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偏癱患者如何正確進行康復訓練?一個關鍵、兩個誤區必需要注意!

偏癱患者如何正確進行康復訓練?一個關鍵、兩個誤區必需要注意!

點擊↑↑↑藍字關注康復醫學網ID:cnkfyx

偏癱患者如何正確進行康復訓練?一個關鍵、兩個誤區必需要注意!

一半是禁錮,一半是自由

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推算,我國每年腦卒中發病人數多達150萬人左右,每年腦卒中的發病率為217/10萬人。腦卒中後偏癱、步態異常是卒中患者的主要功能障礙,其中腦卒中引起的偏癱率高達86.5%。

偏癱患者主要表現為同側上下肢體的功能障礙。腦卒中偏癱患者由一側錐體束損害導致,引起一側肢體隨意運動功能不全或完全喪失,同時常伴有錐體外系損害。由於上運動神經元損傷使腦卒中偏癱患者出現痙攣、肌肉減退,甚至導致各種主動運動的協調和控制能力受到損傷。

對於偏癱患者的康復,一方面需要修復受損的腦組織細胞,加快側肢循環的形成和病理過程的恢復;另一方面需要充分發揮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重組作用。這兩方面都離不開康復訓練的支撐。

在這裡我們首先來糾正兩個誤區

偏癱患者如何正確進行康復訓練?一個關鍵、兩個誤區必需要注意!

1

康復時機選擇的誤區

偏癱患者於家屬普遍認為在患者救治的整個過程中急性期的搶救與藥物治療起到了關鍵作用,而患者後期的康復訓練卻意義不大。重視不足導致許多偏癱患者錯過了最佳康復時機,肢體功能造成永久殘疾。

臨床實踐證明腦卒中偏癱患者越早介入康復治療,功能恢復及整體治療效果越好,可以有效減少併發症的發生。雖然對於具體哪個時間介入沒有統一標準,但是只要在不影響治療和加重病情的前提下,康復訓練開始時間越早效果普遍越好。有學者發現偏癱患者從發病開始到患者神志清楚,生命體征開始平穩,疾病不在出現惡化跡象的情況下,48 h後就可以針對性的安排康復訓練。

2

康復訓練很簡單,自己就可以完成

一般患者及家庭對於康復訓練的認識不足,認為康復訓練就是一般的活動鍛煉,在沒有經過科學指導下盲目開展康復訓練,導致預防和治療誤用。在偏癱患者自行開展鍛煉時,往往會加強代償側的鍛煉,而忽略病肢的訓練,導致肢體恢復誤入歧途,長此以往,難以糾正。

偏癱患者應該去正規的康復機構接受康復治療,即使在後期康復訓練中需要自行在家中康復也需要在專業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

偏癱患者康復訓練的關鍵時期

偏癱患者如何正確進行康復訓練?一個關鍵、兩個誤區必需要注意!

偏癱患者的康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把握好康復的關鍵期。丹麥學者研究報道:95%腦卒中患者上下肢功能最大程度的恢復時間是發病後11周內,最佳日常生活能力恢復的時期是12.5周內。早期康復訓練能明顯的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的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復效果在前3個月比較顯著,對於病程較長的患者仍能起到很好效果。

偏癱患者的康復治療

偏癱患者如何正確進行康復訓練?一個關鍵、兩個誤區必需要注意!

1

良肢位擺放

研究表明,早期應用良肢位擺放優於病情穩定後再進行良肢位擺放,儘早實施良肢位擺放可以有效預防肌肉痙攣、足內翻和肩關節半脫位等併發症的發生,從而更好的恢復患者肢體功能,減輕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提高其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

正確的良肢位擺放應該貫穿在偏癱後的各個時期,要注意每隔2小時轉換1次體位。鼓勵患側卧位、適當健側卧位、避免半卧位、少採用仰卧位,這樣既可以增加患肢的感覺刺激,減少痙攣,又可以避免不良體位帶來的壓瘡等併發症。

2

關節活動度訓練

關節活動度訓練可以維持關節正常的活動範圍,有效防止肌肉廢用性萎縮的發生,促進全身功能恢復。

關節活動度訓練應該遵循被動→輔助→主動的過渡模式進行。訓練時要以患側為主,對於長期卧床的患者也要兼顧健側肢體,活動的關節不僅是肢體關節,還有軀幹的脊柱關節,活動的頻率一般為每天2-3次。

3

步行能力訓練

約有21%的腦卒中患者遺留步行功能障礙,其主要表現為偏癱步態。糾正偏癱患者的錯誤運動模式,改善步行功能,是偏癱患者進行日常生活活動的基礎,有助於改善生活質量和功能全面康復。

減重步行訓練,利用懸吊裝置不同程度減少患者上身體重對下肢的負荷,並配合電動跑步機帶動患者下肢進行重複而有節律的步行活動。主要針對下肢力量不足以支撐全部體重的患者進行步行訓練。

隨著科技的發展,下肢康復機器人技術的不斷革新不僅可以彌補懸吊裝置的弊端,還可以實時檢測患者與機器人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根據患者主動能力的改變提供相應的輔助,模擬正常的步行生理周期。在下肢康復機器人減重狀態下進行步行訓練能夠改善中樞神經功能,緩解痙攣,促進上運動神經元損傷患者步行功能的恢復。

4

肌力訓練

對偏癱患者進行肌力訓練不僅不會加重患者的痙攣,反而會對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恢復具有積極作用,對增強膝關節穩定性、改善平衡能力非常重要。

通過讓腦卒中患者進行高強度漸進式抗阻訓練,提高患者患側和健側的下肢髖膝力量、提高運動功能。通過對患者進行核心力量訓練,提高人體軀幹與骨盆的控制能力,調節平衡、站立、行走等功能,從而維持姿勢穩定與協調。通過肌電生物反饋治療,促進患者肌力及運動功能的恢復,改善足下垂,增強踝背屈及外翻能力。

5

心理康復

大多數偏癱患者因內心承受不了疾病帶來的各種不便,加上康復治療的漫長過程極易造成患者情緒波動大、焦慮、抑鬱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有心理障礙的患者一般不能積極主動地配合康復治療,直接影響到康復效果。康復治療師與患者家屬應該細緻觀察患者的情緒狀態,及時給與寬慰與疏導,與患者進行無障礙溝通,從精神上鼓勵和幫助患者,減輕不良情緒對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

腦卒中偏癱患者是眾多腦卒中患者中的幸運者,上帝給了他們第二次機會來重獲健康,但是鳳凰涅槃有多艱辛,這場重歸生活的康復之路就有多艱難。

參考文獻

中國腦卒中早期康復治療指南[J].中華神經科雜誌,2017,50(6):406-407

曾將榮,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護理介入時機的研究進展[J].實用臨床護理學雜誌,2018,3(6):185

楊冬花,良肢位擺放在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8,24(8):27-28

熊振宇,鄭玉惠,葉柄照,鄭國華,腦卒中偏癱患者步行能力康復的研究進展[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8,9(3):5-7

編輯:彭魚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復醫學網 的精彩文章:

想做一名優秀的肌骨物理治療師?那先記住這些代表性體表標誌
平板之「殤」

TAG:康復醫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