史·太祖本紀》記載:


汪罕大掠而還,於帝一無所遺,帝不以屑意。

在《元史》為尊者美的文字背後,說明鐵木真是用戰利品作為克烈部出兵的對價的,因此才會出現王罕一點戰利品也不分給鐵木真的情形,相比之下,此時的札木合顯然更加仗義一些。

一年多之後的一天,札木合忽然對鐵木真說了一番意義曖昧含混的話,按照鐵木真妻子孛兒貼的解釋,這是札木合喜新厭舊,想要分道揚鑣,因此鐵木真就離開了札木合,而也有史家認為,在兩人這一年多的共同游牧生活的過程中,鐵木真暗中做了很多挖牆腳的動作,作為安答的札木合面斥不雅,所以才用隱晦的言語提出好合好散。

不管怎樣,安答的情義在現實利益的矛盾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生死安答成宿敵:鐵木真和札木合往事考及十三翼之戰的誰勝誰負

鐵木真和札木合兩人曾經守望相助、彼此倚重,有著同樣的男兒豪情

需要指出的是,後世史家認為在兩人分道揚鑣之前,札木合是在輔佐鐵木真,後來的分裂是因為不甘屈居人下,談古論金認為:這個定位顯然是不正確的,兩人的地位至少是平等的,甚至可以說札木合的實力實際上更強一些。

離開札木合之後,鐵木真第一次稱汗,也就是在宋淳熙十一年(1184)前後,鐵木真被推舉為蒙古乞顏部可汗。這時的鐵木真只有23歲,他一生事業的基點可以說從這時開始。

這個可汗其實只是乞顏部的可汗,地位並不很高,所以克烈部的王罕對此很樂見其成,他的觀念是『你們蒙古怎麼可以沒有可汗而居』,從王罕的角度,義子當上了乞顏部的可汗,對於克烈部向東部和北部的拓展是十分有利的,他並沒有清醒地認識到鐵木真的野望和才幹以及此事對自己來說的可能存在的潛在危險。

生死安答成宿敵:鐵木真和札木合往事考及十三翼之戰的誰勝誰負

鐵木真第一次稱汗時蒙古及周邊形勢地圖

睿智而有野心的札木合反應則完全不同,他一方面對鐵木真派去通報的使者酸溜溜地說:


帖木真(鐵木真)和我們在一起地時候為什麼不奉他為合罕(可汗),現在又是什麼緣故奉他為合罕?

一面又說:

(你們乞顏部的貴族們要)實踐諾言,使帖木真安答放心,作為帖木真安答的好朋友。

後人多以此作為札木合言不由衷的表現,其實不然,札木合的做派是把自己放在類似王罕的位置,以此姿態表現自己是更強的實力擁有者和更高的仲裁者。

生死安答成宿敵:鐵木真和札木合往事考及十三翼之戰的誰勝誰負

鐵木真的名字來自於其父親也速該生擒的塔塔爾部首領鐵木真兀格之名

鐵木真和札木合之間的關係實際上已經非常緊張,某種意義上,唯有兵戎相向才能解決兩雄不並立的問題,現在缺少的只是導火線。

生死安答成宿敵:鐵木真和札木合往事考及十三翼之戰的誰勝誰負

盜馬是草原上盛行的犯罪行為

札木合的弟弟紿察兒的牧地和鐵木真部下朮赤答兒麻喇的牧地正好相鄰,一日紿察兒前來盜馬,被追擊他的朮赤答兒麻喇一箭射死,這件事使得札木合雷霆震怒,向鐵木真大興問罪之師。

札木合迅速聚集了札答闌部、泰赤烏部、弘吉剌部、合答斤部、朵爾邊部、塔塔兒部等13部共30000人,氣勢洶洶前來攻打鐵木真。

生死安答成宿敵:鐵木真和札木合往事考及十三翼之戰的誰勝誰負

草原騎士的衝鋒場景

札木合率領13部人馬來攻,鐵木真也用13個古列延來迎戰。所謂「古列延」在蒙古語中是圈子、營盤的意思,原意就是蒙古部落游牧時候圓環形狀的營地,作為軍事上的隊列所以被稱呼為「十三營」或「十三翼」,也因此本次戰爭被稱為「十三翼之戰」。

生死安答成宿敵:鐵木真和札木合往事考及十三翼之戰的誰勝誰負

十三翼之戰鐵木真的營地

「十三翼之戰」是鐵木真一生中第一次獨當一面的戰役,但是戰爭的結果對鐵木真十分不利。雖然《元史·太祖本紀》、《聖武親征錄》、《史集》裡面都記載本次戰役札木合大敗,比如《元史》裡面就是這麼說的:


札木合以為怨,遂與泰赤烏諸部合謀,以眾三萬來戰。帝時駐軍答蘭版朱思之野,聞變,大集諸部兵,分十有三翼以俟。已而札木合至,帝與大戰,破走之。

但是《蒙古秘史》卻記載這一戰役鐵木真大敗。

《蒙古秘史》被當時的蒙古人稱之為「脫卜赤顏」(也作「脫必赤顏」、「脫不赤顏」、「脫必禪」,都是同一個蒙語辭彙的不同音譯),在元朝文獻中,又把「脫卜赤顏」一詞漢譯為「國史」,蒙古大汗命令必闍赤(書記官)畏兀兒體蒙古文書歷史而成此書,其含義就是蒙古族的歷史。《蒙古秘史》是一代代必闍赤們斷斷續續地修撰的,經過不止一次的增補和修訂,本身就是蒙古統治集團官修並且藏諸內府垂訓後世子孫的欽定本,所以其中不為鐵木真尊者諱的失敗記載,應該是相當可信的。

有人認為,鐵木真麾下的第3翼到第11翼都是乞顏部原先的貴族,包括了鐵木真的叔叔、堂叔、堂兄弟們,他們雖然擁戴鐵木真為可汗,但札木合對他們的預判非常準確,他們本質上是不會「實踐諾言,使帖木真安答放心,作為帖木真安答的好朋友」的,換言之,他們在戰場上不會真的捨命作戰,而是見戰利品就沖見局勢不利就撤。

也就是說,鐵木真雖然也有十三翼,但還沒有重新整訓組織成一支鐵軍,說得更不堪一點,算作是一群烏合之眾也不過分。這或者就是「十三翼之戰」鐵木真大敗的根本原因。

據說,取得勝利的札木合在此時使出了一個大昏招,使得到手的勝利反而成為對自己的巨大損害。

成吉思汗祖先之一的海都汗次子察剌孩領忽的正妻生堅都赤那、烏魯克赤那二子,他們共同組建了赤那思氏族,其後人以赤那思為姓氏。赤那思部在「十三翼之戰」中單獨組成一翼,與札木合率領的部眾作戰。

據說兵敗之後察合安及大量部眾被俘。札木合為恐嚇眾人,支起70口大鍋,將被俘的察合安等人烹煮而死。剩餘的部眾氣憤已極,紛紛藉機脫離札木合,許多人又重新回歸了鐵木真麾下。

生死安答成宿敵:鐵木真和札木合往事考及十三翼之戰的誰勝誰負

明初將《蒙古秘史》中的這段翻譯成札木合將赤那思地的首領們煮於七十口大鍋

事實上,一來當時蒙古各部落為了適應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和應付頻繁的彼此戰爭,隨時準備拔營起寨,到處遷徙,他們不會攜帶能夠大煮活人笨重的鐵鍋,事實上,鐵鍋甚至是很稀缺的資源,即使有也不會這麼大。二來有學者細究《蒙古秘史》的原文,認為此處「不察勒合周」理解為「煮」是誤讀,「煮肉」的「煮」在蒙古語中與「煮稀飯」、「煮粥」的「煮」是不同的辭彙,這裡是多義詞,另有「返回」的意思,原文是「(札木合)路過一個叫赤那思的地方,大肆劫掠並且和瓜分了其首領(的財產和部眾之後)返回(自己的地盤)」的意思。

因此,札木合煮殺俘虜這件事雖然不能確認完全不存在,但至少是一個歷史懸案。

事實上,金泰和元年(南宋嘉泰元年,1201),合答斤、塔塔爾等10部會盟於犍河(今根河),共立札木合為古兒汗(亦作「菊兒汗」、「闊兒汗」、「葛兒汗」,即「諸汗之汗」或「大汗」的意思,西遼皇帝和部分蒙古首領以此為號),並聯合起來舉兵攻打鐵木真。

生死安答成宿敵:鐵木真和札木合往事考及十三翼之戰的誰勝誰負

札木合稱大汗比鐵木真早了5年

札木合挾十三翼之戰勝利的威望更上一層樓,成為反鐵木真各部落的盟主和首腦,由此也可見,所謂札木合因為殘暴引起眾人離心離德的說法,很大概率上是不存在的。

《元史》中描寫鐵木真的所謂:


時帝功德日盛,泰赤烏諸部多苦其主非法,見帝寬仁,時賜人以裘馬,心悅之。若赤老溫、若哲別、若失力哥也不幹諸人,若朵郎吉、若札剌兒、若忙兀諸部,皆慕義來降。

實際反映的是鐵木真在謀略和人力資源制度建設上的成果,札木合或有不及之處,但絕不是單純的札木合是大灰狼鐵木真反倒是白蓮花的路子。

這對生死安答的故事,談古論金之後慢慢和大家再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古論金 的精彩文章:

五代十國中三國的開國精銳部隊,居然都源自於這個殘暴軍閥的麾下
憑藉人際關係摘桃子的李克用侄女婿,沒想到縱橫捭闔終成一方霸主

TAG:談古論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