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毛主席戰場兩次大失敗:一次紅軍名將近乎全上陣,一次很多人忽略

毛主席戰場兩次大失敗:一次紅軍名將近乎全上陣,一次很多人忽略

文/大鎚子

獨家創作發表於騰訊內容平台,禁止轉載。

古人常說:「戰場上的事情瞬息萬變,上一秒還是勝利者,下一秒主動權或許就易手了」。而這種事在歷史上有沒有過先例呢?較為典型的可能就是劉邦與項羽的楚漢之爭了,劉邦前中期一直是被壓著打的,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屢敗屢戰了。也讓極為擅長以少勝多的西楚霸王落到了四面楚歌的境地,這屬於典型的勝仗打太多,丟失了失敗的感覺,自視太高所帶來的必然後果。

毛主席

而在近代之中,提起軍事戰略家的話,毛主席或是呼聲最高的了,直接或間接上指揮的戰役也大多以勝仗為主,但在1956年的時候毛主席也曾在一次會議上提及他一生有過四次失敗,其中兩次大敗是印象最為深刻的。而今天筆者也來盤點一下毛主席在戰場上的兩次大敗,指揮者的那個區何人?

1934年的時候,紅軍經歷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被迫撤退,但是在長征路途上由於博古李德的錯誤指揮,沒必要的戰士傷亡每天都在上演,一個新的軍事指揮小組成立迫在眉睫。次年一月遵義會議的召開,毛主席重新回到了指揮的位置上,不過在第一戰的時候就出現了一個不小的麻煩。土城戰役之中紅軍裡面出動的名將也是不少,以朱德為首的十大元帥有七個參與了這次戰役,究其原因便是紅軍太需要一場大勝仗來漲士氣了。

不過國民黨方面所派出的是川軍郭勛祺,此人早年間在西藏地區練兵,以能打硬仗而聞名,一個名將對一堆名將,從指揮力量上看紅軍佔據著絕對的優勢,可令人沒想到的是這場戰役卻是以紅軍敗退、毛主席首戰失利而落幕。在後面的總結大會中得到了兩點原因,一個是客觀上紅軍士氣低迷加上長時間行軍導致心力交瘁,另一個便是最重要的情報錯誤,把「旅」為單位的敵人數量傳達成了「團」,讓紅軍一切準備付諸一炬,也是在這次之後對於情報工作的要求也是得到了很大的改進。

第二次同樣是在長征途中,不過這一戰卻被不少人忽略了,畢竟毛主席在長征時期四渡赤水這一軍事戰略令世界為之嘆服,不過在這段時期並不是以紅軍的全勝而達成的。在1935年3月的時候,紅軍抵達了貴州一帶,黨中央也是下達了一份關於消滅周渾元部的戰略部署。但是周渾元這位河北保定軍事學院畢業,蔣介石的嫡系之一也不是一般人,始終堅持跟紅軍使出「拖」字訣,避免率先出擊帶來的破綻。

那時候紅軍本身處於險境之中,僅僅十天後毛主席被迫發動攻堅戰,可面對武器裝備下的巨大差異,持續一天的大戰同樣是以紅軍的失敗而落幕。原先準備在貴州一帶建立發展根據地的想法也是落空,經過軍事會議的討論,只得是再次度過赤水。沒想到的是這次的失敗同樣也是成就了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蹟,不得不佩服毛主席對於大局的把控程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閑者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身為青幫大佬有一總統父親,死後上千女子送行造成交通堵塞
此人是清末抗法英雄:年近70歲領兵上戰場,還專門帶了兩個兒子為其收屍

TAG:有閑者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