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率軍攻打東吳,卻大敗而亡,他真的是為了報一時之仇嗎?

劉備率軍攻打東吳,卻大敗而亡,他真的是為了報一時之仇嗎?

原標題:劉備率軍攻打東吳,卻大敗而亡,他真的是為了報一時之仇嗎?


建安二十四年,吳國與魏國所協商,為了爭奪荊州之地,當時的吳國派出了陸遜已經大將軍呂蒙前去攻打關羽所鎮守的荊州。關羽此時已過壯年,心高氣傲,在陸遜面前表現出了其的自負和剛愎自用一面,最終在陸遜的計謀之下,多次寫信誇讚關羽,使得他對於荊州的防守十分鬆懈,輕視敵人最終大意戰敗而逃,因此失去了荊州要地,最終敗走麥城的時候被吳軍將領所殺。


而就是在這個時候,當時蜀國皇帝劉備正在荊州的另一方,聽聞了其二弟關羽戰敗之後的事情,內心很是氣憤,對於吳國攻打荊州一事也非常地氣憤。在這種仇恨情緒的控制之下,劉備揚言要率軍攻打吳國,就連當時的諸葛亮在旁邊相為勸誡他都不聽,而是率領著數十萬大軍浩浩湯湯地沿著長江向吳軍駐守之處進發。



不過從現在的歷史書裡面所寫和我們平時看到的有關三國電視劇來看,劉備此舉正是為了幫自己的結拜兄弟關羽報仇,然而這只是這些藝術作品所採用的誇大和誇張的手法,以這樣的方式渲染了當時兄弟之間的悲壯義氣,可是對於真實的歷史而言,劉備之所以伐吳卻並不是因為報關羽被殺之仇,而是另有其他的目的。


其實以劉備的眼見來看,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將他自己的個人情懷主張去影響到整個蜀軍和國家大事上面,劉備行事向來就有分寸,即使當時聽聞關羽被殺的消息十分悲傷,但是作為從戰沙場這麼多年的他來說,什麼時候沒有失去幾個重要人物呢?因此,對於劉備貿然率軍進攻吳國,其實是另有目的,那麼為何劉備要在這種時候伐吳呢?



第一、戰略位置。荊州向來就是江東和川蜀必爭之地,此地作為北方南下的關口和其優越的地形優勢,向來就是易守難攻,而且荊州作為漢中谷地的關鍵之處,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農業資源,佔領了荊州就等於說是補給了整個軍隊的後勤。而且當時的蜀國國土面積小,如果丟失了荊州必然會引起一系列的戰事,於是劉備在丟失荊州之後選擇出兵奪回。



第二、孔明的隆中對。當時劉備去請孔明出山輔佐自己的時候,當時就曾經告訴過他,荊州和四川兩處戰略要地,如果能牢牢佔據這兩個地方,那麼對於奪取天下就會有非常大的幫助,劉備對此深為認可,因此在荊州一丟,他心裡可謂十分的著急,並想趁著吳國剛拿下荊州不久,軍隊勞頓之時大舉進攻吳國,只可惜後來輸在了陸遜手裡。


第三、義氣。作為曾經與劉備一同出生入死多年的關羽來說,劉備此次與吳國作戰,更重要的不是報仇,而是義氣。作為一個領導者,如果自己的兄弟被敵人所殺而無動於衷,那麼他的下屬會怎麼想,所以劉備以此而可以達到穩定軍心的目的。



在這三個原因之下,劉備內心也確確實實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不然以他這麼精明的人不可能會在當時貿然出戰,一度攻到吳國國都,只可惜千算萬算,倒在了炎熱的天氣面前。面對著到手就來的順利,劉備也是非常惋惜。


但是這一戰,也讓劉備知道了天下之大勢,最後抱憾而終之時,依然挂念著這麼多年出生入死的兄弟和蜀國的未來。夷陵之戰,失去荊州和大敗之後,蜀國也開始走向了衰弱的方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也來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以神機妙算著稱,草船借箭就已大展身手,卻在上方谷大戰慘敗而歸
貴為天機之後嗣,他謀略過人,最後卻被諸葛亮揮淚斬殺

TAG:也來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