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從1847到1917,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都經歷了什麼?

從1847到1917,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都經歷了什麼?

從1847到1917,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都經歷了什麼?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綱(1847—1917)》一書專寫從1847年第一個共產黨共產主義者同盟創建到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這七十年的歷史。全書的歷史脈絡,我想用一、二、三、四這四個遞進的數字來做出簡明又便於領會和記憶的概括。這就是「一個科學理論」「兩個國際組織」「三個革命政黨」和「四個革命高潮」,疊加起來就是全書的10章內容。

所謂「一個科學理論」,是指全書第一章開宗明義,揭示了「馬克思主義人的解放科學第一次應運誕生」。馬克思主義科學指明了無產階級要完成實現全人類的解放,達到每一個人的解放這個歷史使命,必須由無產階級政黨領導全世界無產者聯合廣大人民群眾開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掌握政權,進而依靠政權,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所以馬克思主義科學是整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由始至終的指路明燈。要全面了解馬克思主義科學產生的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馬克思主義科學的體系和內在聯繫,要理清在馬克思主義三大組成部分中,哲學是根本,經濟學是基礎,社會主義學、共產主義學是核心。科學社會主義、科學共產主義是比哲學更直接、比經濟學更全面指導世界社會主義、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首要科學。當今,我們要與時俱進地重新理解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主義顧名思義理應以社會為主義,為社會而主義,由社會出主義,靠社會顯主義,而不能只以一黨為主義,只為國家而主義,只由領導出主義,只靠媒體顯主義。「共產主義」一詞理應更精準地理解為公共主義。公共主義表明共產黨人的奮鬥目標並不限於把私人佔有的生產資料歸社會公共佔有,更重要的是要管好公共資產,增加公共產品,力謀公共福利,發展公共事業,擴大公共服務,增加公共享用,完善公共選舉,厲行公共決策,加強公共治理,維護公共權益,嚴密公共監督,提高公共理性,弘揚公共精神,等等。一言以蔽之,就是要造福公共大眾。公共主義越發展,就是共產主義因素增加越多。人類社會就是這樣逐步發展到共產主義。

所謂「兩個國際組織」,是指1864—1876年的第一國際(全稱為「國際工人協會」)和1889—1914年的第二國際。馬克思、恩格斯與眾多國際工人運動領導人都認為,應在國際範圍把各國先進工人組織起來,為爭取工人階級權益而開展鬥爭,進而促進成立各國工人階級政黨,為奪取政權、實現工人階級解放而鬥爭。於是在1864年歐美工人運動高潮中組建了國際工人協會,史稱第一國際。第一國際存在十二年,召開過6次代表大會、3次代表會議,做出了一系列決議,在歐、美、非三大洲18國建立有分支機構,擁有大約100萬會員。第一國際為爭取工人權益、支援民族獨立運動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為克服工人運動中多種錯誤思潮的影響做出了重大貢獻,最終在1876年歐美工運低潮中被迫自行解散。事隔十三年,即1889年當歐美社會主義運動重新高漲時,又成立了第二國際,這是國際共運史上的第二個國際組織。比之第一國際,它的新特點是:歐美多國已經建立了民族國家範圍內的社會主義政黨。第二國際成為各國社會主義政黨的國際聯合組織,先後加入第二國際的社會主義政黨達30個,擁有300多萬黨員。第二國際先後召開過9次代表大會,做出眾多決議,有力地推進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1889年決定每年5月1日為國際勞動節,1910年決定每年3月8日為國際婦女節,這兩大節日都是第二國際留下的不朽的精神遺產。後因修正主義和沙文主義泛濫,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第二國際在政治上破產,組織上瓦解。

所謂「三個革命政黨」,是指共產主義者同盟、德國社會民主黨和俄國布爾什維克黨。1847年,馬克思、恩格斯參與創建的共產主義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個共產黨,其支部分布在歐美八國,只有近400名黨員。共產主義者同盟只召開過2次代表大會,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共產黨宣言》就是它的黨綱。它積极參与了1848—1849年的歐洲革命,在革命鬥爭中起了重要作用。革命失敗後,於1852年被迫解散。第二個革命政黨是德國社會主義政黨。最早成立的是1863年的全德工人聯合會,1869年又創建德國社會民主工黨,1875年兩者合併為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1890年又改名德國社會民主黨。這個黨是最早在民族國家範圍內建立的最強大、最有成就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政黨。它到1913年擁有黨員982850人,在議會中擁有111個席位,占議員總數的28%。黨主辦幾十種合法報刊,擁有200萬工會會員支持,還建立有婦女組織、青年組織。然而合法鬥爭的重大成就使黨內滋生了合法主義、修正主義,德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迅猛發展又滋長了黨內的社會沙文主義。所以這個黨在1914年8月第一次帝國主義世界大戰爆發的關鍵時刻,轉而支持德國資產階級政府發動的帝國主義戰爭,標誌著這個革命政黨的背叛。第三個革命政黨是俄國布爾什維克黨。1898年俄國成立社會民主工黨後遭到沙皇專制政府鎮壓,1903年在國外重新建黨,黨內當即形成名為布爾什維克的多數派(布爾什維克是俄文音譯,意為多數)和名為孟什維克的少數派(孟什維克在俄文中意為少數)。這兩派實際上是革命派與改良派的區別。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主張:在沙皇專制制度下開展革命活動必須建立集中統一領導,有嚴格紀律的秘密政黨,善於將秘密鬥爭與合法鬥爭相結合;在俄國首先要依靠工農聯盟進行民主革命,推翻沙皇專制政府,建立工農民主政權,然後再逐步發展到社會主義革命。布爾什維克黨作為特殊類型的革命政黨在俄國異軍突起。後來俄國革命的實踐證明了布爾什維克的革命路線是正確的。

所謂「四個革命高潮」,即1848年歐洲革命、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1905年俄國民主革命和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1847年6月,第一個共產黨——共產主義者同盟創建,八個月後,即1848年2月就迎來歐洲1848年革命。這次歐洲革命巨浪源自2月法國巴黎人民起義,起義迅即推翻奧爾良王朝,成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革命浪潮迅即波及德國、奧地利、比利時、荷蘭、匈牙利、波蘭、希臘等18國,可以說是全歐性空前未有的大革命。革命原因主要是封建主義和大民族主義壓迫,所以這次革命的性質是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並不是反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革命。然而,這次革命是發生在歐洲多國已有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工人階級已登上政治鬥爭舞台、第一個共產黨剛剛建立的新歷史條件下,所以,這次革命不能不深深打上工人階級和共產黨的烙印。廣大巴黎工人參加了2月人民起義,革命勝利後,工人當然要求滿足自己參政和就業的自由民主權利。資產階級政府不斷打壓工人的正當要求,巴黎工人被迫於6月舉行武裝起義,這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第一次革命。自發的起義由於缺乏正確的堅強的領導和敵我力量懸殊,只戰鬥四天就失敗了!3月德國革命爆發後,馬克思、恩格斯就率領300多名共產黨人從國外趕回祖國投身革命。共產黨人提出了自己關於民主革命的鬥爭綱領,在科隆市創辦了《新萊茵報》作為民主派的機關報,號召並組織各地工人和人民群眾參加革命鬥爭。因革命力量過於單薄,德國的民主革命到1849年3月也被鎮壓下去了。歐洲1848年革命只經歷一年又九個月都失敗了,但是這次歐洲革命使新興工人階級和新建共產黨得到了實戰鍛煉和考驗,對於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仍然有深遠意義。國際共運七十年中的第二次革命高潮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這次革命爆發時,法國實現社會主義的客觀和主觀條件都不成熟,只是因為法蘭西帝國政府在普法戰爭中打了敗仗,隨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又無力保衛首都巴黎,所以巴黎工人被迫舉行起義,建立了工人政權巴黎公社來保衛祖國並實行社會改造。巴黎公社是第一個工人階級政權,雖然只堅持了七十二天就因缺少堅強、正確的領導和寡不敵眾而失敗,但是它在建設新世界方面的一系列嶄新創舉至今還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特別是它使國家公職人員真正成為社會公僕的兩項重要措施:其一,領導人由公民直接民主普選產生,隨時受人民監督和撤換;其二,其工資待遇不得超過熟練工人工資,取消各種特權。國際共運七十年中的第三次革命高潮是1905年俄國民主革命。由於俄國社會存在沙皇專制制度與人民大眾的矛盾、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大俄羅斯主義勢力與各異民族的矛盾以及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終於在1905年1月爆發了人民大眾反沙皇專制政府的激烈鬥爭。工人階級打先鋒,1903年新建立的俄國布爾什維克黨積极參与領導。一直發展到10月發動全俄政治總罷工,12月發動莫斯科起義。匆促的起義只戰鬥九天就失敗了,然後革命且戰且退。布爾什維克黨在革命低潮時期,堅持秘密鬥爭與合法鬥爭相結合,密切聯繫、爭取群眾。1917年2月又爆發了第二次民主革命,終於迫使沙皇退位,由資產階級組成臨時政府。這個政府暗中仍然與保皇派勾結,繼續推行帝國主義戰爭,遲遲不解決農民土地問題,於是布爾什維克黨高舉「和平、土地、麵包」這三大群眾最迫切要求的旗幟,從1917年2月到10月經過八個月艱苦卓絕的鬥爭,終於領導工人與起義士兵(主要是農民)於10月24—25日(俄歷,公曆為11月6—7日)舉行武裝起義,取得十月革命勝利,實現了「全部政權歸蘇維埃」,建立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國際共運從1847年到1917年七十年間,在馬克思主義科學指引之下,經過兩個國際組織和三個革命政黨的領導,無產階級的革命鬥爭前赴後繼,經過四次革命浪潮的衝擊,終於在1917年於俄國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從此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就從理論轉變為實踐,進而開闢了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新階段。1847年創建第一個共產黨後,兩代眾多共產黨人經過七十年不懈奮鬥,終於取得俄國一國首先勝利,建立了一個地跨歐亞兩洲遼闊廣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陣地。這是國際共運的重大成就。其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歷史進程和經驗教訓,是非常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總結的。

本文為高放《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綱(1847—1917)》前言

從1847到1917,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都經歷了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的精彩文章:

如果你想了解中法文化,就來曲江書城參加解詩梵新書分享會!

TAG: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