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火燒博望坡的不是諸葛而是劉備 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博望坡之戰

火燒博望坡的不是諸葛而是劉備 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博望坡之戰

博望坡之戰,發生於漢獻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博望坡位於今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博望鎮。為抵禦劉備的北伐,曹操指派大將夏侯惇、于禁、李典,於博望與劉備交戰,劉備在殺傷一定曹軍後退兵。日後曹操將重心轉移至北方的袁譚與袁尚身上,無暇再顧及荊州的劉備,使其獲得休養生息的機會,而劉表亦不願再北伐曹操,中原南部有了數年的和平。

還原歷史上真實的火燒博望坡

火燒博望坡的不是諸葛而是劉備 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博望坡之戰

建安五年(西元200年),官渡之戰爆發,原先與關羽、張飛失散的劉備藉此機會重逢,並於汝南一地依附當地領袖劉辟、龔都等,企圖於曹操背後發動奇襲;然而翌年(公元201年),於官渡和倉亭大獲全勝的曹操,決定回頭剷除位於背後的威脅,劉備在穰山一役失利後,被迫逃往荊州投靠劉表;獲得劉表賞識的劉備,則被委以守衛荊州北方的重任,駐屯於南陽新野。

建安七年(西元202年),劉表企圖趁曹操北上攻擊袁尚的契機,襲取許都,乃派遣劉備領軍出擊,劉備於是發兵北伐,一直打到葉縣,已接近許昌,嚴重威脅中原安全,曹操調大將夏侯惇、于禁、李典反擊劉備,劉備將陣線後撤,選擇博望與曹軍對峙。

對峙過程中,某日,劉備刻意派出少數軍隊與夏侯惇交戰,並故意敗退,而後又燒毀自軍營寨。種種跡象使夏侯惇誤判劉備無力再戰,決定追擊,李典勸諫,夏侯惇認為是李典判斷有誤,故與于禁追擊。然而,當行進至狹窄的林間山道時,劉備的安排的伏兵突然殺出,夏侯惇應對不及,遭伏兵攻擊。困難時刻,李典指揮自軍人馬前往接應,救出了夏侯惇。而劉備由於兵力太少,也選擇了退軍。

劉表雖有襲取許都之心,然經此一役,劉表再無主動出擊之作為。日後劉備雖勸劉表趁曹操遠征柳城之際出兵,但劉表卻不允許,終致錯失問鼎中原的良機;也在其死後,荊州的基業瞬間被曹操所佔據,迫使劉備必須尋求江東孫權的幫助,促成後來的赤壁之戰。

在《三國演義》中,博望坡之戰一向被視為諸葛亮登場後的第一戰,也是俗諺「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第一把火。諸葛亮受劉備三顧茅廬後答應出仕,當時曹操已平定河北,決心南征,乃派遣夏侯惇為主將,于禁、李典等為副將,領軍十萬直逼南陽新野而來。當時諸葛亮雖有退敵之策,然而關羽、張飛卻輕視諸葛亮,諸葛亮不得已之下,乃借劉備令劍威服二人,使其各領一千兵馬,埋伏在豫山、安林之中,等待夏侯惇領軍通過,就以伏兵與火攻擊之。另外派遣趙雲領老弱殘兵,擔任先鋒與夏侯惇交戰,並詐敗撤退,引誘夏侯惇進入山林窄路之中;又遣關平、周倉、劉封等人潛入曹軍後方,焚燒物資,製造曹軍恐慌。交戰後,一切如諸葛亮所安排般發生。

火燒博望坡的不是諸葛而是劉備 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博望坡之戰

在夏侯惇與于禁領軍追擊時,位於後方的李典緊急通報前方的夏侯惇,需防敵軍火攻,然而為時已晚,曹軍受制於道路狹窄,又處於樹木交雜之處,火勢一發不可收拾,死傷十分慘重,夏侯惇等將領敗逃回許都。諸葛亮出山後的第一場戰役獲得了成功,此後關羽、張飛等人對諸葛亮也愈加敬重。而在電子遊戲中,博望坡之戰也在吞食天地與真三國無雙等作品中登場。

還原歷史上真實的火燒博望坡

首先,歷史上博望坡之戰的導演是劉備而不是諸葛亮。

火燒博望坡的不是諸葛而是劉備 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博望坡之戰

第二,這場戰爭發生在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此時諸葛亮尚未出山(諸葛亮時年21歲)。

第三,這場戰爭的起因是劉表企圖趁曹操北上攻擊袁尚的契機,襲取許都,他派遣劉備領軍出擊。劉備與曹操夏侯惇軍在博望遭遇,開啟了戰端。不是曹操已平定河北,南征劉備而是劉備北伐曹操,曹操派軍抵禦。

第四,這是場小的戰役,並不是如小說所言,夏侯惇軍有十萬之眾。

第五,夏侯惇軍死傷並不慘重,曹軍的李典早已料到劉備會使出伏兵計策,故指揮自軍人馬前往攻擊劉備,救出了夏侯惇。之後兩軍撤退,戰爭結束,劉備只是小勝。

第六,並不是像小說里所寫,用火攻大敗曹軍,劉備只是燒毀自軍營寨,用的是伏兵之計,將這場戰役稱之為「博望坡之戰」更恰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曾經的history 的精彩文章:

再無「下回分解」,別了,單老師

TAG:曾經的history |