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代評書大師單田芳離世 情仇愛恨從此再無下回分解

一代評書大師單田芳離世 情仇愛恨從此再無下回分解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張倩、顧倩穎):「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說了半個多世紀,如今,說書人遠行,而人們熟悉的那略帶沙啞的渾厚嗓音依然縈繞在耳邊。日前,一代評書大師單田芳因病在北京逝世。噩耗一出,讓很多人為之唏噓不已。

「從今天開始,由我啊,給大家講一部長篇傳統評書……」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很多人都有到了傍晚就打開收音機的習慣——為了聽單田芳說書。驚堂木一拍,就聽這把沙啞滄桑的聲音說:「書接上回……」。《三俠五義》《隋唐演義》《白眉大俠》《亂世梟雄》,那些綠林好漢、快意江湖,都是這個極具辨識度的聲音講出來的。做了十多年曲藝節目的江蘇文藝廣播主持人王鵬動情的回憶:「評書也好,它的第一次能夠飛躍,讓廣大的聽眾能夠接受它,就是通過廣播來進行第一次的傳播。我這個年齡段,包括我後來從事曲藝工作,那其實都是因為聽了單田芳先生的書,才喜歡上評書,喜歡上這種藝術形式。」

1934年12月17日,單田芳出生於營口市的一個曲藝世家,1954年登台表演評書,他與劉蘭芳、田連元、袁闊成並稱為「當今評書四大家」。從藝半個多世紀以來,單田芳共表演錄製了100多部、共計15000多集廣播、電視評書作品,如果一天播一集,可以連播40年。蘇州評話表演藝術家姜永春形容,單老的評書就像《清明上河圖》中的每個人物,都是描繪的栩栩如生:「他喜歡觀察市井小人、社會現象的,那麼他就會把社會上的芸芸眾生、各種百態,他也會在書目中貫徹到某一個人物身上去。這一點我對單田芳老師的確是非常的欽佩。」

2012年,在南京舉行的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典禮上,單田芳獲得終身成就獎,這是他從藝以來獲得的第一個獎項。功成名就之後「隱居江湖」往往是俠客們的選擇,可「單大俠」偏偏選擇繼續奮鬥。

著名戲曲評論家汪人元告訴記者,現在單田芳的作品在喜馬拉雅FM、蜻蜓FM依然有龐大的受眾:「這種民間的文藝方式的傳播,這方面的功能是無比強大的。所以你看單田芳的這樣的評書,在喜馬拉雅流行度是很廣的,在傳播的過程當中,它仍然會不斷的被我們的民眾所接受所喜愛,並且口口相傳,繼續發揮它的作用。」

單田芳開創了評書走向市場的先河,因為他,評書在一度衰落的時候又能再度繁榮,在電視媒體時代,評書仍通過廣播傳到千家萬戶,讓這門藝術紮根在廣大老百姓心中。人們為單田芳先生的逝世而深感嘆息,除了老先生藝術造詣極高、在評書領域地位極重外,還因為他的沙啞聲音曾陪伴幾代人的童年、少年時代。

「富貴之家有有有,貧困之人寒寒寒……」

或許你曾坐在夏天的樹蔭下,打開收音機聽他講羅成耍銀槍;或許你曾靠著家人,在午飯後一起聽白眉大俠的故事,然後眯著眼睛漸漸入睡;或許你現在依然保留著聽評書的習慣,在地鐵上、在跑步時、在快節奏的互聯網時代里聽遙遠的故事,聽那個聲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我的波塞冬》曝製作特輯 揭秘海洋愛戀背後的故事
香港中樂團新樂季將加強同內地交流及巡演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